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平定安史之戰後,為何大唐由盛而衰

為何會發生安史之亂

安史之戰是由安祿山和史思明發起,當時唐玄宗李隆基因不管民生,整天就寵愛楊貴妃,將朝廷大事授權的給當時的宰相李林浦,但是李林浦在李隆基面前言聽計從,但是背地裡幹起了貪贓枉法,濫用職權,搞得民不聊生。

唐代宗平定安史之戰後,為何大唐由盛而衰

因為唐太宗擴充套件地盤,在大唐的邊界勢力重兵把守,以節度使作為最高軍事長官,這個官職,直接由李隆基任命大臣,要是在邊疆立功的大臣,就有機會直接到朝中謀官職,時任大臣李林浦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就百般阻擾邊疆大帥走向朝廷。

後來李林浦死後,相國職位就落到楊貴妃堂兄楊國忠頭上,楊國忠為了爭寵,開始在唐玄宗面前,不斷彈劾安祿山,楊國忠為了收集安祿山謀反的證據,抄了安祿山長安老家,迫使安祿山提前發動安市之戰。

唐代宗平定安史之戰後,為何大唐由盛而衰

安祿山是如何萌芽造反的想法

安祿山是胡人,因為逃離部落,逃到大唐求生活,幸運的是安祿山在大唐遇到他的貴人張守珪,張守珪是大唐的武將,多次與契丹人交戰,都是凱旋而歸,打仗主帥一般都是喜歡那些不要命的精神又聰明的人,恰好安祿山就是這類人,隨後安祿山就投靠在張守珪部下。

安祿山在張守珪部下歷練幾年,就成為張守珪大大將了,出任出任了平盧節度使、左驍衛將軍這兩個重要職務。

在後來張守珪讓安祿山帶著幾千士兵去攻打契丹人,然而安祿山因為輕敵導致失敗,按照當時的律法,如果是因為輕敵被落敗,是要被殺頭的。所以張守珪就上書朝廷,寫了戰報和建議殺掉安祿山,表示殺掉安祿山,也展示警示邊疆鎮守將戰士們。

就在準備殺安祿山的前一分鐘,安祿山一生嘶吼救了他,在要準備行之前,安祿山大聲喊出一句話,“將帥你不是真想平定其他部落嗎”,為何要在此時殺掉一個能征善戰的一個將士。其實張守珪並不是想真殺掉安祿山,安祿山除了是他部下大將,同時還是張守珪的乾兒子,再說之前打仗基本都是勝仗,只是這次因為大意了,相信他還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為了救安祿山,張守珪親自帶著安祿山到長安,像李隆基求情,李隆基得知他的戰績,確實是個人才,準備赦免安祿山,但是遭到當時宰相張九齡反對,但是唐玄宗不顧張九齡的反對,認為安祿山是指揮打仗的個人才,特意赦免安祿山,希望他戴罪立功。後來安祿山也確實證明給唐玄宗看,幾年奮戰,基本都是勝仗,越來越得到唐玄宗的賞識,連續升級官職。

其實當一個人,權利到達一定地步的時候,就容易飄,開始不滿足於現狀,隨著後來權利越大,心裡越感覺的不滿足現狀,治理國家方面,他開始認為李隆基軟糯,覺得自己都比唐玄宗做的好,還有因為安祿山是拜楊玉環為幹嘛,所以進入皇宮也比較方便,安祿山因為經常去皇宮,受到皇宮的誘惑美女以及各種娛樂所誘惑,確實也有想造反的想法。

但是想到當初唐玄宗赦免他,對自己有恩,心想唐玄宗此時也70多歲,想想等唐玄宗百年之後在起兵造反。但是看在唐玄宗對自己有恩,心想等唐玄宗百年後,在起兵造反。從此這種想法就在心裡紮根了,想自己做皇帝。

唐代宗平定安史之戰後,為何大唐由盛而衰

為何提前爆發安史之亂

安祿山為何要提前發起安市之戰,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中央軍事力量薄弱

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是唐朝經濟鼎盛時期,不管是文化還是經濟,都得到良好的發展,但是同時又因經濟發展引起大量土地被兼併,導致原來那些打仗的農民,失去了土地,逼得朝廷不得不把府兵制度改為幕兵制,這些招收過來計程車兵被軍閥收買,從而導致形成相互利用的關係,導致朝廷軍軍事力量逐漸削弱。

2。安祿山節度使的勢力太過強大

在李隆基在邊防啟用節度使制度,這也直接讓安祿山勢力不斷壯大,要民又民,要兵有兵,李隆基在楊國忠不斷教唆下,為了防止安祿山等邊防諸侯人勢力,開始給地方諸侯放大權利,本想靠這種來平衡雙方力量,但是隨之他們權利越來越大,當時安祿山管轄的范陽等三鎮士兵就有15萬之多。到後後來,大唐的邊防士兵也超過五十萬人馬,軍事力量也超過唐玄宗的朝廷集團軍。

