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宋高宗追贈已經死去三年的太學學生陳東和布衣學子歐陽澈“承事郎”。並讓當地官員看望兩人家屬。

“太學”,是古時候國家最高等級的學府,現在的北大清華可比不了。“承事郎”在那時候是八品的官名,但有官名沒官職,根本也沒有啥具體工作安排給你做。

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過了一個月,金軍就打到揚州了,宋高宗從揚州倉皇逃跑到杭州,路過鎮江時,還不忘專門安排人去祭拜陳東墓,賞賜陳東家人錢五百緡(min),相當於500兩銀子。

宋高宗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追加兩人為“朝奉郎、秘閣修撰”,並安排兩人家人做官,還賜田地十頃。“朝奉郎、秘閣修撰”六品官名,但都是散官,有官名沒事做那種。

《宋史》:“追贈東、澈承事郎。東無子,官有服親一人,澈一子,令州縣撫其家。及駕過鎮江,遣守臣祭東墓,賜緡錢五百。紹興四年,並加朝奉郎、秘閣修撰,官其後二人,賜田十頃。”

也許看官您要問了,這兩個人,一個是布衣平民,一個是學生,並且已經去世了,這逃跑皇帝在百忙逃跑之中,咋還一直記著這兩個人呢?

原因很簡單,這兩個人都是宋高宗趙構殺的。殺了又後悔了,這才擱勁兒往回找補。看官您可能又要問了,連岳飛這樣的人都能殺,這兩個小民,啥不啥的,殺了也就殺了,找補啥呢?

還真不一樣,岳飛是武將,在宋朝,殺武將從來不手軟,但殺文人,還是要掂量掂量的。

據說“不殺士大夫”這祖訓,是宋太祖趙匡胤立下的。關於這個事,老尼克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太祖誓碑到底是真是假?》有興趣您可以看看。

具體內容這裡就不說了,簡單說就是趙匡胤臨死前說了,後世子孫“不得殺士大夫”,還說了“不得殺上書言事人”。

北宋文人們過得很滋潤,很可能和這條祖訓有點關係,沒了性命之憂,說話辦事底氣就足很多。

陳東、歐陽澈恰恰就是“上書言事人”。可以說,陳東、歐陽澈的被殺,開創了南宋殺文人的先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段故事。

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先看《宋史》原文:“陳東,字少陽,鎮江丹陽人。早有雋聲,俶儻負氣,不慼慼於貧賤。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獨東無所隱諱。所至宴集,坐客懼為己累,稍引去。”

啥意思呢?說陳東啊,為人風流倜儻,不肯屈居人下,江湖上一直都有對他的讚美之聲,蔡京、王黼方所做的那些事,別人敢怒不敢言,可陳東敢說,後來大家都躲著他,吃飯都不敢和他坐一塊。

後來陳東進入太學學習,因為他豪爽仗義、誠直敢諫,逐漸成為太學裡眾多學子的精神領袖,宋欽宗時期,陳東發起學生運動,遊行示威,給宋欽宗上書,要求誅殺蔡京、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童貫“六賊”。

後來宋徽宗不是逃跑到江南了嗎,這“六賊”也跟著去了,陳東再次上書宋欽宗,要求殺“六賊”,再後來,金軍就兵臨城下了,陳東又一次上書,這次目標直指梁師成,宋欽宗把梁師成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剛走到八角鎮(河南開封西南),梁師成就被押送他的衙役縊殺,報告朝廷說他是暴病而亡,宋欽宗沒有追究此事。

《宋史》:“明年春,貫等挾徽宗東行,東獨上書請追貫還正典刑,別選忠信之人往侍左右。金人迫京師,又請誅六賊。時師成尚留禁中,東發其前後奸謀,乃謫死。”

再後來,宋欽宗派李邦彥與金和談,李綱、种師道等人主張死戰,陳東再次發起學生請願運動,率領學生遊行,最後到了宣德門,上書宋欽宗,要求重用李綱,罷免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梲等人。

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這次的請願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響應,不僅僅是學生了,開封城裡的百姓,甚至有些軍隊裡的官兵也加入了此次的請願活動,動靜就有點大了,宣德門外聚集了好幾萬人,宋欽宗一開始沒太當回事,就傳旨說朕知道了,大家都散去吧。

這種敷衍哪裡能行啊,大家都不走,抬著登聞鼓敲(在宋代,只要有人敲響登聞鼓,皇帝必須出來處理,這是規矩,有關登聞鼓,我在《雷有鄰:平民告御狀 為父伸冤扳倒宰相》一文中有介紹,這裡不再多言。),

後來登聞鼓都被錘破了,幾萬人一起呼喊,喊聲震天動地。無奈之下朝廷派人來說和,這人是誰不知道,只知道他結局很慘,被眾人活生生撕碎了,“眾臠而磔之”。“臠”luan,意思是小塊的肉。“磔”zhe,意思是把肢體分裂。

宋欽宗只得急詔李綱進宮,取得完全勝利的陳東這才率眾離去。有人把這次發生在靖康年間的學生運動稱之為“靖康版的五四運動”。

《宋史》“軍民從者數萬。書聞,傳旨慰諭者旁午(旁午,散去,散開),眾莫肯去,方舁(yu共同用手抬起)登聞鼓撾(zhua)壞之,喧呼震地。有中人出,眾臠而磔之。於是亟(ji急迫)詔綱入,復領行營,遣撫諭,乃稍引去。”

