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談起辛棄疾,大家肯定知道許多關於他的標籤,比如南宋豪放派詞人,偉大愛國將領,滿負盛名的詞中之龍,也深深痛惜這個偉大的詞人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的一生,渴望恢復中原,卻飽受排擠,最終意難平的悲慘命運。

如果需要用一系列詞來形容辛棄疾本人,我們定會毫不猶豫地想到

"愛國、忠誠、英勇、才華橫溢……"

等一連串帶有明顯褒義的詞彙來讚揚他。然而,歷史上卻存在這樣一種負面的評價,說

辛棄疾是宋朝的大貪官

,是宋朝的巨蠹。

甚至後人有關於辛棄疾是否是貪官以及他的經濟生活還有專門的研究。那這種負面評價究竟有所何依呢?究竟是真相還是謠傳呢?讓我們透過塵封在歷史的那件事,來揭秘事情的真相。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一、 究竟是哪件事給辛棄疾的正面形象抹黑?

1、說說牛皮船的故事

俗話說的好,無風不起浪,無根不長草。關於辛棄疾是貪官的這個評價,主要從

公元前1181年春發往京口的"牛皮船"

說起。

公元前1181年,正好是宋孝宗淳熙八年。這年春天,一艘發往京口的客船在經過江西星子縣南康軍轄區被當時的南康軍負責人朱熹給留下。

起先這艘船用帷幕遮掩的嚴嚴實實,顯得過於神秘,從而引起朱熹的注意,而在剛剛檢查時,負責壓船的兩三個士卒卻不配合檢查,後來被發現是一船艙的牛皮,才拿出江西安撫使的“帥引”。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而這個

江西安撫使正是南宋將領辛棄疾

。雖然看到江西安撫使的“帥引”,最終朱熹還是選擇將其充公。不過在後來的故事中,辛棄疾給朱熹寫了一封解釋信,朱熹最終把這艘牛皮船給歸還了。

這艘發往京口的牛皮船事件從此記入歷史,併成為

後者詬病辛棄疾是貪官的史料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二、 為何這艙牛皮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1、牛皮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禁止民間買賣。

牛皮在古代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牛皮、牛筋可以用作製作弓箭、戰靴,束帶、韁繩、鎧甲等,而這些正是打仗所必須的。當時有規定,民間的耕牛如果死亡,牛皮牛筋必須要無條件地上交,如果被發現藏匿,輕者挨頓板子,重者要判刑以及上交罰金。

為什麼牛皮在古代這麼重要呢?一個原因是

牛在古代受到保護為發展農耕業

,另一個原因是古代除了馬被用作託運物資的重要工具之外,

牛也一樣起著重要的物資運輸作用

雖然現在牛被端上桌子作為家喻戶曉的美食,但是

在古代牛卻是不能吃的

。在宋代吃牛肉,如同現在吃瀕危野生動物,是違法的。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北宋《宋刑統》中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意思是殺政府和別人養的牛,坐牢一年半,殺自己的牛坐牢半年。南宋時更有“諸故殺官私馬牛徒三年”。

據史料記載,宋真宗時代更是嚴禁殺牛,並以身作則,他的御廚房一年吃掉40萬斤羊肉好4000多斤豬,但是卻沒有一兩牛肉。

由此可見,

牛在宋朝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而牛老死後的牛皮更是十分重要,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自然是不能隨便運輸,禁止民間買賣的。如果辛棄疾運用職權獲取牛皮,然後發往京口,自然是能夠為自己謀取利潤的。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2、押運的“牛皮船”公私難分界線

1181年春發往京口的“牛皮船”

公私難以分明

,這也使得南康軍負責人朱熹難以抉擇。

因公是因為有官兵,士卒押運,還有江西安撫使的“帥引”,看起來像是一趟官差;而因私是因為雖然有江西安撫使的“帥引”,卻只有兩三個士卒押運,用幕布遮遮掩掩,言語模糊,不像官押那樣光明正大,自然

引起南康軍負責人朱熹以及後人的推測

。這也是朱熹選擇扣押的原因。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當時在南宋有

"全員皆商""全軍皆商"

的風氣。雖然在古代有重農抑商的說法,但是到了宋朝的時候,宋朝禁止官吏刁難商賈。即使在偏僻的山野,也有人經營餐飲。農民常半耕半商。

赴京趕考的讀書人也會帶一些家裡的特產赴京趕考,順便賺一筆小錢。

有些讀書人甚至棄仕從商

。而當時,許多當官的能夠利用自己的職權夾帶私貨,賺取差價以謀取利潤。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在這樣的風氣下,如果辛棄疾為了他的一己私利夾帶牛皮,賺點小錢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時的負責人朱熹後面

