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的一生,其實主要是圍繞著龐涓而過的!

孫臏相傳是孫武的後人,因為都很有名,所以孫臏在史書中也冠以孫子這樣的稱呼。咋一看還以為他的先祖復活了呢。

據記載,孫武的先祖是衛國人,照這樣說,人家還是周天子的本家呢,正姓應該是姬啊。當然了,到了後來,很多人會根據封地啦,官職啦,重新給自己以及兒孫弄一個姓出來。我們也就跟著叫孫武了。

孫臏的一生,其實主要是圍繞著龐涓而過的!

根據史書的記載,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最初人們本來對《孫子兵法》是孫武寫的還是孫臏寫的有一點爭議。因為史書上說,這兩人都寫有兵法,但是傳世下來的只有這一本,所以,一直沒有完全的定論。直到1972年,考古人員在銀雀山(山東臨沂)發掘吧兩座西漢前期的墓葬,幸運的是,其中有非常多的竹簡,經過整理,發現其中有《孫子兵法》以及已經失傳1000多年的《孫臏兵法》 ,算是對《孫子兵法》是孫武所作有了定論,並且,也肯定了孫臏的軍事學地位。

孫臏與龐涓的愛恨

相傳孫臏和龐涓小時候,兩人都是鬼谷子的弟子,跟著鬼谷子學習兵法。

我認為,鬼谷子可謂戰國時期,最牛的人了,似乎沒有之一。戰國的各類大人物,在傳說中,無不出自鬼谷,然後又在各國縱橫。可謂縱橫戰國,左右時局。

龐涓是孫臏的師兄,早出道幾年,然後就來到了魏國。當時是魏惠王在位,龐涓因為才學出眾,很快就拜為大將。顯赫於魏國,但是呢,龐涓有個問題就是,妒忌心強。他覺得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然後就悄悄的找到了孫臏,請求孫臏一起來魏國,共同建功立業,共享榮華富貴。

天真的孫臏,果然上當了,他來到了魏國,但是龐涓卻失言了,他害怕孫臏在魏國會超過自己。於是,他藉著自己還在勢,捏造了罪名,把孫臏處以了臏刑和黥刑。臏刑是把孫臏的雙足砍了。黥刑就是給他刺字。因此,我們可以推知,孫臏的真名其實可能並不是臏,臏是指他受的刑,只是現在我們已經無從考證孫臏的實際名字了,就還是以孫臏為名來稱呼他。

龐涓給孫臏捏造了罪名是死罪。但龐涓還想繼續表演一番,他假裝大度的向魏惠王為孫臏求情,所以,孫臏沒有被處死。

即想害人,又想落個好名聲,龐涓的如意算盤打得可真是夠妙啊!

孫臏最初還感激龐涓的大主呢,但是在魏國過了一段悽慘的日子後,漸漸瞭解了真相,算是徹底看清了龐涓的為人。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如此的骨感,龐涓給孫臏上一堂生動的人心險惡課。

孫臏的一生,其實主要是圍繞著龐涓而過的!

孫臏不會就此罷休,就在一次齊國訪問魏國期間,孫臏悄悄的找到了齊國的使者。向齊國使者展示了自己的才華。齊使很是震驚。偷偷的把孫臏藏在自己的車隊中,帶回了齊國。就這樣,孫臏開始了自己真正的輝煌生涯。

田忌賽馬

田忌此時是齊國最出名的大將。田忌先接待了孫臏。孫臏於是在田忌這裡做門客。

開始還沒什麼表現,也沒有什麼仗打,但很快的, 一件小事,讓田忌對孫臏開始另眼相看了。

話說齊國的貴族之間有賽馬博彩的“良好風氣 ”。而田忌也經常參加,但是不幸的是,由於自己的養的馬並不出眾,所以,在歷次的賽馬中,輸多贏少。當孫臏看幾場比賽後,就對田忌說:“我有辦法讓你獲勝,你可以下大注進行比賽。”

田忌好奇:“什麼辦法?“

孫臏於是就說出了著名的”田忌賽馬“理論。計策如下:

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田忌依計,果然贏了比賽,也贏了無數的錢。

原來,孫臏發現,他們賽馬,是分上中下三等馬,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實行三局兩勝制。好巧不巧的,田忌的三種馬和別人家的三種馬,剛好都差那麼一點點,然後就一遍遍的輸。

於是,孫臏就讓田忌用下馬對和對方的上馬比,上馬和中馬比,中馬和下馬比。雖然第一場輸了,但第二,第三場卻穩贏。在三局兩勝制的情況下,這不就是穩贏的嗎。

田忌賽馬的理論,以區域性的失敗換取總體的勝利,對於後世有非常大的影響,後世的戰爭中,也被多次使用。

孫臏的一生,其實主要是圍繞著龐涓而過的!

田忌剛好贏的是齊王,齊王覺得好奇,於是,田忌就把孫臏正式的介紹給了齊王。齊王很高興,以孫臏為師,向孫臏請教治國與用兵的方法。

圍魏救趙與龐涓之死

戰國是一個紛亂的時代,各國都在四處征伐,以擴大地盤。

魏國此時正是強盛時期,大將龐涓更是帶隊攻城掠地,威震諸侯。這也難怪魏國對孫臏不感興趣呢,有龐涓就夠了啊!

