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口連江琯頭鎮拱嶼林氏世系源流考探

閩江口連江琯頭鎮拱嶼林氏世系源流考探

根據閩江口琯頭鎮拱嶼村林氏宗祠有關資料記載,拱嶼林氏始祖是克權公,“於公元1292年攜同妻兒返浙入閩,擇地閩江口,為拱嶼林姓始祖”,至今已有700多年了。

據《連江林氏世系源流銜接參照表》記載,入閩始祖第一世是祿公;第二世景公、暹(jūé)公;景公之後第三世有祥公和綏(suī)公;綏公之後第四世共有五子:漢、群、恪(kè)、熙、鄱(pō)。

那麼此表中的“鄱公”可是拱嶼林氏宗祠傑出人物傳略中的“鄱公”?《鄱公傳略》記述:祿公第四世孫鄱公(公元401年)舉孝廉,值桓(huáng)玄反晉,公不滿時政,隱居杭州萬松文迪嶺,夫人鄭氏生二子高之、遠之,其後裔林逋字林逋字“君後(公元967-1028)隱居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稱“梅妻鶴子”,終身不仕,卒後,宋仁宗皇帝賜諡(shì)“和靖先生”。

鄱公到克權公經歷了多少代?怎麼衍發的?拱嶼林氏宗祠《始祖克權公傳略》第一句就是:“鄱公分支克權公”,其意思可否理解為“克權公是鄱公的兒子之一”?可是,從《連江林氏世系源流銜接參照表》中卻無法查到鄱公的分支資訊,只能看出鄱公是綏公的五子中的第四子。該表只對綏公的三子恪公及其後代有標明,而對綏公其它四個兒子及其後代沒有交代。那麼,拱嶼林氏始祖克權公確係入閩始祖祿公的四世孫鄱公的後代嗎?

拱嶼林氏族譜始修於民國初年,公元2004年重修。族譜記載的第一世祖為克權公,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二世。

目前在拱嶼村居住的林氏族裔,主要是第四世祖忠房仕奇公之後代十二世祖振居公四個兒子(光捷、光珠、光齊、光美)的子孫。

“忠房”是第三世祖宣公四個兒子分別以“仁、義、忠、信”為世系房號之中的第三房。長子仕興公,字孟發為“仁房”;次子仕美公,字孟發為“義房”,(怎麼與仕興公同字了?);第三房“忠房”是仕奇公,字孟才;第四“信房”,仕貴公,字孟顯。

仁房目前在連江赤嶺、潘渡、江南等地繁衍,已有二十一世;義房到十六世失傳;忠房最旺,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且人才輩出;信房於十五世祥喜公時失傳,後由忠房祥福公次子開繡公繼嗣,在拱嶼村澳尾一帶,亦有二十世。

所以,前面提到拱嶼村林氏族裔主要是忠房(十二世)振居公的子孫。

拱嶼林氏宗祠稱振居公為“發祖”,立《發祖林振居公傳略》曰:“克權公第十二世孫振居公,幼孤好學,兩兄遊學在外,四弟幼殤,清貧棄學就農,隱居深山,蓋草寮素食二十餘載,生四子,賴賢妻在家日耕夜織,夫婦勤儉創業,恥失學,置學田,教子耕學為本,為林氏忠房枝榮葉繁茂。”受祖輩詩書傳禮、勤勞重學之優良傳統的影響,林氏子孫好學成風且學有所成。據林氏宗祠統計至2004年底為止,僅忠房在國內外的大學生就有55人。

