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我國曆史上,金國的滅亡是很慘烈的。

作為曾經攻佔北宋半壁江山、與南宋抗爭了近百年的大金王朝,最終被南宋和蒙古聯手下滅亡。

金國滅亡後,南宋與蒙古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雙足鼎立局面。從嚴格意義上來說,1234年金國滅亡到1279年南宋滅亡的時間是45年時間。

眾所周知當時的蒙古戰鬥力很強,南宋是憑什麼能撐得住這麼久的?

這一切還是源自於蒙古人自身的原因。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一、南宋的抗蒙名將

金國滅亡之後,蒙古沒有停下戰爭的步伐。宋蒙的對峙讓大家對南宋刮目相看。

有的人說南宋並不弱,也有的人說是因為蒙古西征,也有人認為是蒙古的內政混亂給了南宋機會。

全面分析而言這些因素都存在。

最後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往往會被忽視,這就是元宋兩軍的戰力變化。

蒙古並不是全面進攻南宋,甚至蒙古的重心並沒有放在南宋戰場。

眾所周知,元朝是領土最多的王朝,蒙古的野心遠不止南宋這麼簡單,它想要的是統治全世界。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靖康之恥後北宋幾乎如同虛設,不久後北宋滅亡。北宋滅亡後趙構於1127年稱帝,一舉建立了南宋。

1137年,南宋聯合蒙古一起滅了金國,國仇家恨終於得報。

南宋雖然只剩半壁江山,也沒有了北宋時期的繁榮。但是北宋的滅亡讓南宋明白軍隊武將的重要性。

南宋不再重文輕武,開始致力於提高軍隊的戰鬥能力,不再像北宋一樣以文官為重。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南宋為什麼能堅持這麼久,這與後來湧現的抗蒙名將們息息相關。

孟珙曾以一己之力駐守南宋三分之二的邊境。

孟珙出身於虎將世家,孟珙的曾祖、祖父都隸屬於岳家軍。

孟珙是一個很直爽有能力的人,他和蒙古一起覆滅了金朝,蒙古將領和孟珙的關係也非常好。

蒙古將領張柔身中數箭被金兵所圍。危急關頭,孟珙毫不猶豫地衝鋒陷陣,救了張柔。俗話說:救命之恩,沒齒難忘,拋開政治立場,孟珙就是張柔的救命恩人。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沒想到聯蒙抗金一別,此後等待宋蒙兩軍的,卻是近半個世紀的硝煙。

孟珙平時是忠實的佛教徒,戰場殺敵本不是他所願。他籌建過不少寺廟,甚至用自己的俸祿捐獻給寺廟,在孟珙的心中殺生太多,雖是保家衛國的情況下被迫殺生,但手上也已沾染的鮮血。

蒙古軍在邊境挑起戰事,逼得孟珙不得不再次出征。

金朝滅亡不久後蒙古的野心逐漸暴露,南宋與蒙古的摩擦越來越多。蒙古軍居然從巴蜀、荊襄、江淮三線突襲進犯,局勢驟然緊張起來。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為了抵抗蒙古的入侵,宋理宗緊急召見孟珙詢問他對目前的情況該言和還是出兵打仗?

孟珙堅定回答:“我乃一介武夫,必當保家衛國收復失地。”

孟珙奉命救援江陵,擊敗蒙軍,轉危為安。

荊襄東南西北都連線要地,是南宋重要的都城,此時卻已經落入敵手。當蒙古軍分兵兩路準備進攻,孟珙率先出擊先攻克郢州,再從荊門出兵,一舉拿下襄陽。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襄陽淪陷了三年,再次迴歸都是因為孟珙的能武善戰。

清人魏源也發出感嘆:“不閱襄陽數載之圍,不知孟珙保障之功。”其實收復襄陽不是最難的,攻城容易守城難。

幾年後,他向朝廷再三上書諫言,認為當前的戰爭形勢是個兩國對峙的局面,襄陽則是中間的緩衝城市,傾全國之力都要保襄陽。

拿下襄陽後,宋蒙兩軍在長江防線邊勢均力敵了三十餘年,襄陽失守後南宋毫不意外地被滅國。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二、蒙古的鬥爭

蒙古與南宋抗爭的這些年中內政混雜,在自顧不暇的時候根本沒空管南宋的事情了。在和南宋對峙的半世紀中,可以分為窩闊臺、蒙哥以及忽必烈三個執政時期,這三個的大汗對南宋的側重點與政策都是不一樣的。

窩闊臺時期將金國視為第一威脅。

滅金是第一目標,所以蒙古會選擇與南宋聯手滅金,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三峰山一戰後蒙古幾乎已經將金掃滅。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與此同時,蒙古出徵收復了波斯,又攻打高麗和西夏,基本上週圍的小國都要征服。蒙古的野心昭然若揭,南宋根本不在蒙古人的眼中。

在攻宋戰爭中,南宋只是蒙古的其中一個戰場。當時的蒙古以劫掠屠殺為主,這也讓漢人對蒙古有了深刻的陰影。

到了蒙哥時期,滅宋終於被提上日程,蒙哥覺得不能再這樣對峙下去,對蒙古來說這樣持久的消耗不合算。

蒙哥採取圍而殲之的方式,甚至親自率兵出征,勢必要拿下南宋。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蒙哥或許是低估了南宋,南宋的地理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的。錯綜複雜的山型是南宋的天然屏障。蒙哥命忽必烈帶一路軍攻擊襄陽,又命大將兀良合臺從大理出發包抄。

兩處遙遠的戰略將對南宋打擊的戰線拉得太長引起的後果就是每路兵力不足。

拿蒙哥所率的軍隊是中路軍,中路軍的目標是川蜀。蒙哥的自大導致了悲劇的產生,他僅僅帶了三萬多人出征,而給兀良合臺去大理的軍隊更少,只有一萬人。

這樣的兵分兩路,讓大軍在危難時都只為各自而戰,已經不再顧及整個軍隊,遇到危險的時候軍心早已渙散。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軍隊被安置得這麼遠,相互支援就更不現實。

蒙哥的結局毫不意外的戰死四川,所以這場攻打南宋的行動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沒有攻下來南宋還死了個大汗。

蒙哥去世後,汗位空懸勢必又要引發一場內戰。

忽必烈和阿里布鬥得你死我活,根本無心顧及南宋。

1268年忽必烈取得勝利,順利登上汗位,這場皇位爭奪戰終於結束。蒙哥對南宋局勢的誤判和戰略的失誤,導致了蒙古內政的動盪,南宋也因此安穩了一些年。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三、總結

其實南宋完全是有勝算的可能的,因為蒙古內部出現問題的時候是南宋翻身的最好時機,但是很顯然南宋沒有抓住喘息之機。

南宋明明擁有地形優勢,而且願意精忠報國的名將也不少,但是南宋朝廷目光短淺,只懂得享受當下的安逸,不懂居安思危的道理。

為君者有所顧忌,不敢完全信任臣子,南宋晚期對武將又開始有所限制。

在孟珙死後,南宋又開始了北宋的重文輕武,聽小人遠賢臣,大量武將不被重用,空有一顆報國的心卻報國無門!

最終南宋,最終滅亡,宋朝這個歷經319年的封建王朝落下帷幕。

南宋比北宋更弱,卻可以抵抗蒙古近50年?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