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歷史上最穩的皇太子

太子是封建王朝的儲君,在位的皇帝去世以後,太子是可以直接繼承皇位的。

當皇帝,是對生活在封建王朝時期人們的最大誘惑。作為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太子,自然就成為了所有人眼紅的目標。當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太子的,一般能當太子的都得是皇帝的嫡長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太子是有個順位繼承順序的,從長子開始到皇帝的次子等等依次往下繼承。

能當太子的都是皇帝的兒子這是肯定的,在位皇帝如果沒有兒子的話,那也得在皇族之中精挑細選一名後輩子侄來繼承。總之

當太子的基礎門檻就非常的高,這個基礎門檻就會直接將範圍縮小到十幾個甚至幾個人身上。基礎門檻過來以後,後面還有無數的考核,才能、德行等等方面都要綜合考量。

雖然想要當是太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還是引來了無數皇子的爭搶。即使是克服千難萬阻的當上了太子,但僅僅只是得到了皇帝入場券,至於最後能不能順利的繼承皇位,還要看這位皇子能不能守的住太子之位了。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太子

太子是封建王朝除了皇帝以外最有權勢的人了,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順利的當上太子以後千萬不要得意,能不能守住太子之位才是關鍵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句話放在歷朝歷代的太子身上也很合適。當一名皇子辛苦的當上了太子以後,就會驚喜的發現,自己的競爭對手一下子就從自己的兄弟們變成了自己的父親和滿朝的文武大臣。面對滿朝文武的時候身為太子多多少少還有些底氣,畢竟是君臣關係,可是面對自己皇帝父親的時候,可就麻煩了。權利的排他性讓每一位皇帝都在壓制著太子的權利,每一位皇帝都要讓太子清楚地知道他只是二把手而非國家的實際擁有者。太子們在面對種種問題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踢出局,最後身敗名裂。

歷史上也是有很多出名的太子,像隋朝的太子楊勇、唐朝的太子李承乾。

這些歷史人物不可謂不出名,但他們都是在太子之位上出事的。他們已經當上了太子,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落得身敗名裂,不僅沒有當上皇帝還落得遺臭萬年的下場。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隋朝的太子楊勇

太子楊勇是隋文帝的兒子,楊勇是隋文帝的長子,所以隋文帝楊堅在建國之初就立了楊勇為太子,可惜楊勇的德行不夠。

太子楊勇在位期間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最後在他的弟弟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陷害之下,被隋文帝楊堅直接貶為了庶人

,而太子之位自然就被他的弟弟隋煬帝楊廣得到了。雖然歷史上的隋煬帝是個有名的暴君,但人們對於被廢除太子之位的楊勇評價依然不是很高,並沒有因為他的弟弟做皇帝做的不好而被平反,可見這位太子楊勇確實不得人心。

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因此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了太子。剛當上太子的時候李承乾做得還是不錯的,滿朝文武包括他的父親李世民都對他很滿意,見面就誇他聰明仁愛有明君的氣度。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本來也是挺穩的,可惜他自己不小心把腿給摔壞了,

在醫療條件並不發達的古代,即使有皇家御醫的診治,但依然還是留下了腿疾,就是走路會一瘸一拐的。如果是普通的皇子,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一瘸一拐並不影響皇子的吃喝玩樂,可是身為太子就完全不行了。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唐朝的太子李承乾

太子是儲君,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如果太子一瘸一拐的話太有損於國家形象了,試想一下如果在接見大臣或是外賓的時候太子走路一瘸一拐確實有點搞笑。身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是有深刻體會的,在有了腿疾以後王公大臣看他的眼神越來越奇怪了,如果說只是大臣們有異樣的話李承乾還是能勉強接受的,畢竟是君臣,許多王公大臣不好當面揭穿他的狼狽。最讓李承乾沒有辦法忍受的是他的父親李世民對他的態度,李世民對他的態度越來越冷淡了,甚至有了換太子的想法。

得知了父親有了換太子的想法以後李承乾整日憂心忡忡,壓死騾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當李承乾得知魏王李泰有了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

