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孔融讓梨,為什麼曹操說孔融不孝而誅其三族呢?

解密:孔融讓梨,為什麼曹操說孔融不孝而誅其三族呢?

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學了孔融讓梨,孔融四歲讓梨知道尊老愛幼,長大後也是一名大孝子,但是卻被扣上了一頂不孝的帽子,連起被誅三族。是一個悲哀的故事!孔融是三國時期大儒,小時候“孔融讓梨”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因為其主張“父母無恩論”而被曹操認定其不孝,藉機所殺。中國古代推崇忠、孝美德。因此,在漢朝就有了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叫做“察舉制”,只要被舉薦之人特別孝順,那麼不管他有沒有治世的能力,都可以被推舉成為“孝廉”到朝中做官。

解密:孔融讓梨,為什麼曹操說孔融不孝而誅其三族呢?

孔融是孔聖人的第二十世孫,在其十三歲時,父親孔宙去世,他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因而被世人稱讚其孝行。孔融長大後,自負才氣秉性,立志挽天下於危難,但因其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在治理國家方面,沒有什麼大的成就。漢獻帝即位後,先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後兼領青州刺史。在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後,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解密:孔融讓梨,為什麼曹操說孔融不孝而誅其三族呢?

他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因此,經常觸怒執政者曹操。他曾經上奏朝廷,認為應當遵照古時的體制,千里以內,不得封諸侯。曹操懷疑他知曉其心思,所以更加怕他。然而,當時孔融名重天下,曹操只好表面上裝著容忍他,暗中卻在想方設法地處死他。終於,在聽說孔融與他人解說“父母與子無恩論”後,曹操指使屬下官員,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將孔融處死,並誅三族。

解密:孔融讓梨,為什麼曹操說孔融不孝而誅其三族呢?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親對孩子有什麼恩情呢?論其本意是因為情慾;孩子對於母親來說就像是以瓶寄物,寄出去後,就沒了什麼牽連。這話乍聽起來是很不孝,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孔融提出這種說法,是以此來反駁愚孝,並不是提倡或宣揚不孝,只是給曹操提供了殺他的一個藉口而已。本身就有這麼一個人在等這你犯錯,即使沒有這番言語,也會有別的什麼事情等著你,只是恰逢孔融反了這麼一個“低階”的錯誤而已,說起來挺冤的。只能說孔融生不逢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