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帶你看清朝人是怎麼理髮的:剃頭匠走街串巷,有些人辮子都長草了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因此生活習慣和之前大不相同,也改變了人們的穿著打扮以及髮型等等,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前視身體髮膚如命的人,也不得不留出了“金錢鼠尾辮”。在清朝晚期就有很多外國攝影師拍下了當時老百姓理髮的情景,也讓我們能夠一睹清朝人是怎樣理髮的。

老照片帶你看清朝人是怎麼理髮的:剃頭匠走街串巷,有些人辮子都長草了

其實當時理髮的人大多被稱為“剃頭匠”,他們一般都是挑著自己的擔子走街串巷,如果誰家有理髮的需要就擺出工具,讓顧客坐著,即可開始理髮,用剃刀將前額剃成光溜溜的樣子,後面的長髮則可幫他洗一下,或者重新編好辮子盤在頭頂之類的,並且還可以順便刮一刮鬍須,這些和現代的理髮服務還是很像的。

老照片帶你看清朝人是怎麼理髮的:剃頭匠走街串巷,有些人辮子都長草了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時期的農村人一般大半年才洗一次頭,有些人甚至到了過年才洗,所以關於清朝農村人辮子上都長草了的說法,其實是真實存在的。這也並不誇張,在那個落後的年代,人們大多忙於生計,也沒有時間去打理自己的形象。

老照片帶你看清朝人是怎麼理髮的:剃頭匠走街串巷,有些人辮子都長草了

因此在清朝時期,也會有地方衙門專門設定剃頭匠這一行業,去幫不喜歡剃頭的人強行修理髮型,因為“金錢鼠尾辮”是清朝人的標誌,他們為了防止一些人還存有謀反之心,想要反清復明,因此才會設定這一專門的行當,素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稱。

老照片帶你看清朝人是怎麼理髮的:剃頭匠走街串巷,有些人辮子都長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