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貴為唐朝公主,卻經歷了國家滅亡,親人慘死,還有三十年的牢獄之災

西安北部的咸陽原,埋葬著許許多多漢唐時期的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玄宗開元二年,那裡又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皇帝李隆基親自在暉政門發哀,大鴻臚劉知柔上門慰問,京兆尹張暐、司農少卿李琇負責監護喪事,銀青光祿大夫蘇頲起草神道碑文,朝廷還要求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去弔唁。

由最高統治者牽頭,當朝重臣、寵臣治喪,可見皇家對死者的態度。沒過多久,在“松柏陰煙,近漢皇之陵墓”的地方,有關部門立起了一通神道碑,上面寫著“高安長公主”等字樣,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神道碑早已蕩然無存,可上面的內容卻被《文苑英華》等古籍收錄,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讀出人生的起起落落與世態炎涼。

她貴為唐朝公主,卻經歷了國家滅亡,親人慘死,還有三十年的牢獄之災

在兩唐書中,記載過這樣一件事,被後人屢屢提起,作為武則天心狠手辣、滅絕人性的罪證之一。《舊唐書》說此事發生於咸亨二年,“時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令出降,又請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貧人。詔並許之”,太子李弘發現同父異母的兩位姐姐:義陽公主、宣城公主年齡大了,竟然還沒有出嫁,十分震驚,趕緊勸說父皇安排婚事,唐高宗同意了。

咋一看,這件事平談無奇,也沒說武則天有什麼反應。可是在《新唐書》中卻暗藏殺機,“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李)弘聞眙惻,建請下降。武后怒,即以當上衛士配之,由是失愛。”兩位公主被關在掖廷,四十多歲還沒有出嫁,李弘為姐姐們說話,導致武則天暴怒,隨便安排了兩個衛兵做駙馬,對李弘也不再喜愛,這為之後毒死親生兒子埋下了伏筆。《資治通鑑》也把兩件事情放在一起,“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給人的感覺是李弘剛求完情,武則天馬上就把兒子毒殺了。

真相果真如此嗎?高安長公主神道碑為我們提供了關鍵證據,她就是上文提到的宣城公主,因為碑文明確記載墓主是“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女”,最初的封號是“宣城”(“始封宣城公主”),在公主出嫁的事情中,武則天共有三大罪狀,第一是讓公主四十多歲還不嫁人,孤獨終老;第二是選的駙馬非常敷衍,隨便找了兩名安保人員了事;第三是不滿李弘為她們說情,毒死了太子。宣城公主是李治與蕭淑妃感情的結晶,童年時代,因為母妃深得父皇寵幸,公主也曾經過著美好的生活,可武則天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在宮廷鬥爭中,王皇后和蕭淑妃都失寵了,被武則天處死。宣城公主和姐姐義陽公主受到牽連,關在宮裡,沒有人關心,也沒有人惦記,直到遇上了太子李弘。

她貴為唐朝公主,卻經歷了國家滅亡,親人慘死,還有三十年的牢獄之災

那麼宣城公主四十歲不嫁人是真的嗎?顯然不是,無論公主是在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出嫁,還是李弘去世的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出嫁,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出生的唐高宗只有43-47歲,《新唐書》說他的女兒竟然也四十多歲了,簡直匪夷所思,難道李治五六歲就可以生孩子了?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神道碑明確記載,宣城公主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去世於長安永平裡家中,享年六十六歲,她出生的時間應該在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左右,也就是李世民駕崩,李治剛剛上臺的年份,此時高宗與蕭淑妃感情火熱,接連生下一男二女,到咸亨、上元年間,公主應該22-26歲,不要說年過四十了,就連三十歲都沒到。說明《新唐書》關於年齡的記載是錯誤的,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但是和同時代其他女子比起來,結婚時間的確是晚了,正常十五六歲就要出嫁,誰讓她們是失敗者的女兒呢。當初懲治蕭淑妃的罪名,可是“謀行鴆毒”,想用毒酒殺死皇帝,十惡不赦的大罪,家人也都流放嶺南蠻荒之地。宣城公主小小年紀失去了母愛,也失去了舅舅、外公等親人,儘管公主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也沒有人敢說嫁人之事,以免引火燒身。

公主的駙馬其實也不差,神道碑文記載:“駙馬都尉故潁州刺史贈右監門將軍太原王府君諱勗字遂古,右監門將軍平舒公之孫,歙州司馬之子。自周儲洛濱之契,秦將頻陽之業。門昌帝緒,家累天姻。徵平叔之才貌,得孟孫之閥閱。”名字叫王勗,字遂古,開元年間寫碑文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是“故潁州刺史”,右監門將軍是追贈的,生前沒有當過,但他的爺爺當過呀,屬於從三品的高官。駙馬的爸爸是歙州司馬,一箇中級官員。從出身來看,王勗並不低,別看只是個衛士,那可是保護皇帝安全的,沒有背景,沒有關係,一般人哪裡能當得上,在迎娶宣城公主後,王駙馬晉升為潁州刺史,被朝廷提拔使用了。

姐姐義陽公主嫁給了衛士權毅,他的墓誌銘已經出土,爺爺叫權弘壽,曾任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爵位盧國公;爸爸叫權知節,曾任沁、亳、潤三州刺史,桂州都督。兩位駙馬都是高官之後,遠遠沒有後人以為的那麼不堪,好像就是普普通通的看門士兵,武則天為了奚落公主,隨便喊個男人嫁了。真實情況是嫁給了高層顯貴的後代,並在仕途方面給予了照顧。

