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1929年1月10日晚8時左右,張學良的警 務處長高紀毅和侍衛副官長譚海率領六名衛士,奉張學良之命,血濺大帥府老虎廳(此廳因陳設兩隻老虎標本而得名),槍殺了名噪一時的東三省兵工廠督辦楊宇霆、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這就 是震驚中外的“楊常事件”。

楊宇霆是奉系軍閥首領之一,早年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歸國後投奔張作霖。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三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深受奉系領袖張作霖的器重,張作霖被炸身亡後,楊宇霆作為奉軍內部的元老重臣,輔佐少帥張學良。

那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第一,楊宇霆在心理和行為上,對張學良不以長官尊之。

在東北易幟前,張學良為東三省保安司令。東北易幟後為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東北邊防軍總司令,是東北最高軍政長官。然而楊宇霆堅持不同意張學良為其安排的任何職務。楊宇霆當時僅是東三省軍工廠督辦,與張學良職位相差懸殊。然而,在楊宇霆眼裡,張學良“不過是一個好玩的公子哥罷了。”特別是後來張學良染上嚴重不良嗜好,精神、身體欠佳,更使楊宇霆對他輕視。

在楊宇霆的“口頭筆下從未奉張以尊稱,仍如往常呼之為漢卿。”在不得已稱官職時,也當眾用小字眼呼之:“司令官兒”。對張學良常用:“小夥過來,我語汝”,甚至“在稠人座之中,予張以難堪”。

張學良對楊宇霆是“既不能令,又不能受命”。張楊兩人的關係,在東北易幟前後處於相當不正常的狀態。

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張學良劇照

第二,張學良對楊宇霆的不滿,早在自己的恩師郭松齡反奉失敗後就已深深埋下。因為郭松齡倒戈反奉與楊宇霆有很大關係。

1925 年 11 月 25 日,郭松齡通電全國正式起兵反奉。他在通電中痛斥“張作霖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將東北折騰得民窮財盡,並勸張作霖下野,擁戴張學良主政”。緊接著郭松齡又發出了兩則通電,矛頭直指楊宇霆,指責他是“不惜國家之安危”、“不念人民之痛苦”的戰爭罪魁,是奉軍唯一的主戰者,要求將楊“即日去職”。並稱“楊之為人殘忍成性、陰險萬狀,排除異己、嫉妒成性”。

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郭松齡劇照

郭松齡是張學良在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老師,也是張學良一手扶持起來的將領。最終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張作霖論功行賞,給了楊宇霆江蘇督軍的高位,卻沒有給郭松齡以提升。郭松齡由是憤慨,並且舉起的義旗就有說法要殺掉楊宇霆。之後郭松齡失敗,直到被殺,楊宇霆都成為張學良眼中的第一責任人。

第三,對東北圖謀不軌的日本人從中進行的挑撥離間。

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楊宇霆劇照

無論是張作霖時代,還是張學良主政時,可以說楊宇霆都是奉系對日交涉的代言人。楊宇霆對日本採取的策略是軟硬兼施,相機利用。或運籌帷握,或折衝於樽俎之間,虛以周旋,使日本深感楊“不易對付”。尤其是張作霖從政十多年 間,主要是楊宇霆從中作梗,使日本對東北提出的大部分要求都沒有實現。楊宇霆兼任東三省兵工廠督辦期間,招攬了不少西方技術人才,如德、英、奧的槍炮技師,並不專聘日籍技術骨幹,機器也大多是德國製造,表現出擺脫日本控制的傾向。對此,日本駐東北的權威機構關東軍對其十分忌恨。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便把楊宇霆視作侵略東北的障礙,千方百計地想除掉他。

早在張作霖被炸時,日本就別有用心地說皇姑屯炸車案是楊宇霆為了推翻張作霖而採取的行動。目的是“使之互相疑忌,以便引起向變”。

張、楊因東北易幟矛盾激化後,日本人趁機利用《滿洲報》舉辦所謂東三省民意測驗的新花樣,故意貶低張學良,煽動張學良對楊的仇恨,激化他們的矛盾,達到離間的目的。

與此同時,日本還大肆散佈謠言,利用假情報、假照片,暗示楊宇霆暗通日本,欲篡張氏政權。這些流言蜚語不時傳到張學良耳中,對張殺楊、常的確起了重要作用。殺楊、常後,張學良曾拿出許多照片和信,交給王家禎予以甄別,王家禎據實揭穿了日本人的陰謀,張深感懊悔,但已無法補救了,只好 說:“事情已經過去了,算了吧,我們好好地幹,否則對不起鄰葛、瀚勃(楊宇霆和常蔭槐的字)於地下了。”

參考資料《淺論“楊常事件”》、《張學良槍殺“楊常事件”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