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漢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漢武帝則是漢朝最耀眼的帝王,有“秦皇漢武”的並稱,其光芒甚至超過漢高祖劉邦。

在漢武帝執掌帝王權柄的歲月裡,衛青又是富有傳奇色彩的能臣名將,幫助漢武帝實現開疆拓土、打擊匈奴的夙願。憑藉戰場上的軍功,衛青一路青雲直上,衛氏家族也無限榮耀,然而在衛青去世後,衛氏家族遭到漢武帝的重拳打擊,從此銷聲隱跡。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這裡有個誤區,需要先說明一下。《漢書》中記載“衛氏悉滅”,也正是因此導致類似“衛氏被滅族”的說法廣為流傳,其實不然,衛氏並沒有被滅族,只是受到諸多牽連,結局非常悲慘。

既然如此,有人不禁要問:

衛青死後,漢武帝為什麼要誅殺衛氏家族?

根本原因在於漢武帝不願受制於人的思想,具體表現在擺脫外戚專權、消除匈奴威脅、限制權臣擅權。

衛青嶄露頭角,離不開漢武帝擺脫外戚專權的渴望。

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可惜的是他排行第十,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的習俗,劉徹和皇位是沒有交集的,因此被漢景帝封為膠東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劉徹的母親王娡想方設法幫助兒子建立資本,館陶公主劉嫖成為巴結討好物件,年幼的劉徹演繹了歷史上金屋藏嬌的故事。

在館陶公主劉嫖的斡旋幫助下,劉徹成功於公元前141年登基稱帝,史稱漢武帝。

然而登基初期的漢武帝卻開心不起來,甚至感到非常壓抑,有種如芒在背的感覺,原因在於太皇太后竇漪房和皇太后王娡兩人。

以竇漪房和王娡為代表的外戚集團在朝堂上具有很大的影響,背後的關係也是千絲萬縷、盤根錯節,漢武帝雖然已經登基稱帝,但是卻因“即位不久”為理由,朝中事務都要向太后稟報。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縱觀漢朝歷史,尤其是王朝前期階段,衝在國家政治舞臺上的女性數量相對較多,每位人物背後都是所代表的外戚勢力,這也是皇帝集中皇權需要不斷削減的部分。

太皇太后竇漪房崇尚的治國理念是黃老之術,這在漢朝初期是符合國情的政策理念,歷經文景之治後,漢朝國力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庫充盈、實力雄厚。

漢武帝本身具有自己的治國思想,他崇尚儒家學說,這與控制朝政的竇漪房就出現嚴重衝突。此外,幫助劉徹登上皇帝寶座的劉嫖也恃功而驕,讓劉徹感到無比厭煩。

漢武帝苦於初登皇位,根基不穩,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選擇韜光養晦,整日沉迷於微服出訪和打獵遊玩。漢武帝並不簡單,他的這些活動都有自己的用意,都在為將來大展宏圖做準備,期間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嚴助討伐閔越地區。

漢武帝一直渴望掙脫束縛,能夠實際掌握大漢王朝的控制權,做真真正正的皇帝。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衛青平步青雲,離不開漢武帝消除匈奴威脅的渴望。

匈奴是古代遊牧民族之一,他的影響力非常大,在歷史上對戰國時期、秦朝、漢朝都有重要影響,因為匈奴自身以馬征戰和結盟的特性,註定對農耕文明的衝擊力很大。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派遣大將蒙恬出兵打擊匈奴,成功將匈奴趕出河套地區,為此還修建聞名於世的長城和通往邊關的高速公路。

秦朝末年,中原地區烽火再起,匈奴趁機南下劫掠,實力大增。漢朝建立之初極度貧窮,漢高祖劉邦無奈屈服匈奴,以美女金錢換取發展空間。

漢武帝登基之後,國富民強的漢朝已經今非昔比,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決心扭轉這種局面,建立開疆拓土的不朽功業。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衛青能夠進入漢武帝的視野是非常巧合的。漢武帝外出做客平陽侯府,寵幸美人衛子夫,後來衛子夫先於金屋藏嬌的王皇后懷孕,導致館陶公主準備殺掉衛青洩私憤。

