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福:略談天津相聲名家

天津兩個最大的相聲場子,也是相聲演出的基本陣地,就是南市東興市場的“連興茶社”和鳥市的“聲遠茶社”,在過去除了幾檔上大園子的演員,基本上比較好說相聲的都是從地上起來的,其他還有的是攢一班人有在書場的空閒時間說,比如在三角地就是,再有就是在三不管、六合市場等處撂明地畫鍋了。

剛才提到的這兩個地方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形成了,一直到解放初期。但早先我沒趕上,我趕上的時候“連興”是高桂清“掌穴”,後來是尹壽山“掌穴”,演員有:閻笑儒、於佑福、馮寶華、馬四立、王本林、史文漢等人,後來小迷糊(王世臣)也上過,大來子(孫少林)也去玩過,還有一個叫李鳴起的,小瘦子,學兩口白派大鼓還挺象;鳥市的“聲遠茶社”是楊少奎為“穴頭,演員有劉奎珍、劉廣文、師世元、於堃江、袁佩樓、張寶茹(原來在三角地)、張鈞(外號“張疤瘌眼兒”,專說臭活)、馮立鐸、班德貴、小心敏。

當初我父親跟我說過,心敏為進聲遠花了一萬塊錢(合一百元),可見當初進相聲場子很不容易,所以我也就沒有走這條路。象於堃江、班德貴、師世元、袁佩樓等都人有真東西,包括專門使臭活的“張疤瘌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玩意兒,那包袱兒砸得響極了。劉廣文也好,就是說話有點口硬。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袁佩樓,他的《大上壽》我很走過腦子,我認為他的活使得規矩,但並不瘟。

我當初在在南市的南洋旅社的時候,當時那就是“相窯兒”,立鐸、王家琪、張嘉利、彈弦的張俊永等等,還有一個蹬三輪的,這些人都在二樓上住。當時王家琪生了個閨女,忘了是誰摔了個碗,給孩子就起名叫“小婉兒”。後來文茂從北京來了,白銀耳也來了,他們倆住夥屋。敬伯是後來來的,我印象他的活頭非常規矩,但不算太火。

下面就網友的提問再介紹幾位天津的相聲名家:

首先談一下天津著名的“聖人老君佛”,都是著名的曲藝教師。“聖人”是花同春,“老君”是王昆亨,“佛”是李炳耀。李炳耀收的是馬鳳儀(馬四巴),馬又收徒張振圻。花同春老花六爺是花連仲之父,收徒劉萬逵(大劉四),大劉四的徒弟有楊少奎、劉奎珍,還有唱時調的屈振庭、小朱老、王振清(王毓寶之父)等人。

下面我們說說劉奎珍。

劉奎珍:(1913-1993)天津人。從藝之初演唱太平歌詞,也兼說相聲。30年代拜師焦少海,曾和楊少奎、劉廣文、佟浩如等在河北區鳥市演出相聲大會。他曾為馬三立捧哏,二人赴南京等地演出,受到南方群眾好評。因其表演藝術精巧,深得馬三立讚譽。解FANG後參加紅橋區曲藝團,是主要演員之一。其表演有著濃郁的天津風味,說、學、逗、唱,樣樣優秀,活路寬,包袱脆;其風格沉穩,效果熾烈,包袱奇特,耐人尋味。

他思維敏捷,善於把生活中的幽默加工成相聲的包袱,他創作了《新舊婚姻》、《補襪子》、《買手紙》、《畫扇面》、《吃包子》、《看病》等。傳統相聲方面,他使一頭沉的活比較多,尤其在單口上是獨具特色,拿手節目有《古董王》、《解學士》、《江南圍》、《點太平》、《賊鬼奪刀》等都好,他有些東西是自己攥弄的,但也非常好,合乎情理。

我對他印象最深的是前面提過的《抽籤》裡的“倒么四”的底,那相使得真好。當初那時他嗓子好極了,脆亮,後來壞了,但說得也好。文革後碰見他,他對我說馬三爺曾經找他量活,後來沒成,他當初在地上經常給馬三爺量活,還使臭的。馬三爺上園子一般是耿寶林給量。後來在實驗我遇見他,還跟他提起當初在鳥市時候的情況,我說:“你還記得嗎?當初你使了個《選單子》,裡面是一句加一個“爆三樣”,大夥兒都樂得肚子疼了,那怎麼回事?”他悄悄跟我說“侯家後(天津地名,舊時繁華所在,比天津衛的歷史還悠久)有個妓女,外號叫‘爆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