這一年(公元前354年),魏國想攻打趙國,於是採取了一個迂迴的方法,龐涓先派兵攻打衛國,想引起趙國的注意,趁機攻打趙國。衛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於是就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參謀,帶領八萬兵出發了。

此時的衛國,形勢已經很危險了。估計田忌趕到時,衛國早已被攻下。於是,孫臏就給田忌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不管衛國的死活,直接攻打離當前部隊最近的平陵,平陵因為地方大,人口多,是戰略要地,龐涓一定不會不管,會來救援,此時,可以在途攻打龐涓。

但是田忌擔心平陵也部署有很多兵,並且,進兵途中,還可能被魏國切斷糧草。孫臏卻說,這正是迷惑龐涓的最好的方法。

就這樣,他們來到了平陵。先是派出了兩路軍隊,攻打平陵附近的另外兩座城,齊城和高唐,佯裝大敗。然後再派出輕騎車馬,殺向魏國的首都。再次徉敗。原來這三路都是為了吸引龐涓而使用的,雖然三路都敗,但是龐涓成功的被吸引了過來,他帶領輕騎簡卒殺向了平陵,想在此指揮部隊把齊國的這支偏師消滅。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此時,孫臏已經帶領主力部隊成功的在龐涓來的路上(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進行了設伏。於是一舉把龐涓擒獲。

《史記》與《資治通鑑》記得都是圍魏救趙。衛國和魏國是盟國,而《孫臏兵法》中卻記載是衛國和趙國是盟國,真正的是圍魏救衛。本文是以《孫臏兵法》為依據來描述此一件。但結果都是一樣,就是在桂陵之戰中把龐涓擒獲,魏國也不再攻擊趙國,衛國等。

龐涓雖然被擒,但魏國主力仍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的魏國還是各國懼怕的武力強國。魏惠王親自出馬,出兵打敗了田忌和孫臏以及當時的齊,衛,宋三家聯軍。並且還拿下了邯鄲。齊國無奈,請楚國出面調停。齊,魏和好,魏國退出了邯鄲,撤兵回國,齊國放回龐涓。

眼看著仇人離開,孫臏只能默默的吞下了鬱悶的苦水,再次等待機會。

戰國的二百多年裡,幾乎沒有一年是平靜的,過了幾年(公元367年)。魏國又捲土重來,這次是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再次派田忌和孫臏出兵來救。

孫臏再次向田忌建議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部隊一路就殺向了魏國國都大梁。

孫臏的一生,其實主要是圍繞著龐涓而過的!

龐涓呢,馬上班師回救。齊國的兵已經來到了逼近了魏國都城,龐涓回救,一場大戰即將觸發。

孫臏這時,給田忌出了一個計策,這就是著名的減灶法。讓魏國誤以為齊國潰敗,從而輕敵冒進。

史記記載:

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意思就說,孫子說,龐涓也懂兵法,龐涓一定知道一個道理,一般來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那麼,我們正好利用此,來引誘龐涓,那就是,我們跑,龐涓追,然後我們不停的減灶,讓他們以為我們士兵逃散的差不多了。而龐涓一定會派輕騎疾追,這時,正中我們的埋伏。

孫臏的一生,其實主要是圍繞著龐涓而過的!

果然,龐涓中計,當追到馬陵(現山東聊城莘縣)的時候,中了齊軍主力埋伏,龐涓憤而自殺。

這一戰還殺了魏國的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一蹶不振,齊國重新成為霸主。

孫臏身後事

田忌在前打節仗,節節勝利,但是在齊國,卻被鄒忌(就是教上書上《鄒忌諷齊王納諫》的鄒忌)嫉妒。此人雖然治國才能也很強,把齊國治理的很不錯,很有管仲的風骨,但是卻嫉妒田忌的成就,唯恐田忌蓋過自己,然後就在後方給田忌造謠。

孫臏在馬陵之戰後,建議田忌率師勤王,把鄒忌殺了,田忌害怕背上謀反的罪名,不敢。然後田忌剛回家,就聽到了齊王要治他罪的訊息,只好連忙逃到了楚國。

孫臏也向齊王請求,解除了兵權,然後退隱江湖。留有《孫臏兵法》傳於後世。

孫臏的一生,其實主要是圍繞著龐涓而過的!

在史書中,孫臏就打了兩仗,用的都一樣的”圍魏救趙“的策略,但是卻都取得了勝利。用兵真的是很絕!

嚴格來說,孫臏並沒有掛將印帶兵,孫臏參於的兩次大仗都是田忌做統領,孫臏是軍師。但因為這兩次仗都都是出自孫臏之策,所以十七史百將傳裡,把孫臏也列為了名將!

龐涓因常年徵韓伐趙、討楚抗齊,致使樹敵眾多,以至於魏惠王下令厚葬不久,陵墓即被偷掘毀壞,暴屍荒野。因首級在齊國,孫臏感念同門情誼,為其在淄川留仙湖另立了碑文,儲存至今。

本文是作者《十七史百將傳》系列之孫臏的故事。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孫臏兵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