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晚年起兵反清到底有沒有成功的機會

三藩之亂是清朝前期遭遇的最大的一場政治危機,佔據西南的三大強藩一時盡反,境內外的其他敵對勢力也紛紛蠢蠢欲動,而且彼此之間互相勾連,整個滿清王朝面臨著全盤崩潰的局面。這時候在京的滿人親貴很多都已經失去信心,提出退回遼東故地的人還真不少,最後在年輕的康熙帝玄燁的統帥下,歷經八年的苦戰,才徹底平定了這場戰亂。三藩中的尚氏、耿氏都不足懼,真正的核心是佔據雲南的吳三桂,作為明末清初最具話題性的人物,他的幾次舉動都曾牽動天下大局:從清兵入關徹底讓河山易色、到進軍西南絞死故主永曆帝、然後又重新來一個反清復明的華麗轉身。

吳三桂晚年起兵反清到底有沒有成功的機會

其實按照他的本意,在進入生命的暮年後,做滿清的順臣、像明朝的沐氏一樣能世鎮雲南就已經足夠了。不過年輕氣盛的康熙帝卻不願意再容忍以他為代表的三藩勢力遊離於朝廷之外,以大義的名分力推削藩政策,這才讓他不甘坐以待斃,只能再舉叛旗。後世很多史家不假思索的讚頌康熙削三藩的英明,彷彿不這樣就不能消除分裂隱患一樣,其實是有點倒果為因了。三藩這樣的國中之國固然不得不除,但是完全沒必要這麼急迫,看吳、耿、尚三人的繼承人後來的表現就可以看出都是些無能的二世祖,康熙完全可以等幾年再動手,就不會讓戰事持續這麼久,達到差點動搖滿清根基的地步。

吳三桂晚年起兵反清到底有沒有成功的機會

吳三桂起兵後一度進展很順利,應該說他是有一點微小的翻盤機會的,只不過他的戰略眼光一直很成問題,在戰術上很厲害,一到決策的時候經常大出昏招。滿清在西南的軍事存在基本是仰仗三藩的,所以吳三桂橫掃貴州、四川各地並不奇怪,而他先攻佔這兩省,鞏固自己的西南根據地在戰略上沒什麼錯,但接下來進攻湖南方向就值得商榷了,在陝甘方面投入過多注意力也沒多大必要。因為此時的形勢和蜀漢諸葛亮北伐時完全不一樣了,當時中國的核心是在關中和中原,蜀漢只要兵臨長安就會讓天下大局發生劇變。但明清時中國經濟中心早已南移,奪得東南財富、兩湖糧倉可定天下歸屬。

吳三桂晚年起兵反清到底有沒有成功的機會

所以他全取四川后最應該做的是像蒙元滅南宋一樣,順江而下、奪取荊襄,襄陽一旦在手,整個江南都在其兵鋒威脅之下,而要北伐也可以有更方便的基地。應該說此時滿清在南方的力量是非常虛弱的,而且八旗的戰鬥力在入關後不久就墮落得不成樣子,整個三藩之亂期間發揮了主要作用的清軍全是綠營,八旗更多作為督戰隊和預備隊使用。不過吳三桂沒有往荊襄方向進軍,而是和清兵在湖南一帶拉鋸後,就讓滿清方面可以從容調動全國的資源和力量,慢慢損耗他的實力。應該說吳三桂在戰事陷入僵局後就已經失去了戰略主動,因為西南西北這一地區經過明末戰亂後民窮財盡,根本無力供給太多軍隊。

吳三桂晚年起兵反清到底有沒有成功的機會

而滿清方面雖然在實際戰鬥力上不及吳三桂手下的百戰精兵,但是可以憑藉數量優勢和補給優勢將他拖垮。而吳三桂的盟友們表現得都很讓人失望,耿氏、尚氏連自己內部都無法完全整合,而鄭經更是短視,居然忙著在福建廣東搶佔盟友們的地盤,完全視天下大局而不顧。也就是說名為三藩,實際上只有吳三桂一方在力抗清兵,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在起兵之初沒有全力以赴的得到整個江南地區的地盤,之後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而吳三桂被消滅之後,滿清在漢地的統治就牢不可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