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皇帝託孤沒找自己,親王憤恨不平,在大喪期間幹了這事

清朝時期的咸豐帝是歷史上有實權的最後一位皇帝;由於當初恭親王奕訢也差點被道光指定為皇帝,故而咸豐發誓這輩子必保全奕訢;咸豐身體不好,在位時間非常短,他去世的時候託孤,居然沒有找奕訢,卻找了八個外人;奕訢倍感失望,內心憤恨不平:咸豐到底還是不信任自己這個親兄弟;遂連同慈禧發動了“祺祥政變”;之後奕訢權傾朝野,掌權二十多年;有人說“祺祥政變”的主謀是慈禧;當年她是如何和奕訢聯手鏟除勢力龐大的八大輔臣?政變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得知皇帝託孤沒找自己,親王憤恨不平,在大喪期間幹了這事

恭親王奕訢這輩子就是三個字“不甘心”;當初他的名字明明出現在“正大光明”匾背後的聖旨上,卻被父皇封為“親王”!老天爺在跟我開玩笑吧?錯失皇位成為奕訢心中永遠的痛!

咸豐託孤之事讓奕訢又受了刺激;恭親王奕訢的封王詔書,是道光帝臨終前和立儲遺詔一起頒佈的;也就是說,道光帝心中,兩兄弟不相上下;如此一來,恭親王奕訢在朝中的地位就相當高了,僅次於咸豐;帝託孤之事理所應當找他;而且原本皇兄也發誓不會薄待自己,結果找了八個外人託孤,卻偏偏沒找我;看來皇兄先前說的話都是假惺惺!現在咸豐不在了,“你不仁,休怪我不義!”到了我該掌權的時候了!

得知皇帝託孤沒找自己,親王憤恨不平,在大喪期間幹了這事

奕訢雖然沒有當皇帝,但是他比起咸豐更有治國之才;縱觀整個朝堂,八個顧命老臣像一群野獸圍著兩個女人和一個孩童;這八個人仗著先帝的恩寵,野心昭昭,時時有僭越皇權之舉;兩宮敢怒不敢言;要怎樣才能除去這幫頑固勢力呢?

得知皇帝託孤沒找自己,親王憤恨不平,在大喪期間幹了這事

彷彿上天自有安排,就在這時,兩宮太后召見;據《清史稿》記載:“王請奔赴, 兩太后召見, 諭以贊襄政務王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擅政狀;”奕訢和兩宮太后密談許久;緊接著,兩宮太后出面跟召肅順等八大臣談判:第一,要求垂簾聽政;第二,要求親王輔政;意料之中, 八大臣援引祖制抗論,嚴辭拒絕;次日,八大臣決定給點顏色看看,他們拒絕辦公,慈禧太后無奈被迫妥協;雙方初次交鋒,以肅順為代表的八大臣輕易取勝,這讓他們更加驕縱,輕視了兩宮太后以及奕訢。

得知皇帝託孤沒找自己,親王憤恨不平,在大喪期間幹了這事

肅順等人推行重典治國,即以嚴酷的法律手段治理國家,是統治者強有力的思想和工具;他們嚴厲打擊一大批軍機、部院大臣,由於此舉樹敵過多,導致舉朝怨恨,埋下了日後失敗的種子。

而和兩宮太后站在一邊的恭親王奕訢,在朝中威望極高,他成功說服了掌握京城武裝的大將軍勝保;連外國勢力都支援他;最終,奕訢成功地在京發動了“祺祥政變”,將八大臣捉拿問罪;肅順判斬立決,端華、載垣賜獄中自盡,其他五大臣被革職。

得知皇帝託孤沒找自己,親王憤恨不平,在大喪期間幹了這事

“祺祥政變”之後,奕訢終於迎來了生命中的“春天”,慈禧太后對他論功行賞,據《清史稿》記載,“命王爵世襲, 食親王雙俸, 並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 ;除此以外,軍機處的所有人員全部由奕訢自己決定,整個軍機處班子都成了他的心腹;對於奕訢所提以及所奏之事,兩宮太后多予採納;同時,為表示對奕訢的特殊恩寵,慈禧太后又破例將奕訢長女封為固倫公主,接進宮中領養;清朝制規定只有皇帝嫡女才能封為固倫公主;奕訢在手握內政大權的同時,還掌握了外交大權,他擔任總理衙門大臣管理洋務;清廷內政及外交大權悉落於奕訢之手……在父皇、皇兄之後,奕訢終於體會到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滋味!他覺得整個清朝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殊不知,當前對其論功行賞、垂簾的背後那個看似柔弱的女人,將來會成為他致命的威脅。

得知皇帝託孤沒找自己,親王憤恨不平,在大喪期間幹了這事

“祺祥政變”是清朝時期統治者內部對權力的爭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人是真心為了維護大清朝皇權,比如慈安太后;更多的人是打著“維護皇權”的幌子,達到自私的目的;而恭親王奕訢在掌權之後對大清朝作出了很大貢獻;說明他確實是非常有才能的一個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晚清政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