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在長達276年的時間裡,大明王朝一共歷經16位帝王。其實,相較於其他大一統王朝而言,明朝的帝王世系相對較為簡單,如下圖所示,整個大明王朝帝王世系一共只經歷了三次偏移而已。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明朝帝王世系

第一次世系偏移:“靖難之役”後朱棣稱帝

懿文太子朱標作為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乃是毫無疑問的嫡長子,因而當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時,朱標便被立為了世子。而當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1368年)稱帝建立大明後,朱標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太子。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明太祖朱元璋與懿文太子朱標

雖然由於朱標早逝未能順利繼位,但其次子朱允炆雖然只有半個嫡孫的身份(其母呂氏本為妾室,在太子妃常氏去世後被扶正),但還是被朱元璋立為了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朱允炆登上皇位後,由於藩王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開始大肆進行削藩,在位一年之內便連削五王,結果最終逼的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義起兵,“靖難之役”爆發。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明成祖朱棣

從建文元年(1399年)至建文四年(1402年),整個“靖難之役”持續四年,坐擁天下的朱允炆卻被朱棣擊敗,最終朱棣攻破南京城,隨著皇宮的一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就此下落不明,朱棣稱帝即位,是為明太宗(後改為明成祖)。明朝的帝王世系,就此從朱標世系變為了朱棣世系。

第二次世系偏移:朱厚照死後無子,其堂弟朱厚熜即位

“靖難之役”後,明朝的皇位便始終在朱棣一脈傳承,先後傳承了七位帝王:

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在此期間,曾差點再度發生世襲偏移,那便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率兵親征瓦剌,結果慘遭“土木堡之變”,不僅搞的全軍覆沒,就連自己也被瓦剌俘虜,危急存亡時刻,在於謙等人的支援下,明代宗朱祁鈺繼位,是為明代宗。

不過,朱祁鈺在位僅僅八年時間,明英宗朱祁鎮便趁著朱祁鈺病重自己,在石亨等人的支援下,透過“奪門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於是,皇位的傳承再次回到朱祁鎮一脈。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明武宗朱厚照

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由於其死後無子,導致明孝宗朱佑樘一脈絕嗣,於是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迎立明憲宗朱見深之孫、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堂弟朱厚熜即位,是為明世宗,導致明朝帝王世系再度偏移。

第三次世系偏移:朱由校死後無子,其弟朱由檢即位

朱厚熜即位之後,明朝皇位便又在其一脈傳承,先後傳承了四位皇帝:

明穆宗朱載坖、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明熹宗朱由校

直到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因不慎落水而一病不起,最終於同月二十二日病逝,因其死後無子,又留下了讓五弟朱由檢即位的遺命。因而信王朱由檢於兩日後登基為帝,是為明思宗。

以上便是明朝十六帝的帝王世系,相較於其他王朝來說,血緣關係並不算複雜,只是發生過三次世襲偏移而已。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帝王世系,276年間共發生了三次世系偏移

明思宗朱由檢

至於南明時期,由於戰亂的影響,帝王世系相對較為複雜,其中弘光帝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福忠王朱常洵長子,算是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檢的堂弟。明紹宗朱聿鍵則血緣關係更遠,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一脈,紹武帝朱聿鐭則是明紹宗之弟。南明的末代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則又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桂端王朱常瀛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