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採納蒯徹之言,能否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蒯徹是秦末著名的謀士,也是一個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低估了的人。他身上帶有典型的戰國時期縱橫家特徵:有膽略、有學識、言辭華麗、雄辯滔滔,甚至在斧鉞加身時還能保持著一點幽默。曾經在韓信軍事生涯巔峰的時候勸韓信坐山觀虎鬥,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被韓信拒絕。數年後,韓信慘死未央宮,留下最後一句話“悔不聽蒯徹之言,死於婦人之手”的感嘆。那麼,韓信如果聽從蒯徹之言,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三國時代是否會提前到來呢?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現有史料分析,恐怕很難如蒯通之願。

如果韓信採納蒯徹之言,能否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一、天時不利

所謂天時,看似高深莫測,實則有跡可循。遠的不說,單說劉邦與項羽這兩位。劉邦以亭長布衣之身,率沛縣販夫走卒之眾,一呼百應。西進咸陽,強大的秦帝國轟然倒塌,這就是天時在彼。非劉邦如何,暴秦失天下民心也。

項羽世家子弟,為副將增援邯鄲。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數萬之眾打敗秦大將章邯數十萬之眾。項羽神威凜凜,令諸侯喪膽。彭城之戰,項羽3萬騎兵千里回援,大破劉邦56萬人馬,此時天時在彼。

如果韓信採納蒯徹之言,能否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而此刻的韓信,以赫赫戰功威震天下,風光無二。此刻的時局,波詭雲譎。劉項雙雄對峙,劉邦略佔上風。諸侯實力派中,英布已經歸降劉邦,只有韓信、彭越各懷鬼胎。彭越與劉邦雖無深交,但與項羽卻勢不兩立。韓信與英布彭越平日素無來往,又沒有裂土封王的籌碼。一言以蔽之:韓信能給予英布和彭越的,劉邦都能給予。劉邦能給英布和彭越的,韓信卻給不了。若與劉邦決裂,英布彭越必然站在劉邦一方。韓信用兵如神,對局勢當然瞭如指掌。他坐山觀虎鬥,看似可行,其實無關大局,劉邦勝利的時間推遲一些、代價略大一些而已。他若順應大勢南下參戰,天下一統,必為開國元勳。因此權衡之後韓信謝絕蒯徹之謀,理所應當。

二、地利不佔

蒯徹獻計之時,韓信已經佔領齊國。如果韓信圖謀自立,環顧周邊地區,北有代國、燕國,西有趙國、南有楚國,堪稱四面皆敵。齊國疆土多平原少險阻,無天然屏障。戰國時期,弱小的燕國在樂毅帶領下突襲齊國,竟然在一年之內下70餘城,齊國險些亡國。作為職業軍人,韓信絕不能在如此險惡的地理形勢下與劉邦翻臉。

如果韓信採納蒯徹之言,能否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退一步說,韓信若想自立齊國進而三分天下,首先也要向西進軍,以太行山為屏障,將趙國疆域收入囊中。然後向北掃蕩,安定燕代之眾,解決後顧之憂,然後才可能陳兵邊境,覬覦中原。在當時的環境下,這一切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的。

三、人和沒有

人和,是韓信最大的命門。劉邦起兵前在沛縣即左右逢源,頗有人望。蕭何、曹參、周勃、夏侯嬰、樊噲是劉邦的鐵桿追隨者。起兵後得到張良、陳平、灌嬰等一干文武相助。項羽有8000子弟兵做基礎,楚國後裔紛紛依附,鉅鹿之戰諸侯紛紛投靠。唯獨韓信不佔人和,早年背井離鄉,轉戰南北好不容易被劉邦重用,無奈兩次又被劉邦在睡夢中奪取兵權。韓信手下大將曹參、灌嬰都是劉邦親信,劉邦多次徵調韓信手下軍隊支援中原戰場,曹參始終巋然不動,其中用意昭然若揭。齊國旁邊是趙國,趙王張耳是劉邦的兒女親家。張耳之子張敖娶了劉邦和呂后獨女魯元公主。韓信若有異動,趙國會第一個出兵討伐。可憐韓信,不知道是性格原因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多年統兵並沒有培養出幾個鐵桿心腹來。

天時、地理、人和都不佔,韓信不敢採納蒯徹的建議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採納蒯徹之謀,恐怕沒等劉邦攻過來,韓信就被手下人裝進囚車了。韓信是軍事天才,劉邦是政治高手,劉邦早已布好局,這是韓信不敢異動的根本原因。

如果韓信採納蒯徹之言,能否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至於蒯徹建言,出發點沒有問題,或惜韓信之蓋世雄才、或不屑劉邦一無賴問鼎天下、或自詡王佐之才欲假韓信之手一展抱負。總之,結合當時的具體形勢,蒯徹的三分天下只是一廂情願。數年後,劉邦殺韓信卻放過蒯徹,後者還做了曹參的賓客,兩個昔日韓信的部下也算再續前緣,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