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縱觀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地方政治制度,有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等多種截然不同的地方政治制度建設。在這幾大地方政治文明成果之中,經久不衰者當屬自周朝開始實行的“分封制”。明明在春秋戰國時期,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的地位,秦始皇一統全國後,更是直接廢除分封制,然而發展至幾千年以後的大明王朝,分封制又一次登上封建王朝的政治舞臺,甚至釀成了“靖難之役”的悲劇。究竟是何原因,讓分封制歷經千年經久不衰呢?有人說這一切都怪儒家,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

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秦朝廢除分封制,漢朝重回舞臺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穩固中央集權制度,直接廢除弊端頗多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據《史記》記載,關於秦始皇的這一決定,朝廷統治階級內部關於廢除分封制,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激烈鬥爭聲音。其中以淳于越為首的等人,認為分封制要遠勝於郡縣制,他甚至建議秦始皇根據西周古制,繼續分封子弟,由此才可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由於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更消除了百家爭鳴的氛圍,所以秦始皇仍然堅持獨斷專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只可惜秦朝存在時間較短,很快秦亡漢替,一統天下的漢朝看到了秦代郡縣制所產生的巨大弊端,為了防止重蹈覆轍。在漢代名士賈誼的建議下,又將分封制再次搬上歷史舞臺,他向皇帝建議,想要保天下治安,應當將這個大國分成若干個小國,這樣才能保證“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不過既歷史學家推論得知,漢朝初年所實行的分封,與周朝的分封制在實質上截然不同。

史料記載,漢武帝時期所封封的諸侯王國內部行政官僚,皆由朝廷管理,這些諸侯王只有衣食富裕的優勢,他們卻無參與政治的權利,所以這時的分封制實則是郡縣制的一種變形。可是就是自這個時代開始,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開始將分封制當成一種用來調節皇室內部矛盾,用來籠絡功臣的一種工具,這種現象在各個朝代都有所抬頭,甚至一直延續到明清年間。

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儒家大力推行分封制,形成思想潮流

至於說為何分封制今久不衰要怪儒家,原因就在於,儒家在各個朝代中都主導了政治思想,他們的思想就反映在了地方行政制度上。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推崇儒學的學者,比如嵇康、阮籍等人,他們大力推行“無君而治”的思想,反對封建君主獨裁統治,甚至大力主張恢復原來的分封制,以此來鞏固國之根本。魏晉時期主張恢復分封制的儒學者,可謂是層出不窮。當時想要復興曹魏政權的曹炯寫了一篇《六國論》,建議統治者繼續實行分封制,以此來鞏固曹魏皇室子弟的政權,只可惜他的思想在當時並沒有引起皇室重視。

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晉朝也出現了一位主張恢復分封制的文學家陸機,他在《五等論》種寫到,如若實行周朝制度,可以“使萬國相維,以成磐石之固”,這樣才有利於進王朝的治理和安定。雖說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中分裂割據時期較為嚴重的一段時間,但是儒學家對於恢復分封制的思想潮流從未停歇,甚至大肆推行。過了四百多年以後,分裂長達數百年的中原王朝,終於在隋唐時期又得到重新統一,這時候中央集權需要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發展。

唐宋年間,分封制政治作用微乎其微

由於分封制在儒學家心中的殘餘思想保留了下來,雖說這一制度在當時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其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但是依舊有儒學家在堅持分封制。不過唐朝年間關於地方政治制度的言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形式,比如魏徵、顏師古等人,皆為郡縣制的擁護者。唯獨只有蕭瑀一人,仍然在朝堂之上建議皇帝繼續實行封封制。

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蕭瑀在寫給唐太宗的奏章中,以秦、漢、魏晉三個時期進行舉例“秦置守令,二世而絕。漢分王子弟,享國四百年。魏晉廢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由於唐朝群臣都站在郡縣制這邊,所以唐朝年間並未大肆實行分封制。不過唐太宗還是聽取了此人的部分建議,仍然分封了一部分王侯,當然他並沒有將政治權利將到這些王侯手中,僅是依靠衣食租稅籠絡人心而已。

宋朝年間,雖然郡縣制已經成熟,可是由於唐朝中期出現過“藩鎮之禍”,無論是北宋時期還是南宋時期,甚至眾多理學家都開始支援重新恢復分封制的主張。比如北宋理學家張載就曾寫到“天子建國,諸侯建宗,亦天理也”;南宋最為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同樣也支援恢復分封制以此來穩定國家,他認為這種制度可以使“君臣相親,國家久安無慮”,不過全然恢復分封制並不是可行之計,朱熹為此還專門提出了一個折中辦法,比如讓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存。這些理學家的思想,對後世王朝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明朝時期,分封制導致靖難之役

元朝、明朝時期,由於社會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中央集權統治的極度強化。為了限制君權,許多儒學家開始大力主張恢復分封制,透過地方封權的方式來限制君權。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包括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這兩人是堅定的地方分權論支持者。顧炎武在所著《日知錄》一書中指出:“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所以他建議統治者,可以透過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的方法,在加強地方自治權力的同時,促進地方弊端的消失。

從周朝到明朝,為何分封仍然經久不衰?

從這些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建議中可以看出,其實他們所推行的分封制,已經與原先為了鞏固皇權,籠絡人心的分封制截然不同,他們在找尋一種可以擺脫封建政權的民主性地方政權。然而由於封建歷史條件的限制,坐在皇位上的統治者,自然不會全然同意這些儒學家所推行的分封制。不過儒學家所秉持的這一觀點,仍然被封建中央集權主義大肆利用,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讓自己的兒孫透過分封做了藩王,最終導致了靖難之變。分封制歷經千年而不衰,確實私有儒學家的不斷推行而導致的,只可惜受到封建時代的限制,分封制最終無法利國利民,只能成為封建統治者手中,用來加強皇權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