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到“清明節”

春秋時期的各國,在上層建築始終存在兩種不同的矛盾,一個是君主與卿大夫階層的利益衝突,另一個則是君主與王公貴族之間的矛盾。這兩種矛盾長期困擾著各國老大,限制了他們的中央集權,其中尤以第二種利益衝突為甚,春秋時期發生的109起弒君事件,有一大半都與王公貴族爭奪君權有關係。於是乎,晉國老大晉獻公就出了個大招,殺光了所有晉國公子,清除了所有的王公貴族,形成了“晉國無公族”的形態。

這的確解決了王公貴族的潛在威脅,但也沒有了王公貴族的撐腰,導致士大夫階層在晉國崛起,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埋下了種子。而且,晉獻公雖然沒有了貴族公子們的威脅,但他自己的兒子卻因為他的好色而大多沒有善終,這就是“麗姬之亂”。

晉獻公五年,晉軍攻打驪山的驪戎部落,獲得大勝。驪戎國君為了求和,就把自己的一對女兒送給了晉獻公,這就是驪姬和她的妹妹少姬。這倆人都有絕色美貌,晉獻公對她們非常寵愛,並把驪姬立為夫人。

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到“清明節”

《重耳傳奇》中的驪姬劇照

後來,驪姬給晉獻公生了個兒子,叫做奚齊,少姬也給晉獻公生了個兒子,叫做卓子。驪姬雖然美貌,但心腸陰險歹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典型的綠茶女,表面裝可憐,其實一肚子壞水。她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君位,但這在當時是有違禮法的。因為奚齊並非嫡長子,而在春秋時期,只要嫡長子還在,是不可能讓其他兒子繼承君位的。

當時晉獻公已經有嫡長子申生,他的母親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女兒齊姜,雖然齊姜早早去世,但申生也還是妥妥的貴族後裔。只要申生還在,怎麼可能會輪到奚齊呢?更何況,即便申生不在了,晉獻公也還有次子重耳,三子夷吾,怎麼也輪不到奚齊呀。

驪姬也很清楚這個現實,於是她就開始打她的小算盤了。她開始不斷挑唆晉獻公和他那幾個兒子的關係。比如,她對晉獻公要求,讓太子申生去鎮守曲沃,讓重耳去鎮守蒲城,讓夷吾去鎮守屈城,這幾個地方都遠離國都。誰住在國都呢?就是奚齊和卓子,這就再明顯不過了。從此,晉獻公開始逐漸疏遠了這三個兒子。

後來,晉獻公為了表示自己對驪姬的寵愛,主動表示想要廢黜太子申生,改立奚齊為太子。驪姬聽了心花怒放,但表面還裝作梨花帶雨,勸說晉獻公不能廢黜嫡長子而改立庶子,否則自己就自盡。晉獻公聽了心疼得要死。而驪姬表面讚揚太子賢德,卻在背後安排人誹謗太子,為廢太子苦心鋪墊。

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到“清明節”

《春秋祭》中的申生、重耳、夷吾

當驪姬覺得輿論導向時機成熟後,有一天她給申生寫信,說晉獻公夢到齊姜,希望讓申生祭祀自己的母親,然後把祭祀供品拿回國都給晉獻公食用。申生不敢怠慢,趕緊照辦,然後就把祭祀的胙肉放到了晉獻公的宮中。這時候,晉獻公正在外出打獵,驪姬就安排人在胙肉中下毒。等到晉獻公回來,正要吃胙肉,驪姬說,這麼遠地方來的肉,還是先嚐嘗是否變質了。就割了一塊給狗吃,結果狗吃了就死了。又讓下人吃,下人吃完也死了。驪姬馬上大哭著說,沒想到太子這麼心狠,為了早登君位,居然連自己老爸也害死呀!

也不知道是不是晉獻公老糊塗了,居然相信了驪姬的話,勃然大怒,就要殺掉申生。有人對申生說,這是驪姬在陷害他,讓申生去和自己的父親講明是非。申生卻說,如果自己講明是非,必然導致驪姬失寵,如果沒有驪姬,晉獻公就會很不快樂,做兒子的讓自己父親不快樂,就是不孝。所以,申生選擇不辯解,而是自殺了。

申生死後,驪姬繼續設計打算陷害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見狀,趕緊逃回了蒲城和屈城。晉獻公發現兩個兒子不辭而別,更相信他倆與申生共謀造反,於是發兵討伐。重耳出逃,從此開啟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但也的確因此而躲過了殺身之禍。

後來在三國時期,荊州劉表的小老婆蔡氏想立自己的兒子劉琮為世子,劉表長子劉琦擔心自己被後母所害,於是找諸葛亮求解救命之法。諸葛亮對劉琦只說了一句話: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心領神會,於是自薦領兵鎮守江夏,終於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在驪姬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後,晉獻公重病,在彌留之際,晉獻公立下遺囑,立奚齊為太子,驪姬終於心滿意足。結果晉獻公死後不到一年,晉國大夫裡克就殺死了奚齊。後來,驪姬又立自己的外甥卓子為君,裡克又殺死了卓子。而後,裡克把驪姬拖到朝堂上,用鞭子活活抽死。由此可見,在“晉國無公族”的情況下,晉國的卿大夫還是很厲害的。