3楊國忠抄了安祿山的家

此時唐玄宗也還挺寵愛安祿山,楊國忠為了掙得唐玄宗的寵愛,不斷的在唐玄宗面前彈劾安祿山,讓削減安祿山的勢力。

楊國忠為了收集安祿山造反證據,甚至帶人抄了安祿山長安老家,由於當時安祿山老家只有幾個門客,什麼證據也沒找到,就把門客帶回去稽核,此事被安祿山知道後,於是開始謀劃提前爆發安市之戰的主要原因。

安祿山聯合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拿下長安,自封大燕皇帝。

如何平定安史之亂

在唐玄宗駕崩後,由唐肅宗李哼即位,隨後唐肅宗找來自己的老友李必做參謀,又徵召郭子儀帶領5萬人馬前來,基本形成平定叛亂的隊伍。

平定叛亂的第一站,就是攻打安祿山老巢范陽,其目的就是讓叛軍進退兩難,然而次年,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殺了安祿山,取代安祿山做大燕皇帝,因為唐肅宗想早日拿下長安,命郭子儀攻打長安,結果失敗,因為郭子儀的打仗經驗豐富,吃了敗仗當然心裡不舒服,於是又從回紇借兵4000,再聯合唐軍主力部隊,終於攻下長安,安慶緒逃到河北,史思明投降。

安慶緒到了河北洛陽佔據幾個城市,唐肅宗李亨嚐到勝利的甜頭,就大張旗鼓的召集60萬大軍,前去河北圍剿安慶緒。

雖然郭子儀拿下長安和洛陽,戰功巨大,因為有前車之鑑,李享雖然表面讚許郭子儀,但是心裡還是不放心他,擔心會成第二個安祿山,所以九鎮大軍帥的頭銜既不給郭子儀,也不給李光弼,卻將這個頭銜給太監魚朝恩,也就是說郭子儀、李光弼都要聽從魚朝恩的指揮。

就在唐軍準備收復安慶緒的鄴城,這時候本來也投降的史思明又擁兵謀反,前來支援安慶緒,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唐軍準備和史思明迎戰的時候,突然一陣大風,打亂了唐軍,由於沒有統一指揮,唐軍很快就敗陣下來。魚朝恩將責任推到郭子儀,最後郭子儀被撤職,由李光弼代接替。

後來史思明有用調虎離山計,寫信告訴安慶緒,說要自封為帝,要和安慶緒結盟成兄弟國,安慶緒心想,既然控制不了你,分開也好,結果安慶緒就前去準備商討如何結盟之事,結果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自封為“大燕皇帝”。

隨後史思明開始整頓兵馬攻打洛陽,李光弼見到史思明陣勢,感覺不敵叛軍,於是就帶著部隊轉移到河陽,李光弼轉移部隊的時候將軍民全部撤離,糧食一顆不剩的帶走。等史思明到了洛陽,一看只不過是一座無人的空城。

又擔心遭到李光弼偷襲,所以又帶兵出城,與李光弼對峙,李光弼明知自己兵力不足叛軍,就採用持久戰,史思明為了激發唐軍,就從河北找來1000多匹馬,天天派人在河邊給馬洗澡。李光弼用計,讓史思明白白浪費1000多匹馬。

這時史思明狗急跳牆,下令攻打河陽,但還是打敗了,最後破釜沉舟和手下大將周摯兵分兩路討伐李光弼,唐軍士兵看了都心裡開始害怕起來,這時李光弼看出士兵的心思,隨後用計,擾亂敵軍注意力,最終叛軍被打敗,周摯帶領幾名騎兵逃走了,史思明眼看局勢不利,就不敢再戰了,逃到洛陽。

當時李光弼在從雙方兵力上對比,認為不敵叛軍,放棄攻城,魚朝恩就在唐肅宗面前抱怨李光弼,面對唐肅宗連續發來徵召令,李光弼不得不出戰,最後以失敗告終,李光弼也被撤職查辦。

公元762年李哼去世,由唐代宗李豫即位即位,這時有一次天助大唐,史思明的兒子史朝議殺死了史思明,由史朝議即位大燕皇帝,唐代宗開始徵召士兵,再向回紇借兵,開始討伐史朝議,面對唐軍攻擊,史朝議把所有士兵彙集起來,準備決一死戰,但是唐軍幾次進攻都失敗了。

這時唐軍一位猛將馬璘,衝入史朝議士兵中,左右開站,終於撕開一個口子,隨後唐軍主力部隊乘勝追擊,把叛軍打敗,唐軍收復了洛陽,史朝議最後走投無路自殺身亡,最終八年的“安市之戰”得也平定。

安史之亂對大唐的影響

在安史之亂後,造成人口直線下降,在《舊唐書》中提及,整個黃河中下游,幾乎沒有人煙,因為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不管是從政治軍事控制,還是地方經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影響。

在政治方面即使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地方諸侯不在對朝廷言聽計從,甚至將朝廷命令當成一張廢紙,從這一點來看,就是朝廷統治力下降。

在經濟方面,由於長達八年戰亂,朝廷所耗費巨大物理財力,也因為常年打仗,導致農民無法耕種,勢必也會對農民生活帶來很大的打擊,在安市之戰結束之後,大唐曾有過一段時間鬧饑荒。這也直接體現打仗打來的民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