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傳說宋朝長翅帽是趙匡胤為免朝臣交頭接耳發明,但這種說法只是傳說,沒有根據。

宋朝官吏的帽子上,都有兩根長長的翅膀,這種特別的帽子被稱作“長翅帽”。

據說,長翅帽的發明者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上朝的時候,經常發現底下的文武大臣們在一起交頭接耳,不知在說些什麼,有一回早朝,他又見到有大臣在兩側說著些什麼,趙匡胤心裡很不高興,但當時並沒有發作。

退朝後,趙匡胤想了個辦法,他讓內侍省的人在原本的幞頭紗帽的後面,加上了兩根長長的帽翅,這種帽翅是用鐵片或者竹片做成骨架製成,一頂帽子的兩邊,帽翅各穿出一尺多長。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之後,趙匡胤要求所有官吏都佩戴上這樣的帽子,朝堂與正式場合必須佩戴,其他場合可以不用戴。

由於長翅帽戴上之後,頭部就不能隨便晃動,走路也不是很方便,說話只能面對面交談,想要並排貼近說話,帽翅就可能抽到對方臉上,此後,朝堂上就甚少有人竊竊私語了。

當然,為了做表率,趙匡胤自己也在帽子上加了長長的帽翅,此後宋朝皇帝的帽子也是長翅帽的樣式,君臣一樣。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其實,宋朝的官帽叫“幞頭”,這是從唐朝一直延續傳承下來的,宋朝只是進行了改良。

宋代高等大員最常戴的是直腳幞頭,而低階者與皂隸,服裝比較簡單,戴的通常是交腳幞頭,此外還有局腳幞頭、朝天幞頭、順風幞頭等。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直腳幞頭直腳幞頭又叫做平腳幞頭或者展腳幞頭,就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宋代標準的官帽。

這種帽子有兩根長長的矩形翅膀,而長翅膀原本是固定帽子用的帶子,其實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這兩根帶子就被誇張伸展,人們以其長、挺為美。

長翅帽是從隋唐的幞頭演變而來,宋代正式文獻中稱其“幞頭”或者“折上巾”,原本的幞頭後面打結用的兩個角,就是長翅的原型,晚唐五代,各種稀奇古怪的幞頭腳都有。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關於幞頭,宋代的正式文獻與諸多文人筆記中都有不少論述,但就是沒有任何提到直腳幞頭是宋太祖趙匡胤本人發明出來的。

《宋史·輿服志》:五代漸變平直,國服之制,君臣通服平腳。

換句話說,這樣的帽子在五代時期就已經基本定型,宋朝只是沿用而已,當時無論是皇帝還是臣子,都佩戴這樣的帽子。

原本的直腳幞頭,兩根帽翅是鐵片做的,而且很長,要是有人靠近或者隨便晃動腦袋,很容易傷到旁人,因此在北宋中期,帽翅變成了可以拆卸的款式,並不再固定不可拆卸。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交腳幞頭交腳幞頭,也就是直腳幞頭的兩根長翅對摺,在帽子上方交叉。

其實,直腳幞頭只有一定品階者才能佩戴,其他人佩戴的是別的帽子,在古代,“官”和“吏”是不一樣的,高品階的才叫官,低階的稱作吏。

宋代,一般“吏”一級別的人員,佩戴的都是交腳幞頭,比如《水滸傳》裡的宋江,他原本就是鄆城縣的押司,他是不能佩戴直腳幞頭的。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局腳幞頭所謂局腳幞頭,就是彎曲的幞頭腳,將直腳幞頭的兩根長翅尾端彎曲。

這種帽子一般都是翰林學士、狀元之類的人佩戴,包拯當年再做翰林學士的時候,佩戴的就是這種局腳幞頭。

朝天幞頭顧名思義,就是兩根帽翅朝上,就像兩根天線一般。

順風幞頭將兩根帽翅一起折向一邊,如同比目魚,一邊有兩根帽翅,一邊沒有翅。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其實,關於宋代長翅帽是用於防止大臣交頭接耳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元朝初期的《席上腐談》一書之中。

“宋又橫兩腳,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

不過,這本書被古人評價是一本“詞意多膚淺無稽”的作品,大多數內容都是穿鑿附會沒有任何憑據的,對於其中所說宋代長翅帽的說法,還有趙匡胤的故事,都是後世編出來的。

其實,宋代的長翅帽,也就是直腳幞頭,早在五代時期已經出現並且定型,宋代只不過是沿用而已,而當時直腳幞頭的出現,只是純粹因為那時的人喜歡折騰帽子,覺得好看罷了。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