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用推恩令那樣削藩,反而逼反了朱棣?

明朝太祖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他上位之後,面對遍佈全國手握重兵的親王叔叔們,迫不及待的開始了削藩之旅。一年之內,就廢殺了四位叔王。當他把矛頭對準強大的燕王朱棣時,燕王朱棣起兵了,於是爆發了長達四年的靖難大戰。最終結果建文帝自焚,朱棣做了皇帝。

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用推恩令那樣削藩,反而逼反了朱棣?

那麼,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一樣推行“推恩令”,用柔和的辦法削弱藩王力量,用幾十年時間把這些叔王都變成衣食無憂的地主呢?

其實,不是建文帝不學漢武帝,而是沒法學。推恩令主要針對的是“封地”,漢代的諸侯王是列土的,封你當楚王,那麼楚國就是楚王而不是朝廷的了。楚國這個地方的經濟、稅收、軍隊都屬於楚王的,是中央朝廷下自治的諸侯國。封地越廣,諸侯王的權力越大。這時候,推恩令就有作用了。推恩令主要針對的就是封地,讓諸侯王們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弟弟,表面上是增加了諸侯王的分封權,還能多幾個孩子受益,因為推恩令之前只有王位的特定的繼承人才能獲得封地繼承權。現在,除了原來的王位的繼承人外,其他人也有了繼承權,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歡迎的——原來的繼承人的封地明顯少了,而原來沒有繼承權的人成為了諸侯王。

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用推恩令那樣削藩,反而逼反了朱棣?

這樣一來,諸侯王們的封地越來越少,越來越分散,這又會導致他們的經濟實力,養兵能力大大縮減,二來藩王越多就越難齊心,他們互相牽制。就算將來想要作亂也很難,中央朝廷的統治就非常鞏固了。

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用推恩令那樣削藩,反而逼反了朱棣?

但是明朝不一樣,明朝藩王是沒有封地的。朱棣是燕王,那是朱元璋命他到北京戍邊,遇到蒙古人入侵的時候,負責打仗管理軍隊,平時領取藩王的俸祿。可一旦戰爭結束,除了朱棣自己的親衛,其他兵馬還是朝廷的。

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用推恩令那樣削藩,反而逼反了朱棣?

這樣的制度,建文帝是沒有推恩的空間的。雖說如此,但削藩還是很有必要的。藩王有權節制邊地軍隊,時間一久,藩王就能在邊軍中確立威信起來,邊地的軍隊就可能會唯藩王之名是從,成為了他們的私人武裝,而不再聽從朝廷之命。結果就會造成這些軍隊的軍餉俸祿是朝廷出的,但造成了朝廷花錢為藩王養軍隊的情況。

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用推恩令那樣削藩,反而逼反了朱棣?

另外一點就是這些邊地藩王有自己的親衛,寧王“帶甲八萬,革車六千”,就是說寧王麾下能掛重甲的精銳騎兵就八萬,這是相當龐大的一股軍事力量了。更可怕的是,寧王還不是藩王裡實力最強的,秦、晉、燕三王的軍隊數量還在他之上。靖難大戰爆發後,寧王麾下最精銳的“朵顏三衛”就投入了燕王陣營,朱棣靖難的主力是北平、大同這些軍事重鎮的邊軍,是大明王朝原來最精銳邊軍。所以說,能贏靖難之役,除了朱棣本人的軍事才能,以及建文帝一方將帥無能之外,其實並不偶然。

建文帝為什麼不像漢武帝用推恩令那樣削藩,反而逼反了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