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為什麼要修著永樂大典,有這幾種用意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孩子。

明朝朱棣為什麼要修著永樂大典,有這幾種用意

我們都知道,他是搶奪了自己侄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的位子。雖然大家都姓朱,屬於是內部鬥爭,但篡位的事實存在。

在儒家的道德體系中,即使你是九五之尊,還是堵不住眾人的悠悠之口。朱棣心中自然心虛。這怎麼辦?總不能把在背後議論的人全部殺掉。

那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出一些功績,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

朱棣從自己侄子手中奪位後,心裡一直不踏實,一輩子都在想的有兩件事情。侄子建文到底跑哪裡去了?怎麼才能讓大臣跟百姓承認自己的位子。

第一件事相對簡單,朱棣派出將胡瀠封為戶科都給事中,遍訪全國,搜尋朱允炆的下落。同時派鄭和下西洋尋找朱允炆的蹤跡。

第二件事情難辦啊,進京之後沒人買賬。於是想到了翰林學士方孝孺,希望他能為自己寫一份即位的詔書,但方孝孺不僅沒寫,辱罵朱棣篡位,還說你誅我九族也不怕。朱棣火爆脾氣一下就上來了,那你不怕我誅你九族,我就誅你十族。方孝孺是殺了,這個事情還是要解決啊。

於是朱棣下了一道聖旨,大概意思是現在的書種類繁雜,想找有價值的東西太難了,我決定將書籍內容重新整理一下,什麼內容都要整理,各位要懂我意思,經費我們有的是。

為了將此書編撰成功,編撰的人員共計2000餘人,經過三年的努力,在永樂五年終於編撰成功,抄寫成書又用一年。

明朝朱棣為什麼要修著永樂大典,有這幾種用意

永樂大典被稱為史上最全的百科全書,總數字達到3。2億個。很是具有歷史意義。可惜的是,八國聯軍的侵略,不僅只是圓明園的毀滅,還有儲存在翰林院的永樂大典。如今殘存的永樂大典只剩下嘉靖年間抄本。儲存下來的不過全書的4%。

2014年,南京圖書館將明朝內府所抄的永樂大典殘頁對外展出。幾百年後,手抄本重現,紙面已經微微泛黃,好像在訴說著陳年舊事。展出的只有一頁殘頁,在高度上已經不盡完整。但是上面的文字百年以後仍舊鮮豔如初,向大眾訴說著當年永樂大典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