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梳篦|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梳篦字詞

80%的人不知道的梳篦總稱

梳篦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反映出人類造物的技能及聰明才智。但是每每欣賞各個年代製作的梳篦時,都會被種類繁多的名詞和古字弄得稀裡糊塗。

所以在瞭解梳篦前,有必要對這些關於梳篦林林總總的字與詞做個梳理。

也談梳篦|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梳篦字詞

這三個字都是梳篦總稱的意思

第一個字“櫛”,同“櫛”,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櫛,梳比之總名也。從木聲。”

第二個字“楖”,是楖慄的意思。楖慄,又為楖櫪,是古書中記載的一種樹,這種樹的木頭適合做柺杖。

第三個字“櫛”,是指梳子、篦子等梳頭髮的用具。《說文解字》中對其的解釋為:“理髮也,從木疏省聲。”

這三個字,我們都可以看作為“櫛”字的意思。櫛是櫛的繁體字,楖是櫛的古體字。

有被繞暈嗎?其實我們只要記住最後一個“櫛”字就好了,因為在今天它還被用於組成不少詞彙及成語。

看古人如何說文解“櫛”

關於“櫛”字有許多用法,這些詞語或多或少地都與梳篦有一定的聯絡。

例如,古時候把梳頭這件事叫作“櫛比”“櫛發”“櫛梳”;洗臉叫作“櫛沐”;梳理頭髮並將頭髮挽成結叫作“櫛束”;梳好頭然後戴好帽子叫作“冠櫛”;梳妝打扮叫作“櫛掠”“容櫛”。

反過來說,不束髮、削髮為僧等叫作“不櫛”。以前還有個說法,叫“不櫛進士”,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說,是不梳頭髮的進士,這個進士肯定很邋遢,不注意打造自己的顏值。其實啊,不櫛進士不是不束髮的進士,而是不綰髻插簪的進士,指的是有才華、有文采的女人。

也談梳篦|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梳篦字詞

圖片源自“譚木匠”公眾號

還有一個詞跟女性有關,叫“侍巾櫛”,什麼意思呢?

《左傳·僖公二二年》中曾寫道:“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講的是秦穆公的女兒懷嬴和晉惠公太子圉的故事。晉惠公太子圉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秦穆公為了籠絡他,將女兒懷嬴嫁給他為妻。

數年之後,圉想逃回晉國,對懷嬴道:“我離開晉國已經很久了,你的父親已不再重視我,秦國和晉國之間也沒有向理想中的關係發展。現今我已如疲倦的鳥兒想要歸巢,即便是死也想死在晉國。你會跟我一起回去嗎?”

懷嬴道:“你作為晉國的太子,在秦國一直屈辱地生活著,想回晉國去,也是人之常情。父王讓我侍奉你,是為了籠絡你,讓你在這裡安心。現在我留不住你的心,作為女兒,我沒有完成父親的囑託,是我不孝。如果跟你回晉國,作為秦國人,我就是叛徒。如果我把你回晉國的想法向父王稟報,作為你的妻子,又不很道義。以上三件事,我都不會去做。我即便不隨你而去,也斷不會洩露訊息,你放心離去吧。”

圉聽了之後十分感激,終究還是逃回晉國。但後世常以此來說明夫妻之道。同樣,櫛縰也有侍奉的意思在其中,泛指侍奉父母起居。《禮記·內則》中寫道:“子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櫛縰笄總。”櫛,梳髮。縰,用繒束髮髻。

巾櫛,是盥洗用具的寬泛說法,指的是巾與梳篦,可以引申為盥洗的意思。“侍巾櫛”的意思類似現在男人介紹妻子時的稱謂,是一種謙詞,許多古裝劇中經常會用到“賤內”一詞。巾是指手巾,櫛是梳篦的意思。那麼侍巾櫛並不是說男女之間的關係像手巾和梳篦一樣,而是指古代妻妾服侍夫君飲食起居時,會拿著手巾、抓著梳篦為其梳洗(侍執巾櫛),妻妾和手巾、梳篦等一樣,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

也談梳篦|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梳篦字詞

圖片源自《也談梳篦:青絲裡的時光》(隔壁大叔? 繪)

內容源自:《也談梳篦:青絲裡的時光》/ 主編:陳嘉嘉 / 編著: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