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三弟,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在封建王朝中,為了皇位而發生流血事件,父子相爭、手足相殘的例子數不勝數,可見至高無上的帝王寶座對人有多麼巨大的誘惑力。不過凡事總有例外,也有一些皇族中人,對皇帝之位不屑一顧,他們寧願放棄皇位,遠離是非漩渦。盛唐時期,就發生了這樣一件兄弟互讓皇位的佳話,結果還讓出了一個千古明君。

皇帝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三弟,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唐朝第五位皇帝睿宗李旦,前半生被母親武則天的光環所籠罩,雖然登基為帝,大權卻盡入母親之手。結果李旦做了六年傀儡皇帝,就被武則天所取代。貶為相王后,懦弱的李旦甘心做一個王爺,遠離宮廷爭鬥的漩渦。他再一次走上歷史的舞臺中央,卻是他的兒子李隆基推了一把。

公元710年,李隆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迅速掃除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一黨。沉寂二十年的李旦,在兒子和妹妹的擁立之下重新登上了皇位。此時,本就沒有多少主見的李旦,卻在立儲的問題上遇到了難題。

皇帝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三弟,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李旦第一次登基時,冊立嫡長子李成器為儲君,後來因為他被貶為王爺,李成器的太子之位也沒有保住。等到李旦再次登基,想要讓李成器入主東宮時,李成器卻堅持不當太子。李成器自幼才華出眾,其實完全能夠勝任儲君之位,可是這個皇室貴胄,長大後卻對從政表現得興致缺缺,反而痴迷音律。

李成器認為三弟李隆基無論是能力和魄力上都比他強,父親能夠復辟他更是功不可沒,所以堅決不肯做太子。面對固執的兒子,李旦也是很頭疼。只是自古嫡長子為儲君的慣例不能輕易更改,他想著既然大兒子不想做,那就讓二兒子李成義來當。然而,有了李成器這個“不正常”的哥哥做表率,李成義同樣不願接手太子這個燙手的山芋。

皇帝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三弟,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相比於兩位兄弟,老二李成義在政治上更加的低調,卻在吃喝玩樂上相當的活躍。他是唐朝有名的逍遙王爺,做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李成義體胖身虛,夏天怕熱,冬天怕冷,為此他在夏天用南方買來的白蛇纏在身上降溫,並美其名曰“降溫蛇馬甲”。冬天一到,李成義腦洞大開,讓一群穿著單薄衣服的美人圍著他,用她們的體溫取暖,那是相當的會享受。

所以,李成義也和大哥一樣,瀟灑地拒絕了太子之位,安心做一個享樂王爺。這一下終於輪到李隆基了。在許多方面,李隆基都很像他的曾祖父李世民,年少有為,天賦出眾,關鍵時候還能夠力挽狂瀾,天生就有著領袖的氣質。由於在唐隆政變中的果斷,李隆基在朝中贏得了極高聲望,許多大臣都請求冊立他為太子。

皇帝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三弟,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李旦為人懦弱沒主見,不過“玄武門之變”的教訓他可是牢記著的,為了避免慘劇再次發生,他最終順應人心,讓李隆基成為太子。解決了這個頭疼的問題,就在復辟兩年之後,李旦退位做了太上皇,李隆基正式登基為帝。

此後的事情就耳熟能詳了,李隆基在位前期,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唐朝從之前的內亂中恢復過來。他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一舉將唐朝推向了鼎峰。如果不是後來的“安史之亂”,他的成就會更加令人讚歎。因此可以說,李成器兄弟的隨手一讓,就讓出了一位千古明君。

皇帝立太子,老大老二都不幹,讓給了三弟,結果讓出一位千古明君

當然了,李隆基即位之後,也沒有虧待兩位哥哥,讓他們終身地位尊崇,享盡富貴榮華,兄弟之間的感情融洽,這在歷史上非常罕見。李成器死後,為了感激哥哥的深明大義,李隆基還追封他為讓皇帝,足見他們的兄弟情之深厚,堪稱歷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