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在三國的鬥爭中,誰想成為最後的贏家,就必須有足夠的力量。 當時,劉備的顧問不像曹操那麼多,但他們都是世界上著名的人才。 要麼諸葛亮,要麼龐統。 然而,在現實中,情況並非如此。 諸葛亮對劉備事業的規劃是佔領荊州,奪取益州和漢中,最後聯合江東攻曹魏,從而取得成功。

然而,在奪取城市方面存在一些困難。 正是因為這種困難,諸葛亮才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完成大業,這些困難也造成了益州的現狀。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劉璋很虛弱。 張魯在北方。

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人們既富有又安樂,但他們不知道如何省錢。聰明的人想到了皇帝。然而,在北征前夕的“離校”中,據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益州處於貧困狀態。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 東漢桓帝在位期間,人口5000萬,但在西晉統一時,人口只有1600萬。

可見,東漢與三國混戰後,中國人口急劇下降,達到原來的1/3。在龐統的計劃下,“所過輒克”,一直打到雒縣。 龐統死後,劉備命令諸葛亮等人進入四川,最後透過巴洪、羅城等戰役包圍成都。 以張飛打敗八軍巡撫嚴顏為例。表面上,以張飛的勝利告終。 事實上,從長遠來看,這對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張飛和嚴顏的戰爭同時消耗了荊州和益州的兵力。 事實上,劉備打算跳過巴軍,直接佔領成都。 當劉備攻佔成都的時候,巴軍自然可以在沒有任何攻擊的情況下作戰。 不幸的是,龐統去世,打亂了劉備的戰略部署。劉備不得不動員諸葛亮來支援他。 然而,荊州和羅城卻遠在千里之外。 當時劉備一個人。

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如果諸葛亮想率領他的部隊支援劉備,諸葛亮必須用武力從江陵西部和伊州東部各縣奪取周圍的縣。 無論劉備集團失敗還是劉備集團獲勝,對益州來說都是一種內耗狀態。 諸葛亮和龐德公是朋友,也是老師。 龐德公的兒子娶了諸葛亮的妹妹。 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所以諸葛亮和龐統在“成功”之前一定是認識的。

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畢竟,當龐統被耒陽縣長解職時,諸葛亮就把龐統推薦給劉備。看到龐統後,劉備“看”他,很快就成了軍隊的總司令。 歷史記載是龐統給劉備建議,為蜀漢出謀劃策,為了確定偉大的事業,當劉備猶豫是否攻擊劉璋時,也是他制定了“上、中、下三個戰略”,既是戰略目標,也是意志規律,幫助劉備下定決心放棄偽裝成“五伯之事”。

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要不是龐統運氣不好死得早,諸葛亮和龐統的地位誰上誰下還真是不好說。龐統雖然很厲害,但是龐統在為官的時候,連一個小縣城都管理不好,因為這個問題,龐統被罷官。因此還有了一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俗語。這句話的出處是清朝文學家劉蓉的散文《習慣說》,其原句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龐統連一個縣官都做不好,為何能夠幫助劉備平定益州?

那麼問題是,為何龐統一個縣都無法治理,可是龐統卻能幫助劉備平定天下呢?“術業有專攻”,龐統這個人,喜好夸人而且言過其實,或褒或貶都出自一己之意,別人說他夸人太盛。在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這一時期的人才是數不勝數的,但是這些人才都是有主公的,每一位人才幾乎都輔佐某一位君主。

龐統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人才,在當時來說,龐統的為人是相當不錯的。龐統這個人,喜好夸人而且言過其實,或褒或貶都出自一己之意,龐統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增長人們的向善之心,至於品評全琮等人又顯得有些“刻薄”卻能讓人不生氣而與他結交甚篤,他這個“大嘴巴”是很厲害的。史書評價龐統“雅好人流。。。楚謂之高俊”,是不是很像魏晉朝那些談玄說道的清流呢?

在輔佐劉備期間,龐統建功立業,此時的龐統為劉備奪取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此時的龐統對劉備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位謀士。一上戰場親自督戰攻城就“中流矢而死”,雖然看起來是運氣差到了極點,但也有些人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龐統管理縣城,耒陽是個小縣城,但是這裡不足以成為龐統展示才華的地方。耒陽是最接地氣的,最需要與勞動人民打交道的,龐統可能一是不屑於做這些“瑣事”。其次龐統擅長做這些事情,所以才沒幹好被罷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