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下令撤藩,60多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造反,也不願解甲歸田呢?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對於三藩之亂的爆發,直接原因就是康熙皇帝下令撤藩。而這,無疑和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類似,燕王朱棣之所以起兵造反,就是因為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舉動。對於建文帝朱允炆來說,只是削藩,而就康熙皇帝來說,則是撤藩,在程度上顯然更加嚴重。所以,吳三桂等人的造反,確實比較容易理解。不過,在公元1673年正式起兵時,吳三桂已經61歲了。因此,在一些人看來,已經60多歲的吳三桂,似乎沒有必要再去起兵造反,即便成功推翻清朝,吳三桂很可能也當不了多長時間的皇帝了。那麼,問題來了,康熙下令撤藩,60多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造反,也不願解甲歸田呢?

康熙下令撤藩,60多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造反,也不願解甲歸田呢?

首先,在康熙正式下令撤藩之前,也即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一的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請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準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對此,平南王尚可喜登記造冊,準備舉族遷回海城。由此,面對康熙的撤藩命令,平南王尚可喜就願意解甲歸田,並且準備從廣東遷回到遼寧的老家。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無疑是急流勇退的表現,也是因為尚可喜當時年齡較大了,沒有什麼太多的奢望了。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康熙皇帝下令撤藩時,吳三桂已經61歲了。在明朝和清朝時期,雖然人們的平均壽命有所提高,但是,60多歲的年齡,在當時依然屬於高齡的範圍了。

康熙下令撤藩,60多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造反,也不願解甲歸田呢?

在此基礎上,吳三桂似乎沒有必要再去起兵造反,因為即便成功推翻清朝,吳三桂很可能也當不了多長時間的皇帝了。但是,結果吳三桂寧願起兵造反,放手一搏,也不願意解甲歸田。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康熙皇帝一開始沒有對吳三桂動殺心,但是,對於已經61歲的吳三桂,在康熙決定撤藩後,實際上已經無路可退了。一方面,作為原先明朝的將領,吳三桂的所作所為,已經徹底和明朝勢力徹底結怨了。這不僅是因為山海關之戰中,吳三桂協助多爾袞入關,成為清朝得以入主中原的功臣,更在於作為清朝平定南方地區的馬前卒,吳三桂和南明勢力之間多次交戰。當然,更為關鍵的是,吳三桂居然殺害了南明永曆帝。

康熙下令撤藩,60多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造反,也不願解甲歸田呢?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如果吳三桂繼續做清朝的藩王,手下執掌成千上萬的兵馬,這些擁護明朝的勢力,自然不敢拿吳三桂怎麼樣。但是,因為康熙皇帝的撤藩,吳三桂很可能要徹底失去這些兵馬。基於此,面對明朝勢力的報復,吳三桂自然是很難生存了。所以,即便康熙皇帝在撤藩後,沒有對吳三桂趕盡殺絕,後者也可能遭遇其他勢力的刺殺。另一方面,即便吳三桂同意撤藩,他的手下,也不可能完全同意的。就康熙皇帝來說,之所以執意要撤藩,直接原因就是清朝的稅賦,已經很難再維持三藩的支出了,以致史書曾這樣記載“天下之賦,三藩耗其二”。

康熙下令撤藩,60多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造反,也不願解甲歸田呢?

最後,所以,只要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藩一日不除,清朝的稅賦壓力就一天不會輕鬆下來。如果是清軍剛剛入關時,自然需要依賴於吳三桂等人來打天下。但是,到了公元1673年,清朝已經不像順治皇帝在位時那麼依賴於三藩了。所以,康熙才下定決心撤藩。但是,一旦撤藩的話,吳三桂手下的成千上馬兵馬,很可能要接受未知的結局了。換而言之,對於清朝康熙皇帝,自然無法全面照顧三藩手下的數十萬兵馬。

基於此,在平南王尚可喜同意削藩的,不僅他的手下要起兵造反,他的兒子尚可信更是發兵圍困其父府邸,響應吳三桂叛亂。基於此,在筆者看來,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即便他因為年齡較大不想起兵造反,但是,他手下的將士並不一定都願意解甲歸田。而這,正如同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一樣,即便不想登基稱帝,也會被手下推著黃袍機身。回到吳三桂身上,是否起兵造反,實際上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決定的。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