目前拱嶼林氏族裔基本上都是振居公四個兒子(光捷、光珠、光齊、光美)的子孫。因此,只要能考證明確忠房仕奇公(第四世)到振居公(第十二世)之間十三個世系的衍傳脈絡,就能明確目前拱嶼林氏族裔的歷代祖公。根據《拱嶼林氏族譜》記載,第一世克權公第二世啟公第三世宣公第四世:仕興公(仁房)+仕美公(義房)+仕奇公(忠房)+仕貴公(信房);忠房仕奇公生三子:均、坦、地(土字旁)為第五世;第六世:欽、鎧、鉞(yuè)、鉻、鉏(chǘ)、鈳(kē)、錦、鈿、鋼(金字旁);第七世:洪、溥、濱、溶、淳、洙、泗、清、汀、漳、源(水字旁);第八世:傑、採、根、楠、榛(zhēng)(木字旁);第九世:燮(xìè)、煒、烶、煊(P71)(火字 旁)(五行:金、木、水、火、土);第九世重提:元輝、元燁(yè)、元熺、良藩、良行(P87)(族譜第87頁的第九世重提與71頁的第九世無法對接,因此九世孫良行公的上代嫡系無法考證,原因不明。)【注1】第十世:世蓮、世厚、世德、世肇、世立、世廣、世鞏、世翰;第十一世:大樞、德瑞、德美、德豐、兔俤、德輔、德廣、德尊、德飛、德長、德逛、德文、德發、德輝、德*、德盛;第十二世:振康、振治、振善、振*、振萬、振書、振澤、振樂、振友、振鼎、振岱、振春、振居、振亨、振舉、振信、振順、振雅、振貴、振通、振春、振厚、起明、振書;第十三世:光捷、光珠、光齊、光美光其、光祿、光福、光賓、光業、光宗、光清;

振居公的四個兒子各房系在拱嶼村均有傳後,且世系明確。振居公之上輩可明確追溯到良行公:振居公(十二世)德飛公(十一世)世立公(十世)良行公(九世)傑、採、根、楠、榛?(八世)?

目前拱嶼村林氏健在的最高輩份是光美公後裔十六世孫開福公,被尊為族長;最小輩份的長孫是光捷公後裔二十二世孫林成(1994年出生)。拱嶼林氏從始祖克權公(第一世)到二十二世孫林成歷經700餘年,平均每代33年多。

祭祖墳、建宗祠、修族譜是每個氏族“明祖源、清世系、紀祖賢、育後人”的三件大事,拱嶼林氏在最近幾年裡在這三方面均有所作為。拱嶼林氏宗祠始建於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由忠房十六世孫開貴公與其兒家添公獨資建造;1992年由族長開福公等倡議,發動族親捐資,於1993年3月動工重修建祠堂,歷經一年餘,於1994年夏竣工。重建後祠堂內增設“二七”烈士林開庚(忠房十六世孫)紀念館,與青芝山“二七”烈士林開庚紀念碑構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祠堂還利用節餘資金設立“拱嶼林氏宗祠獎學金”,激勵族裔子弟好學上進、報效祖國、光宗耀祖,繼承本族詩書傳禮、勤勞重學之優良傳統。

《拱嶼林氏族譜》首編於民國初年,原稿於文革期間毀滅,幸有縣檔案館存檔,使重修族譜時可繼舊承新、不敏謬誤。新修《拱嶼林氏族譜》於2004年冬完稿,2006年夏校稿付梓。

2002年春忠房十七世孫家煌君捐資六千美元重修儲存至今的四座祖墳。最古老的七世祖懋(mao)公墓位於秦川馬鞍山。懋公名是什麼不明確,因為懋是七世的字,不是名,族譜中記載七世有十一個傳人。第二座老祖墳是位於秦川半嶺的九世祖良行公墓。良行公是振居公的曾祖父,其墓是目前拱嶼林氏忠房最明確的祖宗墳墓,因為良行公之上的世系無法明確考證。第三座祖墳是十一世祖德美公墓。德美公繫世連公之子,與振居公之父德飛公是堂兄弟。第四座祖墳是十二世祖振居公墓,坐落於溪邊山,因振居公曾孫(十五世)祥元公(字雲蛟)清同治正科中舉任浙江景寧知縣而備受鄉里矚目敬仰。

終上所述,拱嶼林氏的祖墳、族譜、祠堂目前均儲存完好,從第二十二世上溯到第九世良行公,世系明瞭,綿延不絕。從第九世再上溯到第一世克權公也有文字可查,只是在第九世與第十世之間過渡銜接不夠明確,也就是說良行公的上代嫡系不明確;再者,克權公與鄱公的世系證據也不夠充分,有關資料記載鄱公有兩個兒子,高之和遠之。那一位是克權公無法考證。如果以上兩個疑點能得到進一步考證,那麼拱嶼林氏與入閩始祖祿公之間的世系就更加明瞭而且確定無疑了。

(中房十九世孫)林瑞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