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朱標回到南京後隨即暴亡,朱棣:大哥經常忤逆,父皇不喜歡他

1392年5月17日,38歲的朱標自西安歸來後隨即暴亡。當朱元璋聽聞噩耗後,自詡“一生鐵石心腸,從不為兒女哭泣”的他默默地坐在皇宮東南角,嚎啕大哭。

然而,十年後,朱棣入主南京。在說到仁厚的兄長朱標時,卻一改常態:

“朱標性格柔弱,多次忤逆父皇。父皇曾多次糾正過他的過錯,卻招致滿腹怨言,他已不能讓父皇滿意了。”

那麼,朱標是不是如朱棣所說的那樣多次忤逆朱元璋呢?他與朱元璋的關係如何?他的死又是否和朱元璋有關係呢?

38歲朱標回到南京後隨即暴亡,朱棣:大哥經常忤逆,父皇不喜歡他

仁慈的太子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1355年,朱標出生在太平縣一個叫陳迪的農戶家中。當時,朱元璋正全力攻打集慶。聽聞朱標出生後,大喜過望,當即在巨石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大字。

朱標4歲時,朱元璋請來聲望極高的宋濂擔任他的導師,接受系統的儒學教育,以此培養朱標敦厚、仁慈的性格。

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自稱吳王,冊封朱標為世子,令他前往臨濠祭拜祖陵。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可謂傾盡全力。在出發時,他就多次叮囑朱標,要體察民間疾苦,瞭解百姓的衣食生活,熟練使用農具,與民成為一體。

朱標更是將仁慈刻入骨子裡。在路過陳迪家時,朱標特意奉上白銀五十兩,報答昔日恩情。自小接受大儒教導的朱標崇尚“性本善”,與朱元璋的所作所為恰恰相反。然而,朱元璋卻對他十分滿意,在談到荊棘刺人時,朱元璋還不忘說教:

“荊棘雖有刺,卻能祛風寒。古人用它打人,但不會用它殺人。古人的仁慈敦厚,你一定要牢記於心。”

可見,從一開始,朱元璋就不願朱標做一個他那樣的人。朱元璋渴望的是,朱標能夠做一個打造太平盛世的明君,而非殺伐過重的暴君。

38歲朱標回到南京後隨即暴亡,朱棣:大哥經常忤逆,父皇不喜歡他

父子“相鬥”

朱元璋稱帝后,立即將朱標放在太子的位置上。在選擇太子教師時,朱元璋幾乎將大明朝那些功勳卓著、才識過人的英雄們統統放進了太子宮。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有文有武。

朱元璋隨後又任命“帶刀舍人”周宗教習朱標習武,強身健體。作為太子,朱標沒有機會帶兵打仗,但他絕非是一個柔弱的人。

1374年,朱元璋寵愛的妃子孫貴妃病逝。按照傳統,身為太子的朱標無需為庶母服喪戴孝,可朱元璋卻硬逼著他去,以致朱標怒問:

“諸侯的兒子們都不會為庶母服喪,天子兒子難道要去嗎?”

朱標的反唇相譏致使悲傷中的朱元璋怒火中燒,當即拔出寶劍就要砍殺朱標。後來在大臣的勸告下,朱元璋與朱標才摒棄前嫌,重歸於好。可從此事可以看出,一個敢於頂撞朱元璋的太子並非軟弱之徒。

38歲朱標回到南京後隨即暴亡,朱棣:大哥經常忤逆,父皇不喜歡他

朱元璋、朱標父子雖然經常吵架,有時甚至逼得朱元璋暴怒動手。但朱標的太子之位卻越坐越穩,朱元璋給予他的信任也是越來越多。

1377年,朱元璋下令,朝中所有政務皆由太子朱標處置,無需再向他彙報。毫無疑問,22歲的朱標在掌權過程中,沒有受到朱元璋的任何打壓。多年後,朱標的弟弟朱棣執掌大明朝時,與他的長子朱高熾在權力爭奪上鬥得風生水起。與朱高熾相比,朱標的太子之位,絕對是最幸福的。

