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的能力如何?如果建文帝用徐輝祖不用李景隆能否殲滅北軍?

文/炒米視角

徐輝祖這個名字是朱元璋親自改的,原因是徐輝祖的本名叫徐允恭,正好與皇太孫犯了皇太孫朱允炆的諱。朱元璋給他改成“輝祖”的用意也非常明確,那就是希望他將徐達忠心為主的精神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徐輝祖的能力如何?如果建文帝用徐輝祖不用李景隆能否殲滅北軍?

的確如朱元璋所願,徐輝祖作為徐達的長子,不但繼承了父親生前的爵位,還繼承了父親“忠勇”的品質。

洪武17年,16歲的徐輝祖就已經任職勳衛署左軍都督府,可以說他的前半生生涯一直都是在軍中成長起來的。洪武21年,20歲的徐輝祖承襲了父親徐達生前的爵位魏國公。

特別是洪武25年以後,徐輝祖成為了朱元璋刻意培養的物件,曾經被多次委派陝西、北平、山東、河南等地,督辦練邊、防邊。徐輝祖掌管了中軍都督府,成為了朱元璋給皇太孫朱允炆配備的“中軍主帥”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歷史卻沒有給他統帥三軍的機會,整個“靖難之役”,他只作為後援出場了幾次。而就那微乎其微幾次的出場,也最終見證了徐輝祖同樣是不世出的戰將,至少不會輸陣任何一個“靖難勳將”。

徐輝祖的能力如何?如果建文帝用徐輝祖不用李景隆能否殲滅北軍?

雖然朱允炆也明白徐輝祖是朱元璋精心留給自己的左膀右臂,也曾拜為太子太傅,但由於他特殊的身份背景(朱棣的大舅子),在朱允炆時期,得不到真正的重用;由於忠貞性格(為朱允炆守節),得不到朱棣的重用,一生處於生不逢時的尷尬處境,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國難思忠臣,在萬曆4年,成為了受人祭奠的建文忠臣之首;在崇禎17年,更是被追諡“忠貞”。

整個“靖難之役”充斥著荒誕與無法解釋,但是最大的真相就是很多朱允炆信任的“忠臣”實際上都在幹著揹著主子,腳踏兩隻船的事情。

最典型的莫過李景隆,朱允炆最信任的“南軍主帥”,即便犯了天大錯誤,朱允炆都能容忍的勳貴二代,最終竟然成為了“靖難之役”的首功之臣,請問廉恥在哪?

最能體會朱允炆心情的崇禎皇帝最終也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徐輝祖的能力如何?如果建文帝用徐輝祖不用李景隆能否殲滅北軍?

建文2年4月,李景隆帶著60萬南軍征討燕軍,卻在白溝河被朱棣“精準”設伏,此戰雖然兇險,但是畢竟南軍人多勢眾,更何況平安、瞿能皆是實戰檢驗中,新成長出來的一批實際實力強悍的戰將。但是就在形勢開始一邊倒,朱棣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

在史書裡,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發生了,中軍主帥李景隆的帥旗,被一股莫名其妙的大風給“刮”斷了,瞬時戰況逆轉。瞿能父子及俞通淵、滕聚等將領在原本一邊倒的大順境下,卻被砍了腦袋。平安也被燕將朱能大敗。

燕軍攆著南軍跑,南軍死傷十餘萬,等李景隆退守濟南的時候,60萬大軍幾乎揮霍殆盡,人送外號“運輸大隊長”。

徐輝祖的能力如何?如果建文帝用徐輝祖不用李景隆能否殲滅北軍?

而最後才得到命令進去戰場的徐輝祖不但掩護了李景隆撤退,還全師而還;然而這並不算什麼,此後馳援在安徽睢水總兵何福與副總兵平安,又在今安徽靈璧西南的齊眉山大敗燕軍,斬殺燕軍悍將李斌。此戰打得燕軍聞聽“徐輝祖”,便不寒而慄。

然而就在徐輝祖準備擴大戰果,繼續揮兵北上的時候,卻如當年岳飛在朱仙鎮,接連收到十二道金牌,不得已而撤回南京。

徐輝祖在整個“靖難之役”戰爭期間,就像一塊墊腳石,需要墊腳了,才會被用到;不需要了,立馬扔一邊。而且關鍵的是用一代名將給一個戰五渣做墊腳石。

因而徐輝祖的真實統帥級戰力也是無從得知的,畢竟沒機會和“馬中赤兔,人中呂布”的朱高煦正面交鋒過;更沒機會和“碩果僅存”的朱棣正面硬剛過。

這種場面之所以不會出現,最主要的隱憂,朱允炆是不會說出口的。朱允炆寧可用表兄李景隆而不用爺爺替自己挑的徐輝祖做主帥,本質就是因為徐輝祖的身份。但是朱允炆的擔心並沒有實現,反而是事實不斷印證徐輝祖的忠心。

徐輝祖的能力如何?如果建文帝用徐輝祖不用李景隆能否殲滅北軍?

最終戰爭的失敗的本質,很大程度上不在於用誰為將,而在於朱允炆那顆優柔寡斷的心。李景隆其實也並不是那麼紈絝,完全不會打仗,只是他的屁股已經坐到了朱棣那邊,(所以李景隆的屁股坐到了朱棣那邊,本質也是他身份屬性決定的,他是武人勳貴的後代,朱允炆一旦坐穩以後,所有的武人勳貴將繼續失去政治舞臺)所以他就成了草包、飯桶的形象。

換句話說,只要朱允炆用對人,不優柔寡斷,當初聽徐輝祖的意見,擒拿朱高煦;哪怕後來就是瞿能、平安這類角色作為統帥,朱棣也沒有贏面。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徐輝祖的能力如何?如果建文帝用徐輝祖不用李景隆能否殲滅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