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被上司排擠,康熙得知後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

清官被上司排擠,康熙得知後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

在我們印象之中,清官當然是很拮据的。因為沒有額外的收入,只能靠微薄的俸祿養家餬口。而且,古代和現代還不太一樣,家中的女眷不能拋頭露面賺錢,要養活全家老少,清官自然清貧。所以,當年海瑞為母親生日買了兩斤肉,轟動了全城。

然而,在清朝康熙時期,有一個清官卻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他叫做張伯行,出生於大地主家庭,雖然清廉,卻過著非常富足的生活。他是河南儀封人,考上進士沒多久後,就因為父親過世而在家丁憂。在此期間,家鄉遭遇大水,河堤被沖垮。朝廷的賑濟遲遲不到,他就自掏腰包,出錢出力,重新修復了河堤。

清官被上司排擠,康熙得知後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

因為這樣的表現,他引起了康熙的注意,隨後被派往山東、江蘇等地當官。在封建社會,千里做官只為財,很多官員盤剝百姓,富得流油,還為自己的後代出路都盤算好了。但是,張伯行卻與眾不同,他不僅不取百姓一分一毫,自己的吃穿用度,都是從老家運送過來。

這樣的官員,自然也看不慣當時的風氣。他在江蘇擔任按察使時,是巡撫的屬下,按照官場規矩,應該孝敬上級。可是,張伯行卻從來不巴結,甚至還放出狠話:我為官,誓不取民一錢,安能辦此!

清官被上司排擠,康熙得知後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

康熙時期,雖然天下安定,也逐漸進入了盛世,但官場的風氣卻逐漸壞了下來。張伯行的這種行為,自然融入了不了,而且還遭到了排擠。他被當作另類,無人賞識,更無人舉薦。

特別是在康熙四十六年正月,皇帝南巡到江蘇,讓當地官員舉薦賢良。可是,康熙在長長的名單中,沒有看到張伯行的名字。在與官員見面的時候,康熙直接斥責督撫:我早就聽說過張伯行的清廉,這樣的棟樑不用,你們到底還要舉薦什麼樣的人!

清官被上司排擠,康熙得知後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

說完,康熙又叫出張伯行,當著其他人的面,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一句很出名的話:

朕久識汝,朕自舉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為知人。

康熙的意思很簡單,卻意味深長,他知道張伯行的名氣,也知道他的操守,希望他可以好好做官,做出一番政績來,也不枉自己的栽培,也會讓人誇獎自己知人善用。這種心理,就是渴望成為伯樂的心理,康熙由此當場任命張伯行為福建巡撫,並賜予“廉惠宣猷”的匾額。這幾乎是對清官的最高褒揚。

清官被上司排擠,康熙得知後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

對於自己樹立的這面典型,康熙確實非常照顧。張伯行和嘎禮交惡,兩人互相彈劾不已。嘎禮是滿人,母親還是康熙的乳母,自然很得康熙信任。即便是他貪墨不已,康熙也總是不聞不問。但張伯行和嘎禮水火不容,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時,康熙最終還是選擇了信任張伯行。

他們相互彈劾的內容,康熙已經並不在意了。他只是認準了一點,那就是嘎禮太貪,如果保留他,就會讓江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張伯行的清廉,人所共知,只有保住這塊招牌,才會讓百姓繼續信任朝廷。

清官被上司排擠,康熙得知後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

當然,人都不是完美無瑕的。張伯行也有缺點,而且缺點還不小,那就是辦事能力不足。尤其是作為主官,這個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他在主政江蘇時,盜賊橫行,案牘積累如山。各種彈劾張伯行的奏摺如同雪片一樣飛到康熙身邊,此時的康熙,不得不發出感慨:張伯行操守雖清,為人糊塗,無辦事之才。而且他還說:

(張伯行)素性偏執,且短於才,封疆之寄不能勝任。

為了保護張伯行,康熙將他調入京城,以閒職安置。雍正繼位後,更是斥責張伯行為“木偶”。當然,張伯行的操守,是無人置喙的,雍正也提拔他為禮部尚書,並賜予“禮樂名臣”的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