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親生女兒,也希望他早點去死

就連親生女兒,也希望他早點去死

喬志峰

人類社會中最悲劇的事情,莫過於骨肉相殘。父子相殘、兄弟相殘,往往是政治鬥爭的重要表現形式。

就連親生女兒,也希望他早點去死

由於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性極少有登上政治舞臺的資格和機會,因此父女相殘之類的悲劇極其罕見。但罕見並不意味著就完全沒有,漢武帝后期發生的影響深遠的“巫蠱之禍”,就是從父女相殘開始的。

所謂“巫蠱”,就是透過巫術和製作木偶來害人。當時的人們認為,用木頭製作木偶,施以詛咒,埋在地下,就可以使被詛咒者遭遇災禍,直至喪命。後世的巫毒娃娃、扎小人,與此一脈相承。

漢武帝有兩大愛好,一是窮兵黷武,連年征戰;二是縱慾無度,並且男女通吃,除了不計其數的女人,還時不時搞一搞男寵。這兩者都極為耗費心神,到了晚年,腰痠背痛老眼昏花耳鳴尿頻,都是必然出現的症狀。漢武帝不從自身找原因,卻懷疑是身邊人對他實施巫蠱所致,整天疑神疑鬼,看誰都可疑。

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漢武帝在其居住的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其不是普通人,命人捉拿,結果男子棄劍逃跑了,沒有抓到。漢武帝大怒,殺守門將,關閉城門,徵調三輔騎士展開大規模搜捕,卻依然一無所獲。11天后,只好放棄,解除了戒嚴。《資治通鑑》記錄了這件事情之後,稱“巫蠱始起”,也就是說,巫蠱事件就此拉開帷幕。

為什麼會“巫蠱始起”呢?我推測,包括漢武帝以及史書的編撰者,都認為那個帶劍的男子不是一般人,甚至不是人,而是鬼祟。《資治通鑑》的原文是“疑其異人”,異人可以理解為不尋常的人、有異才的人,也可以理解為神人和方士。皇宮大內,是天底下戒備最森嚴的地方,說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去,肯定是誇張了,但一個大活人,還帶著武器,能夠大搖大擺進入皇宮,就有點匪夷所思了。特別是後來全城戒嚴搜尋,甚至出動了軍隊,挖地三尺,也沒能找到該男子的蹤影,他就如同憑空消失了一般,確實透著幾分詭異。無疑,這件事給原本便疑神疑鬼的漢武帝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更加惶惶不可終日。

一年後,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挪用軍費,事敗後被捕。恰好此時漢武帝正詔令各地緊急通緝陽陵大俠客朱安世,於是公孫賀提出由自己負責追捕朱安世,為其子公孫敬聲贖罪。不久,公孫賀果然抓到了朱安世。朱安世被捕後並未膽怯,而是哈哈大笑:“丞相將要禍及全族了!”於是從獄中上書檢舉揭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陛下前往甘泉宮,他們讓巫師在陛下必經的道路下埋上木偶,詛咒陛下,極其惡毒。”

隨即,公孫賀父子被逮捕下獄,案驗(經調查情況屬實),父子二人都死在獄中,並被滅族。陽石公主作為主犯之一,當然也難逃一死。同時受到牽連被處死的,還有諸邑公主。

當一個人擁有非常強大的權力,並且不受制約,以至於別人雖然恨之入骨,卻也難以撼動他的時候,可能就要劍出偏鋒,試圖借用巫蠱之類的“超自然”力量來讓他早點去死了。

可是,公主是皇帝的女兒,為何要對父親使用巫蠱邪術,詛咒其“不得好死”呢?這得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父女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史書中對此並未詳言,只是指出陽石公主與丞相之子公孫敬聲私通。難道他們擔心姦情敗露受罰,才要詛咒皇帝?這個理由和動機似乎並不充分,背後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真正的內情是什麼,我們已經很難知道了。但漢武帝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卻沒有一點安全感,惶惶不可終日,總擔心周圍的人都要害自己;作為一個父親,竟連他的親生女兒也巴不得他早點去死,為此不惜甘冒奇險施行邪術。不管是做皇帝還是做父親,漢武帝都非常失敗。

而這一切,才只是開始。

漢武帝震怒之餘,派寵臣江充徹查巫蠱案。江充為了邀功,先是對很多人刑訊逼供,施以鐵鉗燒灼之刑,屈打成招;後來乾脆栽贓陷害,偷偷在土裡埋進木偶、地面潑灑血跡,然後誣陷他人。一時間天下大亂,朝中大臣和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有巫蠱之術,因此而死者不計其數。

江充與太子劉據關係不好,擔心太子即位後對自己不利,就借查巫蠱案構陷太子。太子驚恐,在少傅石德的建議下,起兵誅殺江充。事敗後,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成為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史稱“巫蠱之禍”。

眼看著大漢陷入一片混亂,岌岌可危,田千秋等人冒死上書,為太子喊冤,並指出“巫蠱之禍”造成的嚴重後果。已經陷入瘋狂的漢武大帝,終於有了幾分清醒,他清醒過來的第一件事,還是殺人,殺之前那些殺人的人——夷江充三族,同時誅殺了很多賣力調查巫蠱案的人。

漢武帝憐惜太子劉據無辜遭害,專門修建了一座“思子宮”,又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以此來寄託對兒子的哀思。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太子已死,無法復生,很多大臣被誅,天下人心惶惶,漢朝遭受沉重打擊,自此江河日下。漢武帝一個人的昏庸,斷送了無數人的性命,同時也間接斷送了大漢朝的前景,開始走上下坡路。

“巫蠱之禍”唯一的正面影響,是讓不可一世的漢武帝開始回顧自己一生統治的得失,並在兩年後釋出了“輪臺詔”,對之前對外窮兵黷武、不斷髮動戰爭,對內嚴刑峻法、橫徵暴斂等酷政表示了反思。他認識到,現有形勢下的當務之急是“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大力發展經濟和農業,讓老百姓過上富裕、安定的生活。漢武帝的反思,來得有點晚,也於事無補。但無論如何,他好歹是反思了,比不知反思多少要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