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後,長安為何永遠喪失了作為帝國首都的資格?

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不過從唐朝覆滅之後,就再也沒有正統王朝定都於此,即便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梁唐晉漢周,也沒再定都於長安,長安都城之位不保的態勢,從隋朝時期開始就已經顯現。

而長安失去都城資格,主要也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經歷上千年的開發,周圍環境受到極大的破壞;第二,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長安周圍的關中平原越發無法承載;第三,隨著江南的開發,長安的地理位置無法適應統治的需要。最初定都西安地區的,就是周王朝,當時的名字叫做鎬京,之後的秦王朝、漢王朝、隋王朝與唐王朝等,都定都於長安或者旁邊,只是歷代的城址與名稱稍微有所不同,但唐朝一滅,長安就徹底失去了都城地位,明朝時期正式改名西安,連“長安”這個名字也都沒了。

五代十國後,長安為何永遠喪失了作為帝國首都的資格?

在眾多的古都之中,長安與洛陽的歷史算是最悠久的兩個,從先秦到隋唐,做了上千年的都城的長安,確實有些不堪重負了,古代出于都城與宮殿的建造,還有農業開墾等,使得關中平原乃至整個黃河流域的自然生態,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壞。森林的銳減,導致了水土的流失,原本被稱作“天府之國”的關中地區,條件也是越來越差。

本來在上古時代,關中水源充足,土地平坦鬆散肥沃,很適合農耕與居住,也適合營造城市,可隨著環境的破壞,關中之地的農業產量劇減,而長安的規模越來越大,水源的供應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畢竟那是古代,沒有自來水,用水是很麻煩的,而隋唐時代的長安城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也就出現了早期的“城市病”。

五代十國後,長安為何永遠喪失了作為帝國首都的資格?

從隋朝時期,隋煬帝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由於關中人口急劇膨脹,而糧食與水源都開始難以供應,所以只能另想辦法。可由於環境破壞,長安旁邊的渭河也變得越發不便於航行,外來的糧食也很難有效供應長安。如此,隋煬帝開始大規模營造東都洛陽,並且下令開鑿大運河,除了溝通南北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將江南的糧食輸送到北部。

在先秦到隋唐時代,黃河流域尤其是關中、河洛兩地是最重要的中心區域,關中的地理位置雖然偏西,但是東有崤山天險易守難攻,關內沃野連片自然環境也很不錯,所以之後的很多王朝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所以將都城放在了長安。然而時移世易,隨著江淮、江南、華北等地的不斷開發,關中的地理位置開始顯得越來越偏,不再合適為都了。

五代十國後,長安為何永遠喪失了作為帝國首都的資格?

唐朝是最後一個定都於長安的正統王朝,然而當時的唐朝也施行的是兩京制,除了長安之外,還有東都洛陽的存在,唐高宗與武則天時代,洛陽的地位甚至超過了長安,而長安的沒落,也與經濟重心的改變有關。

原本的長安,乃是絲綢之路的東端,但唐朝中後期開始,隨著唐朝在西域的沒落,陸路絲綢之路逐漸衰落,而東部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起,這對於長安的經濟地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兩宋時期,江南地區迅速崛起,南方完成了對北方的經濟超越,而地處南北往來要衝的中原地帶,自然也就取代了關中的地位。

再者,還有個很直接的原因,歷經唐末的常年烽火,長安城幾乎被毀於一旦,從漢朝一直存在到唐朝的未央宮也被夷為平地徹底消失,後來的王朝,自然是沒興趣也沒力量,在已經變成廢墟的長安,重新營造一座輝煌的王都。

五代十國後,長安為何永遠喪失了作為帝國首都的資格?

在唐朝之前,經濟文化等中心全都還集中在黃河流域的時候,關中之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是最好的,不僅地勢險要,而且定都在此,影響力也能比較輕鬆的輻射到整個北方,但隨著人口的增加與經濟中心的南移,這種過去的優勢,卻變成了一種劣勢。

五代時期,中原地區因為大運河與內河漕運的發展,成為了當時的經濟重心,其地位已非被毀的長安能夠相比,北宋將都城定在開封,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當然,開封也存在無險可守的巨大隱患,趙匡胤曾想遷都長安重新營建,卻並未成功。

而南宋時代,長安落入女真之手,金朝武力雖盛,但發展經濟的能力實在不堪,中原與關中在金朝手中繼續受到巨大破壞,繼續衰落,而南宋也使得南方的經濟徹底超越北方,不僅僅是關中,整個黃河流域都失去了選定都城的優勢。無論經濟還是地緣方面,偏於關中之地的長安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優勢,自然不會有王朝再定都在這裡。

五代十國後,長安為何永遠喪失了作為帝國首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