漢武帝得知事情原委後,立即提拔衛青做建章監、侍中,衛氏家族多人也受到提拔,史書記載,漢武帝連日賞賜衛青達千金之多。可以說,漢武帝的行為是被壓抑太久的釋放,是對外戚勢力的報復,而衛青是無厘頭的受益者。

後來,事實證明,衛青不負漢武帝的期望。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入侵,漢武帝決定派出四路大軍還擊,這次是漢武帝頂著各方壓力證明自己的一次戰役,而只有衛青取得龍城之戰勝利,被封為關內侯。

公元前127年,衛青突襲匈奴,收復河套地區,漢武帝在此設立朔方郡,漢朝版圖開始穩步擴大。公元前124年,衛青再破匈奴右賢王,拜大將軍,他的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全部被封為列侯。公元前119年,衛青和外甥霍去病一起出擊匈奴,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衛青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漢武帝的宏大抱負是開疆拓土,匈奴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可以說,漢武帝和衛青是相互成全的,但是危機也在悄悄積蓄。

衛青跌落神壇,離不開漢武帝限制權臣擅權的渴望。

縱觀封建王朝的上百位皇帝,保證權力的高度集中和皇權不容染指,是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細讀歷史還可以發現,越是建立功業的帝王,對加強皇權的渴望越強烈。

顯然,漢武帝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歷史上多少賢臣能夠輔佐帝王建立不朽之功,隨著權力地位的提升日漸膨脹,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持住謙虛謹慎的態度,無數個居功自傲、恃寵生驕的悲慘例子。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有時候,閱讀古人生平不得不讓人感嘆、敬佩。衛青生長在卑微的草根階層,但他卻擁有大智慧。衛青深知帝王權力不容欺侮,雖然自己身居高位以及衛氏家族榮耀無比,但是始終都保持謹慎低調。

自戰國時期以來,地位尊崇、戰功顯赫的人都喜歡養一些門客,這樣會得到天下讚揚的好名聲,而衛青堅決不這樣做,認為養門客會讓皇帝忌諱。

衛青愛惜賢才,卻從不拉幫結派,他多次向漢武帝舉薦主父偃,就算是在購買馬匹的間隙也能發現人才,也就是鹹宣。對待建功青年霍去病同樣如此,絲毫沒有距離感,反而是相互幫扶。

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這樣評價:衛青握兵數載,寵任無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權遠嫌故。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人心隔肚皮,雖然衛青已經做到這步田地,但是漢武帝仍然不放心,他也採取相應的行動,其中提拔霍去病就是限制衛青權力的重要一環。

史書記載“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古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

晚年的漢武帝沒有昔日的清醒,對權力和死亡的恐懼,導致他被奸佞小人利用,做下很多懊悔的錯事,危害最大的莫過於巫蠱之禍,衛青家族也是因此受到嚴重牽連打擊。

衛青長子衛伉因假傳聖旨被免去爵位,衛青死後,衛伉繼承衛青長平侯爵位,在巫蠱之禍中,衛青的外甥太子劉據、姐姐衛子夫、長子衛伉全部死亡。

衛青從“草根”到“頂流”,為何死後慘淡收場?都是漢武帝的三種渴望

衛青的另外兩個兒子衛不疑和衛登後來也被削掉爵位,名義上是因為獻給皇帝的貢金分量不足、色澤不好,真實原因是漢武帝要殺一儆百。

公元前106年,漢朝知名大將衛青去世,漢武帝劉徹特意讓其陪葬茂陵,並且命人按照陰山的形狀為衛青建造陵墓,以此表彰衛青的功勞。

實事求是地講,漢武帝對待衛青並不算刻薄寡恩,反而是恩賞有加,漢武帝晚年犯下的糊塗事導致衛氏家族悲慘結局,但從心底來說,漢武帝可能真的將衛青視為並肩作戰的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