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以隋代周(3)

韋孝寬職場經歷一半的時間是在晉南度過的,對當地的地形爛熟於心;幾個動作下來,就將關東軍前鋒又壓回到了沁水以東;兩軍隔沁水對峙。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此時關東軍坐鎮前方指揮的是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兵力,10萬;而關中軍方面則是韋孝寬頻領的主力部隊。

韋孝寬手下有一位得力謀士,這就是楊堅的頭號智囊高熲。

高熲之所以來到前線,說來也挺有意思;當時隨軍出征的大將李詢突然給楊堅發了個簡訊,說前線的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等人暗中和尉遲迥勾勾搭搭;意圖不詳。

收到密報,楊堅下了一大跳,這敏感時刻,如果這幾位真的居心叵測,那後果可就是災難性的了;於是楊堅就想臨陣換將。

不過楊堅這想法被他的另一個謀士李德林攔住了,後者苦勸,您千萬別這麼幹;李詢只是猜測,您這麼一干,弄不好真的就逼反了這幾位大將。楊堅想想,也確實是這麼個理兒,就打消了換將的念頭,但是楊堅還是留了一手兒,他派高熲到前線,一方面督戰,另一方面監視梁士彥等人。

高熲一到前線,先替楊堅好言安慰了梁士彥等人;然後出營偵察敵情。

在兩軍對峙的沁水溜達了一圈兒,回去高熲就對韋孝寬說,我看對面兒尉遲惇就是個二貨,大帥咱別慎著了,立刻讓工兵在河上架橋,咱過河跟他決戰。

韋孝寬也想速戰速決,因此下令關中軍在沁水上搭橋;這期間尉遲惇派人過來搗亂,但沒成功(“尉遲惇於上流縱火筏,熲豫為土狗以御之。”。)

關中軍這頭兒忙著乒乓五四的砍樹搭浮橋,忙的個底兒朝天;其實韋孝寬心裡也揪著呢;過河決戰說的輕鬆,可是萬一對方來個半渡而擊咋辦。

可是,等橋堪堪架好;偵察兵把一條敵情擺在了韋孝寬的案頭;後者看完哈哈大笑。

腫麼呢?

敢情韋孝寬看到的敵情通報是,尉遲惇已經下令部隊後撤20裡(“惇布陳二十餘里,麾兵少卻,欲待孝寬軍半渡而擊之。”)。

只能說尉遲惇這位少爺羔子真的不知道兵危戰兇,不懂用兵之道;他的想法沒錯;可是你給對手留的空間太大了。20裡,能裝下多少部隊了。且不說,關中軍一旦過河就會士氣大振;就說物理空間,您這頭兒衝擊也是需要時間的,這點兒時間足夠關中軍做好準備了。

後來戰事發展果然印證了這一點,關中軍全軍在毫無干擾的情況下渡過沁水,韋孝寬立刻擺出防禦陣型,而高熲則下令,將浮橋燒掉,然後曉諭全軍,咱們現在後退無路,想活命,向前衝!而此時,至少史書上沒說尉遲惇有什麼動作。

全軍渡河完畢,韋孝寬一顆心放進了肚子裡;他下令,全軍轉入進攻!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置之於死地而後生,這會兒關中軍後路被斷,就像高熲說的,想活命,只能向前衝。

在關中軍玩兒了命的衝鋒中,尉遲惇的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尉遲少爺僅以身免。

首戰告捷,韋孝寬迅速收攏部隊乘勝前行,向尉遲迥駐守的鄴城撲來。他知道,只有打掉尉遲迥,這場戰爭才真的算贏。

這支關中軍3年前來過一次鄴城,當時跟著宇文邕滅北齊;這次也算是輕車熟路。

公元580年8月17日,兩支周軍在鄴城城下迎頭相撞。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對方打上門,沙場老將尉遲迥沒理由,也沒地方退讓了。

那就來吧,尉遲迥把麾下13萬部隊全部拉出城,在鄴城城下襬開陣勢;尉遲迥親率精銳的“黃龍兵”,站在大軍最前方。

像楊堅和司馬消難一樣,尉遲迥和韋孝寬也是老交情了;此時此刻,什麼交情也顧不得了,尉遲迥和韋孝寬幾乎同時下達了攻擊命令;隨著軍令下達,關中軍和關東軍嘶喊著撲向對方。

到這兒,好玩兒的一幕出現了;按說這可是幾十萬人的大會戰;那是多大場面。一般人碰到這種情況,躲還來不及呢;可是,就在這幾十萬大軍以命相搏的旁邊兒,居然出現了數萬好湊熱鬧的本地吃瓜群眾(“鄴中士民觀戰者數萬人”)。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在數萬人的圍觀下,兩軍對砍了半天;這會兒遠道而來的關中軍就有些扛不住了;被對方打的連連後退。

再這麼打下去,大家夥兒還能不能活著回長安都是問題。

關中軍這邊兒,行軍總管宇文忻一眼看見了這夥兒來路不明的圍觀者,眼前突然一亮,有辦法了!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宇文忻讓弓箭手出列,對著圍觀的吃瓜群眾就是一頓猛射;很快,一堆倒黴蛋兒被射躺下了;吃瓜群眾沒想到吃個瓜還會有這麼大的風險;除了躺著不能動的,剩下的掉頭就跑。

這些瓜娃子都是鄴城本地人,他們跑,也只會往城裡跑;這也好理解,人之常情嘛!

