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蠻夷的反叛,如何成了東漢滅亡的一大禍根?

兩漢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個氣勢恢宏的封建王朝。導致東漢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莫過於外戚和宦官亂政,以及日益腐敗的政治,豪強兼併,橫徵暴斂,等等。自此發展下去,任何一個王朝自然是要滅亡的,而讓東漢元氣大傷的,其實是一個並非特別有名的戰爭,那就是鎮壓羌人的叛亂。

一個小小蠻夷的反叛,如何成了東漢滅亡的一大禍根?

兩漢畢竟是中國一個大一統的時代,兩漢以後,國家逐漸陷於分裂衰微的命運。而要說分裂衰微的原因,第一件事就要說說後漢時代的羌人之亂。雖說東漢鎮壓羌亂的軍事行動不是特別有名,那是與抗擊匈奴的戰爭相比,在東漢後期,鎮壓羌人的反叛確實是朝廷的一件大事。

作為一個先進的農耕民族,帶領四周的蠻夷走向“共同富裕”本無可厚非,我國能夠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正由與此。但是,雙方之間的融合必須是逐步推進的,不能一蹴而就,畢竟文化習俗之間的差異很大,所以彼此之間的空間和界限必須預留下來。而東漢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強迫把羌人納入漢朝的管轄。

羌人是分佈在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羌族的分佈是很廣的,而禍患東漢的僅僅是其中的一支。據史料記載,羌人的先人是一個叫“無弋爰(yuán)劍” 的人。“無戈”就是奴隸的意思,爰劍在秦厲公時期被秦軍俘獲為奴,後來逃跑了,秦軍把他追到一個山洞之中,並放火燒了山洞。爰劍因為有一隻像猛虎的巨獸為他避火,因而沒有被燒死。爰劍走出山東後,與一個受過劓刑的羌族女人結成了夫妻,並在黃河湟水的河曲之地繁衍生存下來。由於此女被割去了鼻子,於是披髮覆面,羌人因以為俗。

一個小小蠻夷的反叛,如何成了東漢滅亡的一大禍根?

羌族美女

後來,羌人逐漸分散開來,產生了多個分支,留在湟中的是一對叫“忍”和“舞”的兄弟,忍生了九個兒子,而舞生了十七個兒子,於是這一支逐漸興旺起來。他們的根據地,主要是在青海和黃河上游流域。作為一支西北蠻夷,他們的文明程度低,體格健壯強悍,而且兇狠好鬥,內部之間也很不團結,經常互相攻伐擄掠。

漢朝和羌人打交道起於漢武帝時期,當時河西之地的霸主還是匈奴人。漢武帝為了防止羌人和匈奴人聯合,派兵擊破羌人,並設定護羌校尉統領這一支羌人。於是羌人就放棄了湟水這一地區,跑到了青海西南部的西海。王莽當權的時候,派中郎將平憲等人到西海,威逼利誘羌人首領良願獻地內屬,並設定了西海郡,以製造四海一統的政治假象。自此,羌人與漢朝結下了仇恨。

一個小小蠻夷的反叛,如何成了東漢滅亡的一大禍根?

羌人作亂漫畫

莽末內亂,羌人就乘此侵入中國。到了東漢時期,羌人佔據黃河北面的大允谷和大小榆中一帶,不斷的反叛給漢朝製造了很多麻煩。直到漢和帝時期,東漢才把羌人的反叛打壓下去,並重置了西海郡,而且夾著黃河屯田駐軍,從次以後從大小榆谷到西海,羌人就很少作亂了。投降的羌人分散到各個郡縣,安定、北地、上郡的羌人叫做東羌,在隴西、漢陽、金城的羌人叫做西羌。這些郡縣的官民豪強見羌人人少力寡,往往使勁欺負他們,終於導致羌人聯合起來叛亂,乃至“東寇三輔,南略益州”。

當時鎮守西北涼州的官兵都是內地人,看見羌人的作亂已經不可收拾,就把郡縣內的居民都遷到了內地,以防被做亂的羌人殺死。對於不願意內遷的老百姓,官府就強迫他們遷徙,於是百姓流離失所,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失去了家園和性命。

一個小小蠻夷的反叛,如何成了東漢滅亡的一大禍根?

東漢涼州

其實,東漢後期羌人根本不算是什麼大敵,人數也並不算多,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腐敗已經非常嚴重,竟然花費數以億計。對於羌人此次叛亂,朝廷多次派兵圍剿,歷時十幾年,花費了240億錢才勉強維持住局面,得到的結果僅僅是把三輔肅清,而涼州還沒有平定。漢順帝的時候,羌人又大舉作亂,朝廷花費了80億錢,才把涼州平定。直到漢桓帝時期,朝廷人用段熲做校尉去討伐叛羌,這個人對羌人大開殺戒,他說:

昔先零作寇,趙充國徙令居內,煎當亂邊,馬援遷之三輔。始服終叛,至今為梗,猶種枳棘於良田,養蛇虺於室內也。臣欲絕其本根,不使能殖。

歷時十一年,段熲把西羌一直追殺到河首的積石山, 把東羌趕到甘肅的秦安縣的山中, 差不多全行殺盡。於是歷時多年的羌亂, 才算平定。然而這麼一番折騰下來,東漢的西北地區已經非常凋敝了,為了防範羌人再次作亂,朝廷在此佈下重兵,涼州的割據軍閥於是逐漸形成。不僅如此,由於邊民流離失所,百姓無以為生只好為非作歹,養成了一個好亂的社會風氣,從而為國家種下了一個很大的亂源。

一個小小蠻夷的反叛,如何成了東漢滅亡的一大禍根?

董卓劇照

後來的董卓就是涼州人,他正是依靠對西羌人和黃巾軍的征伐,成為了一時的軍閥,後來他率領西涼兵團入京,給予了東漢朝廷毀滅性的打擊。原來不可一世的朝廷王公貴族勢力徹底旁落,皇帝成了喪家犬,而霍亂朝綱的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相繼消亡。而到了漢靈帝、漢獻帝時期,馬騰、韓遂、宋建等人,又利用西羌人之亂,割據了西涼。

一個小小蠻夷的反叛,如何成了東漢滅亡的一大禍根?

東漢末年藩鎮割據

當然,東漢滅亡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政治的腐敗,涼州這一地方僅僅是一個縮影。據史料記載,到了東漢後期,國家的形勢已經非常混亂。《論衡·務本篇》記載了一段洛陽當時的情形:

資末業者,什於農夫; 虛偽 遊手,什於末業; 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 桑,百人衣 之;以一奉百, 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縣,市邑萬數,類皆如此;本末不足相供,則民安得不飢寒。

宦官和外戚把持中央朝政,所以中央就不清明,中央一旦不清明,各處郡縣都遍佈了為非作歹的貪官。各處郡縣遍佈貪官,所以各處的豪強劣紳也開始變得不法起來。那麼,真是布百萬虎狼於民間了。

遙想當年漢軍開疆擴土和反擊匈奴的輝煌成就,四方蠻夷無不俯首稱臣。而到了東漢後期,竟然連一個小小的羌人都搞不定,到了後來還發展到了“五胡亂華”中的一胡,不得不令人發出一聲無奈的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