因為辛棄疾的一封信將扣押的牛皮還回去

了,但是與《與黃商伯書》中朱熹寫到: “辛帥之客舟販牛皮過此,掛江西安撫佔牌,以簾幕矇蔽船窗甚密,而守卒僅三數輩。初不肯令搜檢。既得此物,則持帥引來,雲發赴浙東總所。見其不成行徑,已令拘沒入官。昨得辛書,卻雲軍中收買。勢不為己甚,當給還之,然亦殊不便也。”似乎也

坐實了辛棄疾為一己私利販賣牛皮的罪行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3、“牛皮船”事件後不久,辛棄疾被罷黜,引入浮想聯翩。

牛皮船事件發生在1181年春,而據記載辛棄疾被罷黜的時間是在淳熙八年(1181年)春十一月。前後相差不過十個月,而在皇上罷黜辛棄疾的 “聖旨”中有這樣的詞句:

"肆厥貪求,指公財為囊槖"

這樣無疑是說辛棄疾為了謀取利益,利用職權將公財納入腰包。似乎坐實了辛棄疾“牛皮船”走私的罪名。

三、辛棄疾真的是貪官嗎?

關於公元1181年春發往京口的“牛皮船”一事,是否能夠說明辛棄疾就是貪官嗎?事情的原委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知曉,但是我們似乎可以

結合辛棄疾的生平經歷以及"牛皮船"事件進行一些推測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1、辛棄疾本身特別痛恨貪官汙吏

辛棄疾作為南宋的大將,本身特別痛恨貪官汙吏,

對貪官汙吏的懲治特別嚴厲

。據《宋會要》記載, 淳熙四年, “知興國軍黃茂材特降兩官, 以江西安撫辛棄疾言茂材過,數受納苗米, 致人戶陳述故也”。

淳熙七年, “知桂陽軍趙善珏特降一官放罷, 以帥臣辛棄疾按其昏濁庸鄙,窠佔軍伍, 散失軍器, 百姓租賦科折銀兩盈餘入己故也 ”。辛棄疾還曾專門寫過《論盜賊札子》, 上書宋孝宗。在《論盜賊札子》中,“民者, 國之根本, 而貪濁之吏迫使為盜”, 痛陳了官吏從上到下的種種貪虐之狀。

透過這些記載,不難發現

辛棄疾對這些貪官的深惡痛疾

,走在為朝廷除貪官巨囊的前線中。不僅用行動也用文字證明了自己的清廉,不願與貪官為伍,痛恨成為國家的盜者的行徑。試問這樣一個人,怎麼會做出成為貪官的行徑。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2、僅僅以牛皮船事件就證明辛棄疾是貪官未免以偏概全

牛皮船事件成為後者詬病辛棄疾是貪官的重要依據,但是僅僅從這件事就蓋棺論定,未免有失偏頗,

並不能成為直接證明辛棄疾牛皮船走私的證據

在《宋史 辛棄疾傳》,辛棄疾給皇帝上書寫到:“軍政之敝,統率不一,差出佔破,略無已時。”意思是在軍政中有這樣一個弊端:就是將領不能長期任職,士兵被私自差出。想必辛棄疾肯定痛恨士兵被派私差的行為,定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

牛皮船事件之後不久,辛棄疾被罷免,但是二者是否真的有關聯?辛棄疾一生命運多舛,官運坎坷,被彈劾多次,其根本原因

在於辛棄疾和當時的士風不合

, 最終成為官僚體制的犧牲品。

為何這“艙牛皮”事件,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依據?

而所謂聖旨上所寫的貪汙受賄等罪名,更多成為了罷黜辛棄疾的說辭。辛棄疾作為南宋大將,英勇善戰,一直渴望收復中原,從“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身前身後名”中可以看出。

但是當時的

南宋朝廷佔主流卻是苟安觀念

。辛棄疾便顯得格格不入,自然成為了被彈劾的物件,仕途坎坷。

公元1181年春發往京口的“牛皮船”成為了詬病辛棄疾的歷史材料,但透過這件事,也讓我們深入去了解辛棄疾這個人,知道他作為詞人之外身為大將的坎坷遭遇,更加理解辛棄疾豪放詩句背後的蒼涼。

當然,這件事還有個好結局,就是

朱熹和辛棄疾不打不相識

,成為了摯友。

參考文獻:

《宋刑統》

《宋史 辛棄疾傳》

《宋會要》

《與黃商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