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聽說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終於鬆下了一口氣,所謂的淡定從容都是做出來給別人看的,從劉邦內心來講,對於項羽這個戰神充滿了恐懼,滎陽一戰自己差一點就被項羽砍掉了腦袋,如果不是滕公夏侯嬰的貼身保護,不是呂氏一族的鼎力相助,恐怕笑到最後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西楚霸王。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率領漢軍在正面戰場上牽制項羽的楚軍主力,並不是劉邦想這麼做,而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忠心的人裡沒有帥才,韓信這樣的外來戶儘管能力強悍,但是不能完全給予信任,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秦末亂世中,絕對不能輕信於人,尤其是兵權不能輕易放手。韓信統兵從來不是自己說一不二,他的身邊有劉邦的大哥張耳,手下有劉邦沛縣的一幫好兄弟,可以說韓信的生命,一直掌控在劉邦手裡,權力沒有失控,君主才能過的安穩。

漢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劉邦在成皋失敗後,和夏侯嬰來到韓信駐紮軍隊之地,並沒有立刻去見韓信,而是化妝隱藏在附近,第二天的時候和夏侯嬰扮作漢王使者,直接進入中軍,把韓信的部隊接管了。那天夜裡劉邦做了什麼呢?聯絡韓信軍中的嫡系,看看韓信有沒有異動,自己這個漢王到韓信軍中安不安全,信任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上,劉邦在掌握了全部情報後,才確認自己並沒我在失去對韓信的控制。但為謹慎起見,劉邦還是在沒有通知韓信的情況下,直接進入了中軍接管部隊,韓信看到劉邦以後的反應是驚愕,劉邦在自己的軍營出入如入無人之境,可見這隻訓練出來的部隊,還是聽劉邦的,自己終究還是個打工仔。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韓信在攻佔了齊國後,有點膨脹了,他首先背信棄義在齊王和酈食其已經簽訂了盟約的情況下,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佔領了齊地。而後又上書劉邦,說:“齊地人心不穩,需要人來安撫,請漢王封我為代理齊王,以安撫齊地百姓!”這不是申請而是要劉邦承認韓信在齊地的地位,自立為王有點說不過去,因此韓信想讓劉邦正式加封自己為王。劉邦當時正陷於困境,被項羽再次擊敗,部隊計程車氣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聽到韓信要求封王的說法,氣不打一處來,想破口大罵。但話到嘴邊後,劉邦又忍了回去,他知道自己不能衝動,不能激怒韓信,因為韓信是影響到楚漢戰爭勝敗的關鍵人物。就算沒有陳平和張良的提醒,劉邦也不會和韓信翻臉,因為自己沒有和韓信翻臉的本錢。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他對韓信的使者說:“韓信替我攻城略地,做個代理齊王幹什麼?直接做齊王不就好了。”劉邦不僅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他立刻讓張良帶上詔書去齊地,封韓信為齊王,安撫韓信躁動不安的心。劉邦不想做第二個楚懷王,韓信、英布、彭越都是實力雄厚的諸侯,他們和自己之間是合作關係,而絕不是自己的忠心臣子,他們和蕭何等沛縣的老弟兄不同,遲早是大漢帝國的隱患,韓信的做法無疑堅定了劉邦要剷除異姓王的決心,至於英布和彭越更加是趨利避害的小人,根本不值得信任更不值得同情。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蒯通這個人的存在,證明了韓信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一方面他對蒯通說漢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絕對不會背叛,另外一方面又不和蒯通劃清界限,總是把這麼一個人帶在身邊。楚將鍾離昧投奔他,他也沒有向劉邦彙報,直到有人向劉邦舉報後,韓信才帶上鍾離昧的人頭去向劉邦請罪,希望劉邦可以原諒自己的過錯。韓信一次次的挑戰劉邦的底線,但劉邦並沒有動手,只是讓韓信做淮陰侯,不要去指揮部隊了。一次劉邦和韓信討論帶兵,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部隊?韓信說:“陛下最多隻能帶十萬人馬!”劉邦笑了,他繼續問道:“你能帶多少部隊呢?”韓信說:“臣則多多益善!”劉邦說:“那麼你為什麼被我所擒呢?”韓信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便說:“陛下不善於帶兵,但是善於帶將,因此臣才被陛下所擒!”劉邦笑了笑,沒有說什麼,但內心裡已經打定主意,韓信這個不知進退,不知收斂的人一定不能留下,否則一旦自己去世,正在壯年的韓信,還有誰能夠鉗制他呢?呂雉?劉盈?蕭何?恐怕都沒有辦法,只要韓信回到了戰場,他就是無敵的存在!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劉邦在一次慶功宴上曾經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漢初三傑”的幫助,實際上是淡化了自己的作用,沒有劉邦就沒有“漢初三傑”,劉邦成就了“漢初三傑”,“漢初三傑”也成就了劉邦,相互成全是智者的抉擇和王者的做派。就從這一點來看,韓信的境界和劉邦相距甚遠,做個軍事統帥來講,韓信很優秀,但是想和劉邦爭雄天下他還差得遠!

