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采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是一條良策嗎?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開局不利,很多人說如果諸葛亮用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效果可能會更好,但是為什麼這個計劃卻被諸葛亮給否定了呢?可能是因為諸葛亮為人太謹慎,或者他知道自己北伐只是以攻代守,並不是要真的要把曹魏打的多慘,還有就是當時諸葛亮已經察覺魏延有可能叛變,所以不敢輕易採用。其實用我們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蜀國北伐最終的結局都是差不多的。

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采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是一條良策嗎?

三國的諸葛亮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比較了不起的政治家,受《三國演義》以及民間傳說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神乎其神的一位完人,在一些關於諸葛亮的民間傳說當中,諸葛亮更是被描繪成了“撒豆成兵、呼風喚雨的神仙。”

不過,正史上的諸葛亮並不是一位完人,他也是有缺點的,但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高尚的人格讓人敬佩不已。對於諸葛亮其人,歷來眾說紛紜,尤其是關於他親自率軍北伐是否可取、對於魏延的任用方面的爭論,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采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是一條良策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以後,善於理政的諸葛亮可以說沒有讓死去的劉備失望,諸葛亮制定了“賞罰必信、科教嚴明;獎勵農桑,與民生息”的政策,使得蜀國恢復了元氣,並開創了一個“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積蓄饒”的局面。

正是在生產有所恢復的前提之下,諸葛亮決定北伐,然而,諸葛亮親率大軍的第一次北伐,在歷時六七年之久後以失敗而告終了。在北伐之前,就有人對諸葛亮的這次北伐路線、戰略方針提出過異議,此人就是魏延。

魏延對諸葛亮道:“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

諸葛亮並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他覺得太過於冒進了,那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有可取之處呢?

從當時諸葛亮的北伐路線以及蜀軍將士的數量上來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還是非常周全的,此時的蜀軍雖然銳氣十足,但是,在數量上是不如魏軍的,另外,十萬蜀軍按照諸葛亮的北伐路線從漢中繞道陽平關,再武都、天水、祁山等,在崇山峻嶺中跋涉的蜀軍消耗了大量的體力與糧草。

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采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是一條良策嗎?

這就給了魏軍長時間的休憩、精力,面對長途跋涉而來的蜀軍,以逸待勞的魏軍自然能夠取得勝利。相反,如果採用魏延的計策,用五千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經子午谷奇襲長安,再加上斜谷蜀國大軍的配合,蜀軍是能夠取得勝利的,然而,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

不過,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卻十分的贊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司馬懿曾說道:“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在聽了魏延的計謀之後,他肯定也思考過此條計謀的確是一條良計,那麼,他為什麼不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

有兩點原因:一、如司馬懿所說,諸葛亮太過謹小慎微了。二、在用人方面,諸葛亮也喜歡選用那些謹小慎微、愛做表面功夫的人,而不愛用那些個性太過鮮明的人,偏偏魏延就是那種“不肯下人,又性矜高,有奇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