至於因公主結婚毒死李弘,可能性不高,兒子為兩個姐姐求情,武則天很快就安排了婚事,男方的家庭條件都還不錯,看不出哪裡不滿意了。況且蕭淑妃已經死了十幾年,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還活著,雖然鬱郁不得志,但沒有被武則天害死。她連政敵的子女都沒加害,更不會因為她們毒殺自己的兒子了,否則蕭淑妃真的可以含笑九泉。再說這兩個公主對她也沒什麼威脅,放出嫁人反而可以彰顯自己的大度,不計前嫌。

《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為了給武則天安排罪名,故意提高了宣城公主的年齡,說她四十多歲,比李治還大,還將李弘為姐姐請婚的時間從咸亨二年改到上元二年,足足延後了四年,目的是為武則天毒死兒子提供原因。其實李弘從小身體就不行,監國期間,很多政務需要宰相幫忙處理,唐高宗在《孝敬皇帝睿德紀》明確告訴世人,寶貝兒子亡於肺病。考慮到種種爭議,《資治通鑑》也只是寫有人認為武則天毒死李弘,沒有給出肯定的說法。

她貴為唐朝公主,卻經歷了國家滅亡,親人慘死,還有三十年的牢獄之災

結婚以後,駙馬王勗被父皇任命為潁州刺史,前往外地當官,公主繼續住在繁華的長安城,孝順好公公婆婆。十年後,朝廷命令她離開京城,前往潁州和丈夫共同居住,她除了服從,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又過了兩年,父皇駕崩了,公主難得有機會重返長安,為先帝奔喪。沒想到,這是她第二輪家庭悲劇的開始。

武則天廢掉了中宗李顯,對李唐皇室大開殺戒,因為她想改朝換代,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天授年間,駙馬王勗被武則天下令誅殺。公主同父同母的哥哥李素節,被武則天的爪牙誣告,勒死在洛陽城南的龍門驛站;她的姐夫權毅,也因受到枉法指控而人頭落地,姐姐義陽公主很快也死了。短短的時間裡,兄弟姐妹相繼亡故,連相濡以沫二十年的駙馬也奔赴黃泉,公主又回到了長安,回到了熟悉的地方:“聖後從權革命,駙馬非罪嬰酷,公主復歸於後庭”,武則天稱帝的十五年,宣城公主再次被囚禁。面對生活的苦難,她似乎看透了人生,每天都念佛參禪,沒有說過一句埋怨的話。在如此敏感的時刻,她只要稍微流露出不滿,很有可能會被女皇殺死。

神龍元年,武則天垮臺,唐王朝起死回生。宣城公主總算迎來了出頭之日。李顯封姐姐為長公主,賜實封一千戶,還要給她配置僚屬。唐睿宗登基後,又提高了待遇,加實封五百戶,改封於高安。唐明皇登基,再度提高待遇,封戶達到了兩千。可是公主不想接受三位皇帝的好意,“景雲歲,請罷賦邑,蠲屬官,遂沈冥,從省曠,書上而製為之”,經歷過太多的風風雨雨,是是非非,宣城公主對政治已相當反感,她只想安度晚年,對什麼開府、加封完全沒有興趣。幾十年來,像高陽公主、王皇后、蕭淑妃、武則天、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參與政治的女人,都沒有好下場。

她貴為唐朝公主,卻經歷了國家滅亡,親人慘死,還有三十年的牢獄之災

正因為與世無爭的態度,吃齋唸佛的行為,宣城公主在六十六歲善終,不像她的丈夫、哥哥那樣死於非命,唐玄宗為了鼓勵更多女子向姑姑學習,親自舉哀,高規格操辦喪事。假如公主在武則天時期就遇害了,她應該會陪葬乾陵。如今已是開元年間,太平公主敗亡後,紅妝時代結束,李唐皇族因武周革命受到創傷逐漸癒合,在政治走向穩定的大背景下,唐玄宗沒有考慮把宣城公主也葬到乾陵,而是選擇長安附近的風水寶地咸陽原。神道碑為了歌頌公主的孝心,將她的死歸因於看多了高宗畫像,由於思念父皇過度,導致患病,撒手人寰。可李治都駕崩三十年了,這個患病理由實在牽強,屬於神道碑作者讚美死者的加工。

回首公主的一生,可謂蹉跎,幼年喪母,中年喪夫,親人慘死,國家覆滅。最幸福的時間段應該是0-6歲,當時生於皇家,衣食不愁,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因為蕭淑妃的失敗與武則天的稱帝,她兩次被囚禁深宮,時間長達三十年之久,親眼目睹兄弟姐妹以及相愛的駙馬因政治鬥爭死去。神龍政變後,公主一心向佛,與三個兒子享受天倫之樂,和政治劃清界限,最後壽終正寢、風光大葬。能在險象環生、跌宕起伏的時代正常死亡,著實不易,需要開闊的心胸與超凡的抗壓能力。

她貴為唐朝公主,卻經歷了國家滅亡,親人慘死,還有三十年的牢獄之災

“清笳凝兮朔風斷,丹旐列兮秋雲飛”,宣城公主的人生永遠定格在了開元二年。每當有人翻閱古籍,才會想起這麼一位命途多舛的金枝玉葉。

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