這個訊息壓垮了太子李承乾最後的防線,他決定先下手為強,把魏王李泰殺了,可惜沒有成功。事情敗露以後唐太宗李世民大為生氣,更加堅定了要更換太子的念頭,走投無路的李承諾只能選擇起兵反叛。李承乾深知自己父親李世民的厲害,知道起兵造反必然是會失敗的。事情確實不出李承乾所料,他的父親很快就平息了叛亂,李承乾也被廢為了庶民。

上面兩位太子的下場,表明了太子確實是一個高危職業,一不小心就會因為各種事情身敗名裂。其實

歷史上有一位太子是最穩的,雖然最後也遺憾地沒有當上皇帝,但他卻得到了整個朝廷和父親的支援,他就是太子朱標。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明太子朱標

太子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是朱元璋跟馬皇后的第一個孩子

。朱元璋為了培養朱標可謂是煞費苦心,從小就找最好的老師教導,教導朱標的老師還不止一位。可以說太子朱標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屬於整個大明王朝的最頂配。朱標也確實爭氣,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對待自己的弟弟也很好,從小就在諸多兄弟姐妹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長大以後的朱標順利地繼承了太子之位,朱元璋為了培養朱標,數次讓太子朱標監國 。這監國可不是小事情,是讓太子代替皇帝行使權力,這可不僅僅是為了鍛鍊太子更是朱元璋信任朱標的表現。

朱元璋為了幫助太子樹立在朝中的威望,更是親自幫助太子朱標培養勢力,為朱標挑選最得力的臣子。

不僅僅是在朝中為朱標鋪路,在家裡面朱元璋也早早地開始為朱標鋪路了。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全部分封到了外面,好讓太子朱標更好地控制京城,不至於為了藩王問題而頭疼。朱元璋的種種舉措讓太子朱標的位置堅如磐石,加上朱標本人也十分的勤奮和孝順,各地的藩王誰想要動他的太子之位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其實本身朱標就在藩王之中擁有很高的威望,只要朱標在一日這些藩王根本就不敢也沒有必要反。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朱元璋和太子朱標

朱標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穩的太子了,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太子朱標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朱元璋其實一直都為都城問題而發愁,就算是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也是有選擇困難症的,他在老家風陽和南京之間誰當都城而舉棋不定。這個時候太子朱標就上書直言,表明鳳陽不適合當首都,建議朱元璋考慮南京。朱元璋對於太子朱標的話十分重視,在親自考察了鳳陽以後發現確實不適合當都城,於是就把都城定在了南京。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

太子朱標的一言一行已經可以影響到國家的政治了,他已經成為了大明朝重要的政治人物。

可惜天妒英才,太子朱標年輕輕輕就去世了

,太子朱標的去世猶如晴天霹靂一樣重重地落在了朱元璋的頭頂上,為此事朱元璋晚年一直都處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之中。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卻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

朱元璋和太子朱標

太子朱標的去世讓朱元璋傷心不已,但大明朝還得延續下去。擺在朱元璋面前的是誰當繼承人的問題,本來朱元璋完全可以選擇一個有能力的藩王來繼承太子的位置,畢竟藩王已經成年了,自己離世以後不會主少國疑。但朱元璋偏偏就選定了朱標的長子也就是他的長孫朱允炆為太子,這裡面小編想,除了朱元璋想要維護嫡長子繼承製度以外,不無對太子朱標的思念。就這樣在朱元璋力排眾議之下,年紀還小的朱允炆就被封為了太子,並且朱元璋親自把朱允炆待在身邊教導。不過可惜的是,

朱允炆畢竟不是自己的父親朱標,在藩王之中沒有那麼高的威望。等到朱元璋去世以後,朱允炆也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拉下了皇帝寶座。

小編覺得如果是太子朱標上位削藩的話,燕王朱棣是斷然不敢反叛的,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歷史上的朱標可以說是最穩的一任太子了,當太子期間無論是父親朱元璋,還是自己的兄弟亦或是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對他沒有任何異議。

歷史上最穩的太子,結局讓人唏噓,離繼承皇位就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