金軍退去後,朝廷賜官職宅地給陳東,陳東堅決不要,又五次上書,要求殺蔡京等“六賊”。

再後來,趙構,也就是宋高宗在應天府(現今河南商丘)繼位。坐上皇位第五天,就任命李綱為宰相,第十天,就詔陳東來見,可是不知道啥原因,沒見著,《宋史》也沒詳說,只有三個字:“未得對”。

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於是陳東接著上書,要求宋高宗治罪黃潛善、汪伯彥。然後又上書讓宋高宗御駕親征跟金國人玩命,好把徽欽二帝接回來。接著又上書和皇上說,您京城在開封呢,可您現在總在商丘,這算怎麼回事啊?您得趕快去開封!

這幾件事,件件都是點著宋高宗麻筋兒說的。

看官您想啊,為什麼李綱當了七十七天宰相就被罷免?宋高宗他為什麼喜歡黃潛善之流?包括後來的重用秦檜,殺岳飛,為什麼啊?還不就因為李綱、岳飛這幫人老是想把他老爹、他哥哥整回來,而黃潛善、秦檜這幫人就明白事理嗎?

所以,老尼克我估摸著他當初想用陳東來著,所以詔他來,後來一尋思,不對啊,這哥們一根筋總想著救我爹、我哥回來,不行,不能用他,不能見他!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史書上的“未得對”。

看官您覺得有點道理不?

宋高宗正為陳東的上書惱怒呢,又有一個人上書說了和陳東一樣的事,這個人叫歐陽澈,他洋洋灑灑長篇大論,寫了多少字咱不知道,《宋史》說:“所上書為三巨軸,廄置卒辭不能舉,州將為選力士荷之以行。”

啥意思呢?說歐陽澈寫的文章三大卷,一般人都抱不動,找大力士給搬運來的。

這下宋高宗徹底惱了,黃潛善趁機和宋高宗說,這倆人不殺,還會鼓動眾人遊行請願,您忘了上次他們把您哥哥整得多狼狽?宋高宗終於下定決心除掉二人,但是吧,殺“上書言事人”,這事有違祖訓,不能太公開,於是寫了信單獨送到黃潛善家裡。

黃潛善立刻安排去抓人。

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這些個差人到了陳東住處,說請您去“議事”。陳東立馬就明白了是咋回事,說,稍等會我!安排人準備飯菜,然後大吃大喝,飽餐一頓,吃飽喝足了,開始給親戚朋友寫信,一封一封寫,不慌不忙,字跡和平時一樣。

《宋史》說:“手書區處家事,字畫如平時”。

等信也寫完了,這幫差人說,該走了吧?陳東說,再等會,我上個衛生間。

這幫差人急了,說您這吃也吃好了,喝也喝好了,書信也寫完了,我們等您半天了,我們可都還餓著肚子呢,趕緊把您帶去,我們交了差事,也等著吃飯呢!

要說那時候抓人挺文明啊!

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

陳東笑了,官爺放心,我就去趟衛生間,隨後就跟你們走,絕對不逃跑!

之後,陳東穿戴整齊,連同歐陽澈,一起被殺,人頭還被懸掛在城門之上。這一天是公元1127年8月25日,距宋高宗登基剛剛過去三個月零二十五天,距李綱被罷相僅僅過去七天。

宋高宗他不可能不知道祖訓,他心裡明鏡一樣知道殺陳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中國幾千年政治倫理中,殺名士是要背上罪名的,這個罪名死了也要揹著,沒有年限,只要文字還在,就得一直背下去。

所以趙構後悔了,這才有了咱們開頭說的給陳東平反,又追贈這,追贈那的,還寫了罪已詔,但是,中國曆朝歷代都這樣,皇帝永遠沒錯,做錯事那是被奸臣誤導,他將責任全部推到黃汪二人身上。

有人說:“陳東被殺一事,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為南宋開了一個及其惡劣的先河,再以後的統治者,對殺文人士大夫便少了顧忌,不僅韓侂冑、丁大全與賈似道等或“捕置之獄”,或“押送貶所”,即使如一般的太學生與當局作對時,也會毫不手軟地加以鎮壓,處死也毫無顧忌。可以說,這一事件如大宋疆土一樣,言論自由與開明環境,都只剩下半壁了,標誌著宋開國以來的寬鬆政治氣候的結束。”

其實何止南宋,此後元、明、清,對文人的打壓逐漸加劇,不僅沒有了言論自由,甚至搞起了“文字獄”,特別是清代,敲斷文人脊樑還不算完,無所顧忌地瘋狂篡改歷史,就連岳飛的那首《滿江紅》,也曾慘遭篡改。

小說也好,戲劇也好,評書也好,民族英雄們的故事講也講不完,但一直被謳歌的英雄們,似乎僅限於躍馬提槍,衝鋒於疆場的戰士,而陳東他們,不顧自己的生死,為了國家,直言進諫,他們,不也應該是我們的英雄嗎?他們捨身亡死,奮不顧身的精神,不也是咱們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嗎?

全文完。

寫作不易,還望點贊加關注!您的支援是我老尼克繼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