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朱家——秦漢之際的遊俠

魯國的朱家與高祖是同一時代的人。魯國人都喜歡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卻因為俠士而聞名。大量藏匿豪士及亡命之人,以助人之急而聞名於關東。他所藏匿而救活的豪傑有幾百個,其餘普通人被救的數也數不完。但他始終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賞他對別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經給予過施捨的人,唯恐再見到他們。他救濟別人的困難,首先從貧賤的開始。他家中沒有剩餘的錢財,衣服破得連完整的彩色都沒有,每頓飯只吃一樣菜,乘坐的不過是個牛拉的車子。他一心救援別人的危難,超過為自己辦私事。他曾經暗中使季布將軍擺脫了被殺的厄運,待到季布將軍地位尊貴之後,他卻終身不肯與季布相見。從函谷關往東,人們莫不伸長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劇孟——西漢時期遊俠

劇孟是洛陽一帶有名的豪俠。他的行為同朱家的行為大致相同,愛打抱不平,扶弱濟貧,藏活豪士,不求報酬,因此而顯揚於諸侯。吳楚叛亂時,周亞夫由京城去河南,得劇孟,十分喜悅,認為劇孟的能力可頂一個侯國。劇孟的母親故世時,前來送葬的車達千乘之多。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郭解——西漢時期遊俠

少年到成年的性格變化

郭解是軹縣人,為人個子矮小,精明強悍,不喝酒。他小時候殘忍狠毒,心中憤慨不快時,親手殺的人很多。他不惜犧牲生命去替朋友報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搶劫,停下來就私鑄錢幣,偷墳盜墓,他的不法活動數也數不清。但恰逢上天幫助,在窘迫危急時常常脫身,或者遇到大赦。等到郭解年齡大了,就改變行為,檢點自己,用恩惠報答怨恨自己的人,多施恩於人,少望別人報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歡行俠的思想更加迫切了。已經救了別人的生命,卻不自誇功勞,但其內心仍然殘忍狠毒,為小事突然瞪別人的事依然如故。當時的少年仰慕他的行為,也常常為他報仇,卻不讓他知道。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以德報怨

郭解姐姐的兒子依仗郭解的勢力,同別人喝酒,讓人家乾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卻強行灌酒。那人發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兒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發怒說道:“以弟弟的義氣,人家殺了我的兒子,兇手卻捉不到。”於是她把兒子的屍體丟棄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兇手的去處。兇手窘迫,自動回來把真實情況告訴了郭解。郭解說:“你殺了他本來應該,是我的侄子無理。”於是放走了那個兇手,把罪責歸於姐姐的兒子,並收屍埋葬了他。人們聽到這訊息,都稱讚郭解的道義行為,更加依附於他。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由於移遷、楊郭兩家結仇

元朔二年(前127年),朝廷要將各郡國的豪富人家遷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貧,不符合資財三百萬的遷轉標準,但遷移名單中有郭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讓郭解遷移。當時衛青將軍替郭解向漢武帝說:“郭解家貧,不符合遷移的標準。”但是漢武帝說:“一個百姓的權勢竟能使將軍替他說話,這就可見他家不窮。”郭解於是被遷徙到茂陵。人們為郭解送行共出錢一千餘萬。軹人楊季主的兒子當縣掾,是他提名遷徙郭解的。郭解哥哥的兒子後來砍掉楊縣掾的頭。從此楊家與郭家結了仇。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郭解遷移到關中,關中的賢人豪傑無論從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聽到他的名聲,都爭著與郭解結為好朋友。郭解個子矮,不喝酒,出門不乘馬。後來又殺死楊季主。楊季主的家人上書告狀,有人又把告狀的在宮門下給殺了。漢武帝聽到這訊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亡命生涯

郭解把他母親安置在夏陽,自己逃到臨晉。臨晉籍少公平素不認識郭解,郭解冒昧會見他,順便要求他幫助出關。籍少公把郭解送出關後,郭解轉移到太原,他所到之處,常常把自己的情況告訴留他食宿的人家。官吏追逐郭解,追蹤到籍少公家裡。籍少公無奈自殺,口供斷絕了。過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並徹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發現一些人被郭解所殺的事,都發生在赦令公佈之前。

《史記·遊俠列傳》取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太史公說:“我看郭解,狀貌趕不上普通人,語言也無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們,無論是賢人還是不肖之人,無論是認識他還是不認識他,都仰慕他的名聲,談論遊俠的都標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聲。諺語說:‘如果一個人以美好的名譽來作為自己的容貌,難道會有窮盡的時候嗎?’唉,可惜呀!”

綜上:

司馬遷透過分析各種不同型別的俠客,適當地讚揚了他們內心擁有的部分高貴品德——言而有信,當機立斷,捨生取義,不求回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