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的權力方程式:信任指數決定一切

本文系“奧卡姆剃歷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絡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各種分享。

趙普的權力方程式:信任指數決定一切

摘要

淳化元年,趙普因病罷相,七月十四日病死,終年71歲。

趙普的沉沉浮浮的宦海生涯,就此結束。

歷史地位都是自己書寫的,趙普作為開國勳臣,三度拜相,奠基大宋,卻不能躋身名臣賢相之列,也是可悲可嘆了。

趙普的權力方程式:信任指數決定一切

趙普像

1

狂風起於青萍,英雄出自民間。

大宋帝國的開國功勳、歷兩朝而三次拜相的趙普,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換句話說,趙普其實也是一個草根人物,從社會底層混上來的。

但大家對趙普的觀感卻並非如此,大概是因為他留下了所謂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佳話。

其實這段所謂的佳話不過是後人捏造出來的罷了,即使趙普真的說過這話,也純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子,信口胡說的——

趙普出生於922年,那時正是五代末期,戰亂紛紛,他出生的地方幽州薊縣,更是各路軍閥的必爭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亂世之中,哪有讀書的可能,936年,契丹入侵幽州,為避戰亂,年僅14歲的趙普便隨家人遷往常山,結果沒幾年駐常山的節度使安重榮又造反了,趙普一家又遷往洛陽,這才最終定居下來。

趙普成年後開始從事吏治,吏與官不同,主要是為官辦具體事的,從事這一職業,基本要求是眼光敏銳、頭腦靈活、辦事伶俐。

苦孩子出身的趙普,早早就混社會,雖沒讀過什麼書,但在社會這所大學裡學到的可都是安身立命的真東西。

沒幾年趙普就進入了藩鎮幕府,做起幕僚工作了,956年,他終於由吏而官,被後周朝廷任命為滁州軍事判官,正式踏上仕途,此時趙普35歲,之後這才與趙匡胤產生了交集,成了後周大將軍趙匡胤集團的一員得力干將。

趙普的成長曆程,決定了他其實是沒什麼機會讀書的,所以史書上也稱他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

那這“半部論語治天下”又是怎麼回事呢?

宋初重文抑武,趙匡胤成了宋太祖,深知趙普根底的趙匡胤也常常勸趙普要多讀些書,於是趙普每天下班後就裝模作樣地讀讀論語,但讀了多少年,也只讀了語語二十篇而已,因此朝中大臣多諷刺他只會讀論語,等到了宋太宗時,趙普第二次入相,宋太宗就問起趙普讀書這事兒,趙普答道“

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這純粹就是趙普在太宗面前的敷衍之辭,他讀論語還是太祖要求他讀書時才讀的,當時天下已定,哪裡說得到“半部論語定天下”呢?

這句話其實還是在宋滅之後,元時期才流傳起來的,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元朝廢科舉,無視儒生知識分子,這些人沒地兒發揮作用去,很是鬱悶,也只能搞搞文學創作,因此有元一代,雜劇創作達到了一個頂峰,而這句話,大抵是不得志的儒士文人們的一句意淫罷了。

2

趙普作為開國功勳,又三次拜相,為宋初穩定局面、打下穩固統治的四梁八柱可以說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很奇怪的是,在歷史上,趙普很少被作為名相對待,歷史地位更是不及蕭何、魏徵等公認的名相。

這是為何?

其實趙普的功業並不比他們差,甚至超過了他們——

趙匡胤得國,來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黃袍,可就是趙普和趙光義兩個人親手給趙匡胤披上的,這意味著這次政變,趙普是主要策劃者;

大宋建立後,又提出“

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大家熟知的“

杯酒釋兵權

”,背後的導演就是趙普,而他確定的“

先南後北

”的戰略統一決策,使宋王朝順利統一了全國。

可以說趙普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非常大,也對大宋一朝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很大影響。

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勳,但趙普卻難稱流芳百世,為啥?

只因此公太過眷戀權力,致人品難以恭維。

3

趙普從普通人混到中央頂層,深知權力的重要性,他多年的摔打歷練讓他總結出一個權力的方程式——

自己的權力=皇帝(皇權)×信任指數

在這一個方程中,皇帝(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是一個桓數,而信任指數則是變化的,信任指數越高,自己的權力就越大,反之自己則很危險。

所以縱觀趙普的一生,可以說就是盡心竟力博取皇帝信任的一生。

趙普初取得趙匡胤的信任,走的是

“家人路線”

956年,那時候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後周的副都指揮使,趙匡胤是大將,這一年趙匡胤父子都隨周世宗伐南唐,在進軍途中,趙匡胤的老爹卻病倒了,只好留在滁州養病,但趙匡胤還得跟著周世宗打仗去啊,他又不放心老爹,就把趙普留下來伺候自己的老爹,那時候趙普是趙匡胤的軍事參謀。

趙普本能地抓住這個機會,狠狠地伺候了一把趙匡胤的老爹,端茶送藥,晝夜不離左右,這把趙匡胤老爹感動的眼淚嘩嘩的,事後當著趙匡胤的面,把趙普認作了本宗,還讓越匡胤稱號趙普為長兄。

從些趙普就牢牢地與趙匡胤捆綁在了一起。

從陳橋兵變到杯酒釋兵權再到雪夜問策,宋初幾年,趙普幾乎取得了趙匡胤百分之百的信任,相應的,趙普也是權勢滔天,任相十年。

趙普戀權,戀的一是權力可以使自己建功立業,滿足自己的成就慾望,這一點對於出身平民的他太重要了;二是貪戀權力給他帶來的好處,好處是啥?無非是錢財、土地、莊園,按說以他的身份地位,本不屑於搞這些以勢壓人,強佔宅第,聚財斂賄的勾當,但他就是這麼幹了,也是讓人難以理解。

