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生前預言,劉家九代後會出一代奇才,竟然預言成真

明朝著名政治家劉伯溫在臨終前告訴兒子,

劉家九代之後將出現一個曠世奇才,這個預言百年之後果真實現了。

劉伯溫在歷史上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從出生開始就有不凡的趨勢。雖然家境普通,

但從小就熱愛讀書、勤奮好學,方圓十里的百姓都稱他為小神童,超乎常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讓教書先生都為之讚歎,預言在將來的某一天,劉伯溫一定能夠出人頭地。

劉伯溫生前預言,劉家九代後會出一代奇才,竟然預言成真

事態確實如眾人期待般發展,

劉伯溫23歲時考取進士,可惜當時政局混亂,三年之後劉伯溫才被任命為一個小小的縣丞。

官職雖小,劉伯溫的志氣卻高,他立志要做一個好官,上任之後立馬著手整頓當地黑暗勢力,

讓縣城裡的百姓都安居樂業,盡收民心。

元朝後期官員昏庸無能、政治腐敗,在這樣的環境下,劉伯溫仍耿直為民,受到其他同仁的排擠,最終只能辭職回鄉,一直到朱元璋起勢,劉伯溫才迎來人生的最大轉機。

朱元璋早就聽說劉伯溫能算會戰,親自邀請他獻計,劉伯溫慧眼識珠,知道朱元璋不是池中物,非常尊敬地獻上了十八策。

劉伯溫生前預言,劉家九代後會出一代奇才,竟然預言成真

在劉伯溫的幫助下,朱元璋果然奪得了天下,成立明朝,並將劉伯溫列為開國元勳。

一時間劉伯溫風頭無兩,朝堂上下都十分敬重他,人生成就一下子到達頂峰,劉伯溫本以為自己能夠再接再厲將家族名聲發揚光大,

但他忘了,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怎會容許這樣一位權臣每天在自己眼前晃悠。

朱元璋忌憚劉伯溫,卻也不能明著對付他,只能私下裡暗示。

劉伯溫如此聰明,馬上就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不想在朝中反覆趟這攤渾水,

劉伯溫向朱元璋請求辭職回鄉,剛開始朱元璋還挽留他,後來劉伯溫藉口說自己身體抱恙、無法繼續工作,才成功離職返鄉。

劉伯溫生前預言,劉家九代後會出一代奇才,竟然預言成真

劉伯溫在朝中有一個非常不

對付

的勁敵——胡惟庸,瞭解到劉伯溫身體日益衰微,胡惟庸還專程上門拜訪,把劉伯溫氣得夠嗆,氣急攻心,這身體更難恢復了

。此時的劉伯溫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離世之前,他招來兩個兒子,囑託後世。

劉伯溫苦口婆心地勸告兒子,千萬要獨善其身,不能參與朝堂紛爭,劉家只有到第九代才會誕生曠世奇才、光復門楣,在此之前必須低調為人,否則很容易招惹滅頂之災。

兩個兒子含淚送走了父親,然後一頭扎進了官場,沒過多久,

滅頂之災果然降臨,長子劉璟被害墜井身亡,次子劉璉活生生被折磨致死。

劉伯溫生前預言,劉家九代後會出一代奇才,竟然預言成真

接連的打擊讓劉家跌至低谷,近百年內都未曾出現能被世人記住名字的人,曾經的世族大家迅速沒落。

直到劉伯溫去世後第九代,劉家才有了光復的機會,明世宗為劉伯溫修理太廟,估計劉家曾經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封劉伯溫第九個世孫劉瑜為伯爵。

劉家已經很久沒有獲得如此榮寵,

伯爵還是個地位較高的官職,劉瑜上任後兢兢業業工作,總算把劉家慘淡的局面扭轉過來。

正應了劉伯溫生前的預言,九代之後劉家才能光復門楣,如果劉伯溫的兩個兒子能把父親的勸告記在心裡並照著去做,或許不會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

劉伯溫生前預言,劉家九代後會出一代奇才,竟然預言成真

真的有人能夠未卜先知,通曉百年之後會發生的事嗎?其實並不盡然,要說劉伯溫是個預言家,更不如說他是一個智者

,六十餘載人生中,

劉伯溫有近四十年都浮沉在官場,各種權力鬥爭錯綜複雜,這其中的險惡和黑暗,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

正是因為劉伯溫經歷過官場的黑暗,體驗過世間的人情冷暖,他才會叮囑後輩遠離官場,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平淡幸福地過一生,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果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爭權奪利,可能丟了芝麻,又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劉伯溫生前預言,劉家九代後會出一代奇才,竟然預言成真

況且,帝王心最難猜,帝王身側危機四伏,誰也不知道第二天醒來,腦袋和身子會不會分家,今天所享受的榮華富貴,明天會不會不復存在。

劉伯溫可能並不知道,九代之後劉家真的有奇才出現,但他知道,親生兒子和自己是一個

性,在官場中很難嚐到甜頭,臨終前苦口婆心的囑託,都是對後人最深切的期盼和保護,這才是劉伯溫的用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