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槍易躲龍虎鬥,暗箭難防噬人心 李世民人生最大的危機來臨

唐武德五年,是為公元622年,天策上將李世民再次領命出征。是時,王世充和竇建德兩雄已先後授首,天下略定。王世充惡貫滿盈,死不足惜。然而,在河北深得民心的竇建德之死,產生了巨大的副作用,以劉黑闥為首的竇氏舊將,利用河北人民對李唐冤殺夏王的強烈不滿,起兵叛亂,得到群起響應,半年之內,就完全收復了竇建德原有統治區。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成為一股新的割據勢力。

明槍易躲龍虎鬥,暗箭難防噬人心 李世民人生最大的危機來臨

又是一番苦戰,李世民艱難擊退了叛賊。正欲移軍山東,乘勢剿滅同時叛亂的兗州徐圓朗。長安忽有一道詔令飛馬傳到,急命秦王回朝。

李世民匆匆趕回,卻並無大事,只是詢問戰況。戰報自有使者往來傳遞,不知何故召回主帥。李世民無奈將河北形勢細細說上一遍,直言不日可定,得以再赴戰場。連下山東十餘座城池,緊接著又是一道聖旨下來,促令班師。忽召忽遣,反覆無常,以至劉黑闥死灰復燃,勾結突厥再次反攻。折損了年輕勇猛的淮陽王李道玄不說,唐軍一敗再敗,再次丟掉河北。人們不禁要問:明知只有李世民才能解決問題,為何三番五次召回,以至前功盡棄?

旁人也許不明就裡,但不知當時的李世民,是否也真的那麼單純,以至於一點也沒有覺察到:他即將面對的,將是一場無聲的暗戰。與關外那些手握刀槍的強敵相比,這是一群口蜜腹劍的敵人,在他們平靜的外表之下,欲置他於死地的用心更有甚之。

就在一年前,當李世民身披黃金甲,在鼓樂齊鳴中意氣風發地凱旋長安,在歡迎的人群中,一些人向他投來的,是欽佩中又帶著嫉妒和敵意的眼神。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已經悄無聲息地向他籠罩過來。

明槍易躲龍虎鬥,暗箭難防噬人心 李世民人生最大的危機來臨

那一年,李世民攻入洛陽,起獲大批金銀財寶。而長安的皇宮裡,早已亂成了一鍋粥。李淵被一群妃嬪團團圍住,這個撒嬌,那個賣俏,吵鬧著要去洛陽揀選宮女、蒐羅珍寶。

暮年登基的李淵,老來可著實有些荒淫,前前後後搞出二十多個小王爺出來……色令智昏,老頭子哪裡架得住這幫女人的狐媚攻勢,只得答應。於是,一群貴婦就這樣嘻嘻哈哈、嘰嘰喳喳、呼呼啦啦的來到了洛陽。

李世民得到訊息,不禁有些惱火:打天下靠的是將士們千辛萬苦,來之不易,勝利果實卻要先便宜這幫狐狸精婆姨,哪有這樣的道理。面對這些女人胡攪蠻纏的要錢要官,一概回絕:不好意思,寶物嘛是登記造冊了滴,官爵嘛是要賞給有功之臣滴,恕不遠送。

這群女人乘興而來,碰了一頭釘子,癟著嘴回去了,少不了到老皇帝那裡一頓流言蜚語。不過李淵還算沒有完全喪失理智,想想此前也確實交待過李世民,所得金銀財寶一律賞賜將士。對於李世民的做法,他無話可說。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就有些微妙了。打下洛陽後,李世民賞給淮安王李神通幾十頃良田。李神通這個人,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不過畢竟跟著大部隊打醬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又是李淵的堂弟、李世民的堂叔,得了點田產,並不過份。

可是巧就巧在,李淵有個極為寵愛的張婕妤,她的老爹剛好也看上了這塊田地,就讓張婕妤找李淵求取。李淵不知緣由,下旨把田賜予張老爹。

明槍易躲龍虎鬥,暗箭難防噬人心 李世民人生最大的危機來臨

李神通吃到嘴裡的肉,當然不肯吐出來,斷然不讓。張婕妤就在李淵耳邊吹起了枕頭風:“皇上親自下旨賜給我爹的田產,秦王偏要奪去賞給李神通,不知是何用意……”

果然是紅顏禍水,把前因後果顛倒過來這麼一說,性質就大不一樣了。李淵勃然大怒:“我的聖旨,難道還比不上你的命令嗎!”李世民連忙回來請罪,可是父子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不久,李淵就對近臣裴寂說:“我這兒子,手握兵權太久,又被那些書生教壞了,可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李世民長期帶兵打仗是實,問題是你也就這麼一個能打的啊,要不,您老御駕親征試試?至於所謂“被書生教壞”,係指李世民在他的天策府裡搞了個文學會館,找了一堆文化人,每天沒事研究研究典籍,時人稱之為“登瀛洲”。馬上得之,寧可馬上治之乎?文治繼以武功,巍然正道。李淵自己花天酒地,卻看不慣李世民搞文化,也實在是老糊塗了。

沒多久,李淵另一個寵妾尹德妃,又給李世民來了一手陰的。這位德妃有個父親,名字很霸氣,叫尹阿鼠,仗著自己女兒受寵,橫行霸道。有一次李世民的親信謀臣杜如晦騎馬經過他家大門,被阿鼠一幫家童拽下馬來,痛毆一頓,把手指都打折一根,還叫囂:“你是什麼東西?敢從我家門前過還不下馬!”

打完不算,惡人先告狀,讓尹德妃到李淵那,說是秦王身邊人欺負他家人。李淵也不問明情由,對李世民一頓臭罵:“我愛妾家都被你的人欺凌,何況其他小民!”這倒好,不但受了冤枉,還被扣了個大帽子——無視百姓。

說到這尹、張二妃,其實就是當年李世民策劃逼李淵起義反隋時,安排為李淵酒後侍寢的隋煬帝晉陽宮裡的兩個宮女,李世民視之為工具,沒有把她們當一回事,誰知如今已成為潛藏的敵人。

沒有對這些人給予充分的重視,算是李世民的一大疏忽。而且每次在皇宮裡侍宴,李世民看著老爹身邊一群花枝招展的妃嬪,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早逝的生母竇皇后,有時忍不住唏噓落淚。

竇皇后識大體、明大義,如果她還在,恐怕還真的能讓大唐的政權交接更加平穩順利一些,有她坐鎮後宮,至少不會讓李淵被一群小老婆搞得五迷三道。

但是李淵不明就裡,看得心裡很不爽。這些妃嬪便借題發揮,背後對李淵哭訴:“天幸國家太平,陛下辛苦一輩子了,還不該享受享受?秦王老是獨自流淚,這是對我們這些侍妾有多深惡痛絕啊,等陛下千秋萬歲之後,我們這些人,還有您的小皇子們,哪能為他所容,必無活路!只有皇太子仁孝,能保全我們啊!”

所謂天下太平,在當時來說,為時尚早,一群成天待在深宮內院的女人,哪會有什麼危機感。但李淵也同樣久疏戰陣,沉溺於紙醉金迷,早已忘記了創業的艱辛,竟然就被這些讒言所打動,漸漸疏遠李世民,而越來越親近李建成和李元吉。

所以,真相已慢慢浮出水面。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李世民功高蓋世,威脅到了皇位繼承權,甚至可以說,也威脅到了李淵本人的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