有一次,宋太祖趙普家串門(二人關係親密,作為一個皇帝,趙匡胤真的經常去趙普家串門看茶),看到走廊裡堆著十個罈子,就隨口問是什麼東西,趙普說是吳越王錢俶送的“海貨”,開啟一看,裡面居然全是小顆粒的瓜子黃金。

趙普作為一個臣子,居然敢於吳越王私下來往,而且收受重大禮金,更重要的是,完全不避誨皇帝。

正所謂利令智昏,趙普此時相信“信任指數”是恆常不變的,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的權力是不會變的。

但他錯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經過此事,趙匡胤已對趙普起了防範之心,當時他只是告訴趙普“受之無妨”,而且還笑著說了一句:“錢俶大概認為,國家大事都是由你來決定的吧。”

這話你細品,越品越不是滋味,但趙普沒品出來。

趙普繼續以權營利,違反禁令私運木材、擴建府邸等,這還不算,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掌軍權的樞密使李崇矩的女兒,這是壞規矩的大事,趙匡胤最煩的就是文官勾結武將。

在趙匡胤眼裡,趙普已走在了權臣的路上了。

但趙普竟不自知,他居然還插手了趙匡胤趙匡義兄弟之間的政治鬥爭,他極力向趙匡胤建議,要限制當時的晉王、開封府尹趙匡義的權力。

這也真是沒拿自己當外人看。

趙普也成功地把自己的信任指數降低,而信任指數的降低,意味著他的權力收縮了。

開寶六年,即公元974年,任相十年的趙普被免,掃地出門,離開京都汴梁,任河陽三城節度使。

4

976年,正值壯年的太祖趙匡胤駕崩,在斧聲燭影中,趙匡義繼位,成了宋太宗。

憋屈了幾年的趙普,眼看著趙匡義上位,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之前自己排擠趙匡義,眼下人家上位了,自己就死了再翻身的心吧。

但趙普不是一般人,他懂得如何權力方程式中的信任指數再度上升。

如何提升自己在趙匡義這裡的信任指數呢?

當然是為趙匡義解決難題了。誰都有難題,你幫了他,他自然信任你。

趙匡義雖然當了皇帝,但也有難題,而且很明顯,一是他的繼位的合法性問題;二是自己的兄弟趙廷美的問題。

這都是關係到趙匡義這個皇位是否穩定的大問題。

這個問題趙匡義自己解決不了,別人也解決不了,但趙普能。

趙普為什麼能?因為他有自己特殊的身份。

他利用自己和趙家親如一家,又是開國勳臣的身份,很聰明地為趙匡義獻出了一個“金匱之盟”的解決方案。

趙普以見證人的身份,向天下證明了趙母與趙氏兄弟早有盟約,趙匡胤必須傳位於趙匡義。

先不說這個“金匱之盟”的諸多疑點,單就趙普拿出的這個時機來說,那是在趙匡義繼位之後才拿出來的,如果早有此定案,趙普不說,趙匡義也早就昭告天下了。

所以,這個“金匱之盟”,無非就是趙普重獲趙匡義信任的一個手段而已——我為你解決皇位合法的問題,你再重新信任我,信任我,就必然起用我,給我權力。

這赤裸裸地交易而已。

果然,趙普很快被任命為司徒兼侍中,其實就是宰相了。

或許是經過了之前失去趙匡胤信任的教訓,趙普覺得這個信任指數雖然上來了,但還不牢固,於是他再接再厲,還得為太宗解決身後繼承人的問題。

當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徳昭和趙德芳,一個自殺,一個夢中暴斃。但趙氏兄弟還有一個趙廷美。

你可以繼承哥哥的皇位,那按此推算,自己也應該傳位給弟弟啊。

趙匡義當然不願意。

於是趙普開始解決這個問題。

趙普先是指使手下告發秦王趙廷美意欲謀反,於是罷免了趙廷美開封府尹的職務,然後趙普親自上陣,又誣陷趙廷美和另一名宰相盧多遜勾結謀反,盧多遜本就是趙普的政敵,在趙匡胤時期二人就多有不和,趙普這是摟草打兔子,結果,盧多遜全族被流放崖州,並嚴令逢赦不赦。秦王趙廷美則被勒歸私第,秦王府幕僚被處斬六人。

趙廷美不久憂憤而死,年僅38歲。

這個問題完美解決。

趙普以為自己可以穩居權力中心了。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次他面對的是趙匡義,二人本沒有他與趙匡胤兄弟般的感情基礎,趙匡義只是在利用趙普罷了。

解決了問題,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利用價值,僅過一年,趙匡義便罷了趙普的相位,以“使相”侍中銜出為武勝軍節度使,後移山南東道節度使。

5

趙普的宦海生涯也基本上到頭了,雖然他後來在端拱元年,再度拜為宰相,但已不是獨相,而是與呂蒙正同為相。

這基本上是對一個老同志的安慰了。

淳化元年,趙普因病罷相,七月十四日病死,終年71歲。

趙普的沉沉浮浮的宦海生涯,就此結束。

歷史地位都是自己書寫的,趙普作為開國勳臣,三度拜相,奠基大宋,卻不能躋身名臣賢相之列,也是可悲可嘆了。

趙普的權力方程式:信任指數決定一切

謝謝“在看”的你

由於微信更改了規則,不再按照時間順序推送,讀完請點一下

在看

點贊

,這樣每次新文章的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