可是這會兒,鄴城城門那兒還有尉遲迥的部隊呢;吃瓜群眾們也不管那套,人擠人、人挨人的就擠進了尉遲迥的陣型中;數萬群眾,加上數萬當兵的;尉遲迥的後陣可就亂了套了。

宇文忻一看,正中下懷,他立刻讓身邊的親兵扯著脖子大喊,敵軍敗了、敵軍敗了!然後,親率警衛部隊向關東軍發起了逆襲。

這幾嗓子還真管用,已經有點兒沒脾氣的關中軍聽說關東軍敗了,士氣復振,揮矛挺戈又殺了回來。

這會兒關東軍還真是亂套了;那幾萬吃瓜的,跟當兵的擠來擠去,終於釀成了嚴重的踩踏事件;一地雞毛。而且不僅是後軍,連尉遲迥的中軍都被衝動了。

尉遲迥氣的大罵這些人吃飽撐的,不好好兒跟家裡待著,跑到戰場上給也添亂;可是中軍、後軍陣型已亂,而前軍又被反攻的關中軍壓制住了;尉遲迥只好下令,部隊退回鄴城,再作計較。

可是敵前撤退,而且還是兩軍犬牙交錯纏鬥在一起;想全身而退哪兒那麼容易啊;更何況隊伍裡還有一大幫老百姓。

尉遲迥的命令失效了;關東軍陷入了更大的混亂中。

看到這個滑稽場面,韋孝寬差點兒笑抽了;真的老天爺開眼啊!

這會兒不是客氣的時候,韋孝寬隨即下令,關中軍全軍攻擊,務必殲敵於城下。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是役,尉遲迥大敗;出城的13萬人,活著進城的,寥寥無幾。

手裡沒牌可打了;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不久之後,韋孝寬攻克鄴城,砍下了尉遲迥的腦袋。

不僅砍了尉遲迥,韋孝寬那也是狠角色,拿下鄴城之後,他下令將所有跟著尉遲迥守城的關東軍全部活埋;並且派人挨家挨戶的通知鄴城老百姓,去,圍觀去!韋孝寬用這種方式告訴前齊國首都的居民,再敢造次,這就是下場(“軍士在小城中者,孝寬盡坑之。”)。

尉遲迥是這次反楊起兵的領軍人物;也是其中塊兒頭最大的一個;他一死,基本上也就宣告了各路反楊勢力的失敗。

益州總管王謙的人頭不久之後被送往長安;而司馬消難見勢不妙,壓根兒就沒敢死扛;扔下部隊跑到了江東。不過,比較搞笑的是,9年之後,隋軍渡江攻陷建康;這次司馬消難沒地方跑了,乖乖的當了俘虜,最後被押回長安。

韋孝寬在鄴城披堅執銳;遠在長安的楊堅也沒閒著,在另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奮力廝殺;不過,老實說他這次差點兒掛了。

這場戰場設在宇文招的趙王府裡。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咱前面說過,宗室裡對楊堅最不滿的就是這位趙王;因此,宇文招想了個招兒,就準備做了楊堅。

宇文招給楊堅送去一份兒請柬,大意是是請隨國公過來喝頓酒,咱消除一下誤會。

楊堅不傻,他當然知道政敵沒安著好心;說白了,這就是一場鴻門宴。可是如果不去,會授人以柄,而且面子上也下不來。

楊堅最後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硬著頭皮去。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楊堅帶了兩個心腹,一個叫元胄,一個叫楊弘;這哥倆沒別的能耐,就是能打!

按照宇文招的計劃,他會在酒席宴上,以吃瓜為名,一刀捅死楊堅。

呵呵,又是吃瓜。

簡短截說吧,前面的計劃都實現了,楊堅來了,酒也喝了;可是到了吃瓜部分,也不知道宇文招是怎麼搞的,反正他這點兒小心思被楊堅帶來的警衛員元胄看出來了。

元胄一把拽起楊堅就往外拖,邊拖邊說,相府來信兒說,有緊急公務需要您處理,您趕緊回家看看吧。

楊堅這會兒可能也喝了點兒酒,膽子大了不少,就有些小看宇文招,這孤拐王爺,手裡又沒兵,怕個球?

元胄當時就急了,怕個球?您可是在人家家裡,不用兵,就他們家的幾十號傭人就能至您於死地!

楊堅這才醒悟,我艹,確實是,趕緊找了個藉口連滾帶爬的跑出了趙王府(“胄聞室後有被甲聲,遽請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堅下床趨去。”)。

看楊堅跑了,宇文招還想去追,結果元胄“以身蔽戶,招不得出。”

政治就是這樣,一旦成了對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楊堅逃出生天,那下地獄的毫無懸念的就是宇文招了。

公元580年7月29日,楊堅告宇文招與宇文盛謀反,“皆殺之,及其諸子。”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隨後,楊堅一不做二不休,展開了對宇文宗室的屠殺。

殺人的同時,公元580年12月12日,詔下,大丞相楊堅進位隨王,受十郡封邑。

公元581年2月初四,隨王楊堅加九錫禮,建隨國百官。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大家都明白,楊堅,連最後一步也就是抬抬腳的距離了。

果然,10天之後,也就是公元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在以前的同事們撒潑打滾兒的牆裂要求下,宇文闡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名義上的姥爺楊堅;後者在長安城臨光殿登基稱帝;改元開皇;楊堅即為隋文帝。

581年情人節那天(2月14日),楊堅稱帝;歷史上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隋帝國,橫空出世。

關於‘隋’這個國號;多說一句,楊堅之前不管是隨國公,還是隨王,都是‘隨’字;不過楊堅堅持認為,哥是那麼隨便的人嗎?所以去了隨字右半邊的‘走之’旁;於是,有了隋。

既然已經改朝換代了,前朝的遺老遺少還留著幹嘛呢?

楊堅下令,所有宇文宗室全部殺掉;名單太長,跟這兒就不多寫了。

最後一個被殺的,是楊堅的‘外孫子’、年僅9歲的遜帝宇文闡;公元581年5月23日,宇文闡“薨”;諡靜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