裡克是申生的忠實擁護者,但申生已死,重耳下落不明,裡克便找到了三公子夷吾,立他為君。夷吾高高興興當上了國君,就是晉惠公。但是晉惠公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因為重耳還流亡海外,對他是個潛在威脅,他擔心裡克再發動政變,於是便殺死了這個昔日幫助自己上位的功臣。而後,他又幾次三番背棄與秦國的盟約,搞得秦國和晉國之間劍拔弩張。

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到“清明節”

《重耳傳奇》林永健飾演的秦穆公

即便關係如此緊張,有一年,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向秦穆公借糧,秦穆公還是大大方方就借給晉國了。而轉過年來,秦國也發生了饑荒,秦穆公向晉惠公借糧,晉惠公居然一口回絕,還趁機發兵攻打秦國。秦穆公對晉惠公實在忍無可忍,等到饑荒度過之後,就率軍大舉進攻晉國。結果晉軍兵敗,晉惠公被秦軍生擒。晉國答應秦國割地賠款,才換回了晉惠公。

晉惠公為表誠意,又把自己的太子圉(yǔ)送到秦國當人質,而秦穆公又不計前嫌,把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給太子圉,就是懷嬴。而晉惠公這時候在諸侯圈子裡口碑已經跌到谷底,他擔心諸侯擁戴流亡在外的重耳,就派人追殺重耳,重耳聽到這個訊息,又到了更遠的齊國。

後來,晉惠公去世,太子圉拋棄了懷贏,逃回晉國,繼承君位,成為晉懷公。與此同時,重耳已經流亡十九年,輾轉了八個國家,最後來到了秦國。秦穆公正好也想扶持一個自己喜歡的晉國國君,於是熱烈招待了重耳。秦穆公把原本已經嫁給晉懷公的懷贏又重新嫁給了他的叔叔重耳,另外又附送了五個女子給重耳當小老婆,並護送重耳回到晉國。

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到“清明節”

重耳流亡路線圖

重耳一回到晉國,很多城池都擁護重耳,晉懷公見勢不妙,就直接逃了。重耳派人追殺,晉懷公被殺死。重耳歷經艱辛,終於在61歲的高齡繼承了晉國君位,而後勵精圖治,使晉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這就是與齊桓公齊名的,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第二位,晉文公。

在重耳流亡期間,有幾個死黨和重耳始終在一起,其中一個叫介子推。在重耳早年出逃時,被追殺,經常食不果腹忍飢挨餓。有一天,重耳快要餓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一塊,與野菜同煮成肉湯,給重耳吃。重耳後來得知此事,深受感動,立誓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回國,必定好好報答介子推。

後來,重耳回國成為晉文公,當初追隨重耳的那些死黨都阿諛奉承,邀功請賞。介子推卻覺得,忠君愛國只是自然而然的事,為什麼要以此來邀功呢?而當他發現有很多當初並沒有跟隨流亡的人也加入到了邀功群,諂諛醜態百出,介子推認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官場,於是辭官進山,從此與母親隱居山中。

晉文公登上君位後,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早就忘了介子推。有一天,他看到一首詩,詩中寫“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突然想到介子推,覺得自己沒有履行當初的諾言,很羞愧,就派人去找介子推。

但是介子推已經隱居山中,根本無從找尋。晉文公於是下令放火三面燒山,心想介子推一定會從另一面逃出來,自己就可以找到他了。結果,直到大火熄滅,也沒見介子推出來。於是晉文公派人進山尋找,發現介子推揹著母親,抱著一棵柳樹,已經被燒焦。

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到“清明節”

介子推抱樹而亡

晉文公悲痛萬分,在介子推的屍骨前大哭一場,然後鋸下一段燒焦的柳樹幹,回到宮中做成了一雙木屐,每天看著這雙木屐哀嘆“悲哉足下”。後來,“足下”就成了交際時的一種尊稱。晉文公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這一天,全國禁止生火做飯,只能吃冷冷的食物,這一天就成為了“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又帶領群臣進山祭奠介子推,發現介子推抱著的那棵樹居然死而復活,於是便給這棵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將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將這一天作為掃墓祭祖的莊重節日。

“申生在內而亡”,申生雖然善良,但是愚孝,最終落得被陷害自殺。“重耳在外而安”,重耳雖然寬仁,但知變通,歷盡艱辛最終獲得成功。而介子推,雖顯迂腐,但卻是“致良知”的典範,由心而發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為一個人,不一定非要視功名利祿為糞土,但與其縮首諂媚而苟圖小利,不如死得清明而不負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