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雍熙北伐他有過,但不妨為一代名將,他的貢獻不應該被埋沒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兵分三路,出兵伐遼。最初三路大軍連戰連捷,收復了燕雲的許多失地,但在最為關鍵的時候,曹彬所率領的東路軍出了亂子,幾乎全軍覆沒,導致北伐大軍的最終崩盤。因此,曹彬被認為是導致北宋丟失最後一次收復燕雲十六州機會的罪人。

客觀地講,曹彬在雍熙北伐中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不能因此認為曹彬是一位庸將,他對於北宋的貢獻,也不應該被一次失敗埋沒。

曹彬:雍熙北伐他有過,但不妨為一代名將,他的貢獻不應該被埋沒

曹彬出身將門,他週歲時父母把各種玩具擺放在桌子上,看他取什麼,曹彬最後左手拿干戈,右手拿著俎豆,過了一會又拿方印。孩童無意中的舉動,卻預示著不平凡的未來。

曹彬的姨母嫁於郭威,郭威稱帝后被封為貴妃,曹彬因此成為皇親國戚,調到柴榮的軍中。軍隊中的將領因為曹彬特殊的身份,對他特別禮遇,但曹彬不僅沒有因此驕傲自大、盛氣凌人,做事反而愈發低調,待人恭敬禮貌。後來曹彬奉命出使,他國皇帝賞賜給曹彬,曹彬一概都不接受,就連柴榮給他的賞賜,也全部被他分給宗族子弟和貧寒之人。

趙匡胤得勢後,眾人紛紛阿諛討好他,曹彬依舊秉公做事,不偏不倚,沒有刻意接近趙匡胤。曹彬相比於其他人的冷淡引起了趙匡胤的注意,他素知曹彬的美名,所以親自召見他並委以重任。投身趙匡胤麾下後,曹彬盡心竭力,為北宋開國立下汗馬功勞。

曹彬身經百戰,基本上參與了所有的大型戰役。乾德二年(964年),宋軍兩路討伐後蜀,曹彬和劉廷讓一起率兵連克數縣,屢立戰功。討伐途中,曹彬約束部下,不讓軍隊濫殺無辜,受到後蜀百姓的讚譽,他們對北宋心悅臣服。

曹彬:雍熙北伐他有過,但不妨為一代名將,他的貢獻不應該被埋沒

滅亡南唐之戰時,曹彬成為主帥,他親率水陸兩軍共十萬人南征,不到一年就攻克了金陵城,將南唐納入宋朝的版圖。

對宋朝威脅最大的中原政權,就是北漢,因為它有著遼人的支援。宋朝和北漢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戰,曹彬在戰中創造了輝煌的戰果。乾德二年時,北漢引來六萬遼軍起兵大舉南侵,將領們不敢阻擋,曹彬挺身而出,和李繼勳率兵六萬,成功以步兵打贏了騎兵,大破北漢和遼的聯軍。

古代戰功卓著的將領,大部分都有著鮮明的缺點,但曹彬卻堪稱將領中的佼佼者。作為士兵們的將軍,曹彬能夠體恤下級,從不貪慕戰士們的戰功,嚴懲剋扣軍餉的貪官汙吏。曹彬帶出來的軍隊,軍紀是宋軍中最為嚴明的。由於五代十國的戰亂時代,許多將領都有著濫殺無辜的殘暴行徑,但曹彬不論征討何處,都不允許士兵們劫掠百姓。比如伐後蜀時,敵人抵抗激烈,不少將領都希望透過屠城震懾敵人,並滿足自己的殺欲。

曹彬:雍熙北伐他有過,但不妨為一代名將,他的貢獻不應該被埋沒

曹彬下令軍隊不可屠戮百姓。正因為曹彬善待百姓,所以宋軍征討後蜀才能如此順利。

而作為皇帝手下帶兵打仗的將領,曹彬無疑是最令人放心的。年輕時曹彬被人們視為皇親國戚,但他從不張揚,做事低調,後來成為宋軍將領中的領軍人物,曹彬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皇帝對曹彬所下的命令,曹彬都不打折扣地堅決執行,除此以外,曹彬從不做逾越規矩的事情,貴族公府們的聚會宴飲他從不參加,朝中的事務除非皇帝親自詢問曹彬,否則曹彬不會作出任何評價。

曹彬屢立戰功,成為宋軍的柱石,地位尊貴,曹家一門又出了數位將軍,不是在外帶兵打仗,就是在朝中掌管禁軍,可謂顯赫至極。然而曹彬嚴格約束族人,他從不利用手上的權力為自己和家族謀取私利,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全部上交給國庫,皇帝的賞賜他都分給親朋舊友,自己不留一分。

一位將領,能夠做到治軍有方、能征善戰,體恤士兵,善待百姓,恪盡職守,那他一定當得起“儒將”的美譽。而曹彬,就是儒將最好的寫照。正因為曹彬身上所具有的優良品質,所以他深受宋朝開國數代皇帝的信任,宋太祖趙匡胤讚譽他“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吾任得其人矣。”真宗感慨地說:“國朝將相家能以聲名自立,不墜門閥,唯(李)昉與曹彬家爾。”

曹彬:雍熙北伐他有過,但不妨為一代名將,他的貢獻不應該被埋沒

對於曹彬而言,岐溝關之敗就是他的滑鐵盧。太宗讓曹彬掌管東路軍,看中的就是他持重的作戰風格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可是在這一戰中,曹彬卻被敵人斷了糧道,隨後又孤軍深入,結果失敗,牽連到了其他兩路。

這一次失敗對於曹彬的打擊是巨大的,他被貶為右驍衛上將軍,前半生積累的美名也付之東流。曹彬在這一戰中不能約束手下將領,不論如何辯解,他都是負有責任的。但不能因此這一次失敗,就否定曹彬的一生。

伐後蜀,滅南唐,徵北漢,戰遼軍,曹彬為宋朝能夠基本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優秀品質也被歷朝歷代視為將領典範,他的功績,不應該因為一次失敗就被埋沒。

參考資料:

《宋史》

《涑水記聞·卷一》

《宋大事記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