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公元755年,也就是唐天寶14載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到了第二年的7月15號,唐玄宗就帶著一眾宮眷和臣工往西南跑,路過了馬嵬驛,就在這個地方中途休息的時候,就發生了士兵的譁變。那現在回頭看,這起士兵譁變,很有可能是太子李亨策劃的,藉機除掉了楊國忠。那為了免除後患,譁變計程車兵又要求誅殺楊玉環,萬般無奈之下,唐玄宗只能將楊玉環縊殺於馬嵬驛。

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現在位於陝西興平馬嵬驛的楊貴妃墓的封土堆是用青磚壘砌起來了,原來就是一座土堆,不過據說原來的封土是白色的,民間傳說這個封土堆的土可以美容養顏,所以很多婦女來貴妃墓祭拜楊貴妃的時候,都會偷偷的拿走一些封土。我覺得這也許就是最早的面膜了,結果大家都拿,導致楊貴妃墓的封土堆就越來越小,後來為了保護貴妃墓,就用青磚給砌起來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青磚砌就的墳塋。

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楊貴妃墓位於馬嵬驛,馬嵬驛就是唐代的一個驛站,說到驛站和楊貴妃還有一些關係,我們都知道楊貴妃喜歡吃荔枝,這裡不得不提“一季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的大唐就是用驛站系統把嶺南的荔枝運到長安的,據說用的就是800里加急,從遙遠的嶺南運到長安,荔枝還能保持新鮮,這說明古代的快遞業務已經相當發達了。不過古代的驛站主要是為朝廷服務的,主要是把全國的資訊迅速地彙集到朝廷,確保朝廷做出正確的決策。驛站也為普通老百姓服務,不過成本太高了,所以古代才會有家書抵萬金的說法。

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驛站的800里加急,一說到800里加急,我們就會想到一個畫面:一批快馬衝進人群,馬上的人高喊,800里加急,擋路者死。那什麼是800里加急呢?過去,按照事情的緊急性,古代驛站分為不同的加急。比如300里加急,意思就是每天的前行速度為300裡,600里加急,就是每天要前進600裡,800里加急,就是每天前進800裡。舉例來說,如果廣州地方官把一筐荔枝想要送到長安的話,距離大約是1700公里,按照800里加急,大概需要四天多的時間,楊貴妃就能吃上可口的荔枝了,而且各地驛站還要負責給這筐荔枝加冰保鮮。我們千萬不要以為800里加急很容易,這800里加急加的不是人,而是馬。因為只有千里馬級別的良馬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不過千立馬哪有那麼多,所以古代只能更多地建立中轉站,以供更換馬匹,這就是驛站。

在盛唐時代,全國各地的驛站達到了1600多個,為驛站系統服務的人超過了2萬,僅驛站內的驛兵,也就是古代快遞員的數量就達到了一萬人,基本上唐代的每一個縣城都有驛站。不過馬嵬驛的出名並不是因為它的快遞業務做得好,而是因為在大唐天寶14年安史之亂之後,楊貴妃就死在了這個地方。

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我們知道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等一眾臣工逃到馬嵬驛這個地方的時候,六軍將士發起兵變,要求誅殺楊玉環,唐玄宗無奈之下只得答應,楊玉環被誅殺於馬嵬驛,香消玉殞。關於這個楊貴妃的死,一種說法是被縊殺於馬嵬驛,那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楊貴妃並沒有死,她逃到了日本,大約就是在今天上海附近揚帆出海,後來漂流到日本向津縣半島的塘渡口,死後就葬在日本了,所以在日本也有一座楊貴妃墓。日本有一個影星叫山口百惠,她說她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代,這個孰真孰假,只有天知道了。不過我更願意相信楊貴妃沒有被誅殺。古代總說紅顏禍水,一有罪過就把這罪過推給幾個弱女子,其實成與敗那都是老爺們的事,跟幾個女人能有多大的關係。不過話說回來,自從楊貴妃香消玉殞之後,晚年的唐玄宗就一直悶悶不樂,他孤獨地坐在空蕩蕩的金鑾內,聽雨聲,聽鈴聲,經常就想起被縊死於馬嵬驛的楊玉環,這一時之間,往事湧上心頭,百感交集,於是他做了《雨淋鈴曲》,遙寄哀思。

楊貴妃真的死在了馬嵬驛嗎?

歲月變遷,物換星移,王朝更替,那大唐盛世已經成為昨日煙雨,那前朝的皇帝與貴妃也成為史書上的字眼。而《雨淋鈴曲》傳到後世就成了詞牌名《雨霖鈴》。人世間最傷痛的事莫過於生離,莫過於死別。不同於唐玄宗和楊玉環的陰陽相隔,在歷史上的一天,北宋的柳永柳三變和他的情人即將分別,劉永那天經歷的也是一場天各一方的生離,於是便有了傳唱千年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液。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