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人的關中四隘,除了函谷關,還有哪一個能夠突進中原?

秦國人的關中四隘,除了函谷關,還有哪一個能夠突進中原?

關中四隘

春秋戰國時代有很多隘口,作為列國防禦的重要區域,向來為諸侯們所重視,舉凡重大戰役往往即出現在關隘附近,列國攻出關隘即可征戰千里或是逐鹿中原,退守關隘即可固守城池永保江山,所以列國們對關隘之經營皆費數十年之功,橫跨幾代國君,方可有所成效。秦國的核心腹地在於關中地區,而在關中邊境即是有所謂的關中四關,有東邊的函谷關、西邊的大散關、北邊的蕭關和南方的武關,其中以函谷關最為出名,秦國東出的最主要關隘即為此處,但秦人東出之關隘,除了函谷,南方的武關也非常重要。

北方的蕭關屬於秦人關中地區的北大門,出此關口即可直通戎狄部族雜居的蒙古高原,秦國人數百年間皆在此地有駐軍所在,到後來秦王朝建立前後還在此地興修長城,史書有稱“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可說是相當險峻,當年即是易守難攻之地,秦人與戎狄部族在此征戰百年,至春秋戰國時代秦人已牢固據守此地。西方的大散關屬秦嶺北翼延伸至關中的最後關口,當年老子西遊出的關隘據說就是這個大散關,後來劉邦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據說走的也是這個關口,也就是說此地屬陝地進入四川的重要戰略要地。

秦國人的關中四隘,除了函谷關,還有哪一個能夠突進中原?

關中四隘

秦人出蕭關戰戎狄,秦人出大散關可入蜀,在春秋戰國之前秦人的國力弱於中原,更多的注意力則是集中在這些地區,尤其是秦穆公經歷崤函血戰而後,對於北大門和西大門區域的經營可謂是用盡秦人數代之功。對於秦人而言,西大門和北大門屬起源之地,若是經營不好便是有更嚴重的生存危機。而是函谷關和武關之外,是秦人最為覬覦的方向,只不過在這些地區有著更為發達的中原文明,有著比秦人發展更早的軍事力量,因此秦人既不能忽視西北兩大門,也不能忘記了東南兩大門,正是東南方向不斷激勵著秦人奮進。

函谷關的作用自不用說,歷朝歷代都是作為進出關中的最主要關隘,當年周人建立王國就在此地附近分封虢國,以據守要地,只是後來亂世紛爭,虢國為晉鄭所滅,鄭國衰敗最終導致函谷之地成為晉國人的囊中之物。秦人數百年之間與中原人的戰爭更多依靠的就是這個函谷關,諸多重大戰役均以此為起點。函谷附近即是險峻的崤山故地和黃河拐彎處,晉國人長期盤踞於此,扼制著秦人東進的野心,秦晉之間的很多大戰都發生在這些區域。秦國人屏伏西垂無法東出,秦人之文明數百年間皆滯後於中原,實是受制於函谷之阻。

秦國人的關中四隘,除了函谷關,還有哪一個能夠突進中原?

關中四隘

那麼,除了函谷關以外,難道秦人就沒有辦法找尋到其他的出路?當然不是,關中之地歷來就是“阻山河四塞”,在南方即有綿延千里的秦嶺之地,在其東端山脈起伏之處,即是有武關。自武關向東南而行就是周人用來阻擋南方蠻夷部族的漢陽諸姬,而這些漢陽諸姬在戰國時代就已為楚國盡滅,成為楚國人的疆域。從這裡向北恰好可繞過崤山故地,繞過黃河拐彎口,繞過晉國人盤踞的臨汾盆地,甚至還繞過了中條山脈南翼,可直抵最為繁盛富庶的周天子所在的洛邑地區,真正進入中原人的腹地所在。

史載:“秦立文公之後,知文公梟雄,絕不能覬覦桃林以東一步,乃攜晉師滅鄀。鄀近武關。穆公之意。以為不得於東”,可見秦人重視武關,晉國人也知道此地重要性,在晉國佔據武關之地的兩百多年中,秦國人都無法東進。直到後來晉國三分,秦人霸佔此地,並據此向北發兵,攻戰函谷之地,才真正讓秦國掌握主動權。秦國人正是透過佔據了東函谷、南武關而後,才真正讓秦國人解決了東方心腹大患,安心在關中地區發展蓄積經濟軍事實力,後來透過打通武關徹底控制商於地區,並以此地騙殺楚國懷王,國力得以更進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