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故遂反。——《史記·黥布列傳》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劉邦擊敗項羽後,生命中最後的幾年一直在南征北戰,剷除異姓諸侯王的戰鬥,基本都是劉邦親自領軍。陳豨和英布,這兩個難啃的骨頭,都是劉邦自己搞定的。英布在造反之前分析過局勢,他說:“天子已經老了,一定不會自己來討打我,而其他的勇將除了韓信、彭越都不是我的對手,如今韓信、彭越已經死了,普天之下還有誰能奈我何!”英布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劉邦,在呂雉的鼓動下,劉邦親自掛帥出征討打英布,這一做法讓英布措手不及,不久後英布就被劉邦擊敗,至此劉邦完成了對“漢初三將”的清洗,穩固了劉氏的統治,國內的局勢穩固下來。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當生命的鐘聲響起,劉邦躺在床上,已經沒有力氣自己坐起來,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對於呂雉和劉盈他是很放心,自己這個老婆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手段,朝堂上的這群老臣,都不是呂雉的對手,剛毅能斷的呂雉不僅是自己的好幫手,也是劉盈的好母親,透過一樁樁一件件,劉邦清楚的意識到呂雉一定會竭盡全力穩固劉盈的皇位,因為那是她的兒子,這個很多人眼裡狠辣的女人,是一位合格的母親,劉邦將天下交給劉盈,實際上就是交到了呂雉手裡。呂雉的存在,可以讓有非分之想的宗室諸侯王們暫時放下野心;可以讓心懷叵測的功臣勇將們收起鋒芒;可以讓北方的匈奴無機可乘;可以讓大漢的百姓安居樂業,這些都是劉邦想做而已經不能做的事情。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安漢興劉的周勃,實際上是串通陳平和齊王劉襄一起發動政變的劊子手,他雙手上沾滿了血腥,背後的目的並不高尚,爭權奪勢、趨利避害才是真正的目的。你說劉邦在世時,會說周勃是安漢興劉的關鍵人物,我才不相信這樣的話,顯然漢文帝劉恆也不相信,因此在進京繼位前才萬分小心、做足了準備後才行動,因為他不知道周勃和陳平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史記·蕭丞相世家》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蕭何以後是曹參,曹參以後是王陵和陳平,這不是劉邦的安排,而是當時政治形勢的需要。如果劉邦早安排好了一切,那麼在蕭何病危的時候,孝惠帝劉盈完全沒有必要去問蕭何誰來繼任丞相之位,可見說劉邦臨終前做出了安排,明顯是被人篡改的,劉邦不能決定蕭何後誰做丞相,能決定的只有蕭何自己,這個可以帶劍上殿的丞相,與其說是劉邦的禮遇有加,還不如說是蕭丞相派頭十足,向後看一看,讓我不禁想起了東漢末年的曹操,好像也享有這樣的權力。至於說蕭何和曹參之間關係不好,更加是無稽之談,因為曹參之前在最大的諸侯國齊國做國相,輔佐劉邦的大兒子齊王劉肥,這個安排恐怕也是豐沛功臣集團安排的。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劉邦雖然做了天子,但是從來就沒有過過幾天舒服日子,創業時對外要對付強大的項羽,對內又要防備小人暗算,透過曹無傷告密事件,劉邦對於身邊人的猜忌和提防就沒有停止過。這樣活著實在是太累了,終於可以徹底休息了,但是劉邦還是不能釋然,他擔心兒子不夠強大,擔心呂雉沒有能力制衡權力,擔心宗室諸侯們擁兵自重,擔心功臣們居功自傲。但是擔心也沒有用,劉邦打敗項羽,殲滅異姓諸侯已經耗盡了自己的精力,對於一個已經風燭殘年的老人來說,他已經做的足夠出色,他不僅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同時代的所有人,什麼“漢初三傑”?還不是為我所用,什麼“漢初三將”,還不是為我所滅,什麼“西楚霸王”,還不是個怨天尤人的懦夫,只有我劉邦這個布衣出身的世俗之人才笑到了最後,成為最後贏家,如今我終於可以兌現曾經許下的誓言!

歷史的回憶,說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終於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劉邦回憶起自己當初在咸陽城見到始皇帝出巡時的情景,一切還歷歷在目,“大丈夫就應當如此!”自己終於成為了想成為的人,活成了自己想活的樣子,這樣就可以無憾、無愧於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