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在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華太師府有位武狀元,來頭不小,蠻唬人的,但是這個武裝就是一個看家護院的保鏢。一般來說,一旦考中考中狀元不應該大富大貴才對嗎?那麼,他因何淪落如此呢?還有,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在歷史上,雖然說一旦考中武狀元,絕不能會像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那樣淪落成一名看家護院的保鏢,但是電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歷史上武狀元的尷尬地位。實際上,歷史上的武狀元不是廢柴就是蠢貨。你不信,看了下面的內容就知道一二了。

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像小學生一樣要默寫100多字的課文,像舉重運動員一樣練習舉重,這些竟然都是我國古代武狀元的必考科目。武舉考試看似公平,其實跟貧民沒有一毛線關係,是有錢人的一場遊戲,在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將這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樣的模式下,選出的人才不是有勇有謀,就是隻會紙上談兵的廢柴。

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公元702年,女皇武則天開創了武舉制,目的就是為了選拔軍官。當時,武舉考試主要就是騎馬射箭、使槍、舉重等等這些跟現在的奧運會有一拼。這些考試科目看似沒有問題,但其實在這樣的考試中,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因為一般人連馬都買不起,談何參加武舉考試呢?所以是唐朝選出的都是一些個人武力比較高計程車族子弟,很多人根本就不懂什麼兵法。

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到了宋朝,為了解決武舉出身沒有文化的問題,在武舉考試中出現了策論,也就是寫一篇關於兵法的論文。只有通過了策論考試的考生,才有資格參加後面的考試,而且宋朝大大降低了武舉考試中武力的部分。在這種畸形的情況下,讓很多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反倒可以在武舉中脫穎而出。成為只會紙上談兵,不能上陣殺敵的弱雞。

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明朝以及清朝初年,武舉模式沒有什麼變化,知道清朝的嘉慶年間,嘉慶皇帝考慮到武藝厲害的考策論多不及格,策論成績突出的,武功又不行。於是,策論考試就變成了默寫一段兵書,通常只需要100字左右就可以了。這樣武舉選出的人又成了只會舞刀弄槍的匹夫。

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從唐朝武則天開啟武舉到清朝光緒皇帝廢除武舉,武舉制在我國一共延續了近1200年,這期間一共舉行了300多次武舉,但是我們熟知的名將岳飛、戚繼光等等都不是武舉出身。這是因為要想成為名將,個人武藝熟讀兵法只是最基本的,實戰才是檢驗將領是否合格的唯一標準。名將的名氣都是在實戰中,一次又一次地打出來的,而不是靠考試考出來的。

歷史上的武狀元到底有多厲害?不是廢柴就是蠢貨

綜上所述,在古代這樣的武舉考試模式下選出的武狀元並不厲害,而且大部分不是廢柴就是蠢貨。各位,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