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手中經常拿著一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本書中有什麼奧妙?

三國名將關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出身貧寒,從小就沒有受到什麼良好的教育,當然這種情況在當年是非常常見的。不過關羽卻有著一個好習慣,那就是非常喜歡讀書。不論是在哪,後方練兵,還是帶兵遠征,但凡是有閒暇時間就肯定會拿著隨身攜帶的書籍進行閱讀,從中吸取前人的經驗與教訓。所以關於夜讀史書也成為了關羽的一個經典形象,很多有關於關羽的畫作或是雕塑等等,都會有一手拂長髯一手持書本專心讀書的場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麼讓關羽如此著迷愛不釋手的這本書,到底是什麼書?

關羽手中經常拿著一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本書中有什麼奧妙?

這本書,就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一的《春秋》。《春秋》是儒學宗師孔子編著的一本史書,又稱《麟經》或者《麟史》。《春秋》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共35卷,記述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72年)至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之間,共將近三百年的魯國曆史。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關羽所讀的是《左傳》,實際上《左傳》又名《左氏春秋》,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對《春秋》所做的闡釋與補充,等於是《春秋》的註解版,仍未脫出《春秋》的範疇,屬於萬變不離其宗。河南許昌、山西運城等地至今還有“春秋樓”,相傳為關羽讀《春秋》處,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羽手中經常拿著一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本書中有什麼奧妙?

《春秋》和青龍偃月刀一起,幾乎都成為關羽的標誌性符號。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經典史書和儒家著作汗牛充棟,為什麼關羽偏偏拿著一本《春秋》不撒手?這本《春秋》到底有什麼妙處?直到九百多年後的北宋末年,宋徽宗才揭開了其中奧妙。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爆發,北宋滅亡,宋徽宗也成了金國人的俘虜,被押送至金國腹地的五國城。在宋徽宗的隨行人員中,有個人名叫蔡鞗,此人是著名奸臣蔡京的第五子,也是宋徽宗的女婿,官封駙馬都尉、宣和殿待制。

關羽手中經常拿著一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本書中有什麼奧妙?

蔡京不是什麼好人,但他的兒子蔡鞗比他老爸強得多,在宋徽宗國破家亡淪為俘虜之際,他始終不離不棄跟隨宋徽宗身邊。蔡鞗很有文采,他把宋徽宗在金國的被俘生涯寫成一本書《北狩行錄》,記載了很多宋徽宗的日常小事。從文中記載來看,宋徽宗在金國處境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不堪,很多舊日臣子侍從左右,還有書讀。

有一次,宋徽宗手下隨員中有人在讀《春秋》,有人向宋徽宗提建議說:“《春秋》之書,多弒君、弒父之事。為人臣子者,豈宜觀哉?”,認為《春秋》中記載了很多亂臣賊子犯上作亂之事,容易教人學壞,因此為人臣子者不應該看。

關羽手中經常拿著一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本書中有什麼奧妙?

宋徽宗博學多才,深知《春秋》義理之妙,於是說:“《春秋》者,魯之史記也。周德既衰,君臣失守,上下無別。孔子所以懲惡勸善,以正褒貶,使後世知懼。凡君子之所疑而不決者,至《春秋》而後定”,“《春秋》,禮義之大宗也。為人臣而不知《春秋》者,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他認為,孔子作春秋的本意,正是以此警告亂臣賊子,讓他們不敢肆意妄為。《春秋》堪稱儒家君臣之道的基本規範,身為臣子,如果不讀《春秋》,那麼處理日常事務時難以遵守古訓、恰到好處,處理突發情況難以通權達變,會辜負主上厚恩,因此為人臣子必須要多讀《春秋》。

關羽手中經常拿著一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本書中有什麼奧妙?

宋徽宗的話,完美解釋了關羽愛讀春秋的奧妙。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想竭忠盡智盡到自己做臣子的本分,故此才會對講授君臣之道的《春秋》愛不釋手。可惜宋徽宗什麼大道理都懂,就是說一套做一套,結果落了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歡迎下方評論區發表你得看法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