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1917年初,沙皇俄國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泥沼中無法自拔,自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俄國出兵援助塞爾 維亞並參加世界大戰後,經濟條件遠遠落後於西歐資本主義各國的俄國已經陷入大戰數年有餘。一方面指揮部決策失誤,打仗節節敗退,另一方面士兵們武器不足,補給也難以供應,傷亡極為慘重,導致俄國士兵苦不堪言,同時國內物價飛漲,經濟凋敝,民眾們反戰情緒嚴重。 這時,俄國國內爆發 了推翻沙皇政府的二月革命,俄國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與蘇維埃政權並立的局面。

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一、麵包脫銷引發的革命

戰爭給俄國帶來了極大的創傷,本就發展緩慢的資本主義經濟又被戰火消耗殆盡,而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對群眾運動採取毫不手軟的血腥鎮壓,這導致俄國有志之士始終找不到革命的契機,而這次推翻沙皇統治的革命的契機實際上只是一件偶然的“麵包脫銷”。而正是這件“小事”,引爆了正處於各種壓力擠壓下的俄國沙皇統治。也正是二月革命的爆發,使得布林什維克黨與臨時政府共同執政,給幾個月後的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政權創造了條件。

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1917年1月,居住在瑞士的列寧面對俄國國內革命無望的頹勢,提筆蒼涼寫道:“我們這一代老年人也許再也看不到未來的革命了。”年僅40餘歲的列寧已經做好旅居他鄉的準備,然而,僅過了十天,驚喜傳來,革命了!而且革命速度之快讓人猝不及防,列寧甚至還沒來得及回國,沙皇政府就這樣覆滅了,他不由得在瑞士連連叫好,並稱其為“意想不到的奇蹟”!

此次革命的爆發正是因為一件“小事”:1917年俄歷2月23日,俄國首都彼得格勒因為運輸問題導致商店裡面的麵包脫銷,居民對於“運輸裝置不足”的解釋十分不滿,便聚眾上街遊行,很快演變為罷工運動。而在群眾運動的第三天,國家杜馬(相當於國家議會的下議院)建議沙皇儘快建立內閣,以消除群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情緒,但沙皇並不相信他們的建議,認為鎮壓已經解決無數次群眾的“革命”行動,不僅認為他們是在“胡言亂語”,而且懷疑杜馬參與其中逼迫自己退位,於是,沙皇於26日直接下令解散杜馬。

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二、沙皇統治的覆滅

不料杜馬的工作雖然被迫停止,但是他們並未解散,反而聚集在一起商議直接宣佈掌握國家政權。而另一方面沙皇調集軍隊準備鎮壓群眾運動,然而,鎮壓騷亂的部隊卻發生譁變,引發了軍隊全面倒戈,而原來的沙皇內閣成員全部辭職,政府實際上已經解體。

2月27日,隨著大規模士兵倒戈轉向革命,沙皇政府即使想重組責任內閣也已無力迴天,要求沙皇退位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也正是在這一天,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同時成立了帶有國家性質的政權,皇后亞歷珊德拉怒斥其為“兩條毒蛇”,而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感慨身邊佈滿了“背叛、懦弱與欺騙”之中被迫於3月15日退位,統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在頃刻間已灰飛煙滅了。

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三、沙皇有能力發動戰爭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俄國資本主義力量並不強大,甚至也不具備參與世界大戰的條件。雖然20世紀初俄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潛在的問題。1914年俄國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1/4,加工業比重僅佔世界產值的5。5%,由於工業發展不平衡,大部分的工業都集中在彼得堡、烏克蘭、烏拉爾地區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各地工業發展水平差距顯著。因此即使工業有所發展,但國民收入依然不足以大幅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另外,俄國在經濟上極度依賴外國資本,超過一半的銀行資本集中在7家外國銀行的子公司手中,外國工業上的資本壟斷也在1916-1917年達到俄國投資總額的1/3,因而外國資本的波動在一定意義上直接大幅度影響俄國的經濟發展。

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而在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農業也難以為繼,農業佔俄國國民收入的50%,農業人口超過全國人口的2/3。但是隨著俄國現代化程序的推進,農業生產技術並沒有跟上現代化的腳步,依然帶有傳統俄國村社濃厚的封建殘餘色彩,耕作條件差、土地分散、農具落後、近半數農民依舊用傳統的木犁進行耕作,而此時的西歐各國基本上都採用了先進的大規模集約化現代農具,比如脫穀機、採糧機等等。

因此,雖然當時俄國種植制度從傳統的三區輪作制更新到了四區甚至多區輪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率,但是這並不足以彌補與西歐各國的巨大差距,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人口占大多數的農民艱難的生活處境。

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結語

然而,即使在國內經濟發展水平落後,資本主義發展緩慢的條件下,面對國內延綿不絕的反抗沙皇統治的運動,尼古拉二世一方面採用血腥手段鎮壓革命,另一方面發動戰爭轉嫁國內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本就是一場非正義的掠奪性戰爭,是帝國主義各國為了瓜分世界、重新分贓而發動的戰爭,沙皇俄國參與其中無非就是妄圖從戰爭中分一杯羹,希望靠著戰後重新分割的殖民地或者戰敗國的鉅額賠款來緩和國內難以調和的矛盾。

為何說沙皇俄國的覆滅是“麵包脫銷”造成的?

然而,並不如沙皇所願,戰爭對俄國的衝擊尤其之大,極度依賴外國資本的銀行業、工業受到了最大的衝擊,運輸也跟不上巨大的戰爭消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也不得不應徵入伍。俄國在二月革命後的參戰死亡、殘疾人數高達830萬人,而國內更多的是無家可歸、無地可種的老弱病殘和流離失所的大批難民。而推翻沙皇統治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府並立的局面產生了,不出幾個月,在列寧領導下的十月革命的炮聲近在眼前……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可以說沙皇俄國的覆滅其實就是“麵包脫銷”所引起的蝴蝶效應。

參考資料:

王鵬,羅嗣炬《俄國二月革命後立國未競與“十月”的選擇——從國家建構的視角看十月革命的緣起》

宋天航,鍾建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經濟的歷史考察》

金雁《蘇俄現代化與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