而他更是一位能在皇帝面前說得上話的太子。胡惟庸案爆發後,朱標主張誅殺胡惟庸及其黨羽,朱元璋照辦無誤;受到牽連的宋濂在朱標的護佑下,也被朱元璋釋放;而在朱元璋的兒子朱棡、朱樉被人密告謀反時,又是朱標的袒護,才避免了父子相殘。

在與朱元璋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朱標也摸索出了能讓朱元璋服軟的辦法。有時,暴怒中的朱元璋想要大開殺戒,朱標總會及時勸阻,當勸阻無效後,父子二人就會刀劍相交。在這個時候,朱標就將馬皇后的遺像放在地上。朱元璋與馬皇后情深意重,看到她的遺像後,頓時陷入回憶中,不再追究它事。

朱標的處事風格雖與朱元璋格格不入,卻獨有一套自己的原則。該機敏的時候機敏,該仁慈的時候仁慈,不該仁慈的時候,他也絕不會手軟。因此,朱元璋才會對他極為看重。

38歲朱標回到南京後隨即暴亡,朱棣:大哥經常忤逆,父皇不喜歡他

南京暴亡

1391年,朱標受命前往西安考察遷都之事。當時,秦王朱樉在西安胡作非為,招致民怨沸騰,朱元璋有意派遣朱標前往,安撫人心,樹立聲望。朱標做事,勤勤懇懇、事必躬親,每逢大事要事時,必點燈熬油,徹夜工作。

在西安三個月的時間,朱標方才收拾好朱樉丟下的爛攤子。然而,回到南京後,朱標卻突生疾病。朱元璋為此心急如焚,召集天下名醫為他治病,甚至大赦天下,寄望神明護佑。可惜,天不隨人願,1392年5月17日,年僅38歲的朱標病亡。

縱觀朱標短短的一生,他的死亡與朱元璋並無關係,更不是受到朱元璋連續不斷地打壓才一病不起的。在朱標生前,朱元璋唯有對胡惟庸大開殺戒,然而當時朱標是非常贊同的。朱標的暴亡,應是積勞成疾後突發的疾病,而非憂鬱、恐懼身亡。

38歲朱標回到南京後隨即暴亡,朱棣:大哥經常忤逆,父皇不喜歡他

昔年,朱元璋曾說:“我一生鐵石心腸,絕不會為子女掉一滴淚”。可聽到了朱標病逝的訊息後,已經62歲的朱元璋不顧皇帝威嚴,孤獨地坐在皇宮東南角,聲淚俱下,嚎啕大哭,宛如民間老者。

朱標的突然離世,是他本人的不幸,更是大明朝的不幸。朱標逝世後,遷都計劃戛然而止,朱元璋再無任何心情考慮此事。

而他的死亡,也開啟了朱元璋大規模屠殺功臣的序幕。朱元璋悉心培養朱標三十餘年,自開國後,就為他的未來打造關係,將功臣、藩王全都拉進他的利益馬車上,幾乎為朱標上位鋪平了一切道路。可朱標突然死了,肝腸寸斷的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外有藩王對皇位虎視眈眈,內有群臣宿將狂悖至極,年紀輕輕的朱允炆又如何能鎮得住他們呢。

在朱標病逝的第二年,朱元璋就以藍玉為突破口,大規模屠殺功臣宿將。固然藍玉等人罪無可恕,但仍有許多人是被牽連的,而馮勝、傅友德等各地藩王在軍中的羽翼也在朱標死後被賜死。朱元璋屠盡功臣的舉動讓“洪武之治”畫上了不完美的句號,也讓他揹負了數百年的罵名。

38歲朱標回到南京後隨即暴亡,朱棣:大哥經常忤逆,父皇不喜歡他

影響最大的當屬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被推翻,皇位被奪走,人也下落不明。而被追封為“孝康皇帝”的朱標也在朱棣時期,重新被冠上“懿文太子”的稱號。在點評這位往日的哥哥時,朱棣卻說:

“大哥多年來忤逆父皇,不聽從他的勸告,父皇早已不想讓他當太子了。”

朱棣說出這樣的話,不過是為他“得位不正”做辯解而已。只有不斷地貶低、詆譭朱標,朱棣才能打造自己的正統地位,從而不被扣上“謀反”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