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赤壁之戰

戰爭背景: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鄴城,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1、於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2、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3、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4、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5、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同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葉。

章陵郡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勸劉琮投降曹操,劉琮聽從他們的意見。九月,曹操到達新野縣,劉琮就以荊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過去頒發的符節去迎接曹操。曹操於是接受劉琮的投降,繼續進軍。

九月,曹操到達新野。曹操南下的訊息,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一直不知道,直至曹軍到達宛的附近時才發現:而劉琮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劉備發現狀況,於是派親近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南逃。

曹操知道江陵貯有軍用物資,恐怕劉備先到,佔據江陵,就留下輜重,輕裝前進。到襄陽後,聽說劉備已經過去,曹操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急速追趕,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餘里,在當陽縣的長坂追上劉備。劉備拋下妻子及兒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騎馬逃走,曹操俘獲了大量的人馬輜重。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後,他據守河岸,拆去橋樑,曹軍不敢逼近,劉備得以順利逃亡。

曹操進軍江陵,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封為列侯,連同蒯越等人,被封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曹操下令從獄中釋放韓嵩,用朋友的禮節來接待他,讓韓嵩評價荊州人士的優劣,都加以提拔任用。任命韓嵩為大鴻臚,蒯越為光祿勳,劉先為尚書,鄧羲為侍中。

江東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派魯肅到夏口窺探虛實,魯肅抵達後,聽說曹操大軍已向荊州進發,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達南郡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已經向南撤退。魯肅便直接去見劉備,在當陽的長坂與他相會。魯肅傳達了孫權的意圖,與劉備討論天下大事,對劉備表示誠懇的關心,而後劉備採納魯肅的計策,進駐鄂縣的樊口。

曹操從江陵出發,將要順長江東下。諸葛亮見形勢危急,於是他就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諸葛亮在柴桑見到孫權,進過一番激辯後初步說服了孫權,讓孫權去與他的部屬們商議。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赤壁之戰

戰爭爆發地點:

赤壁、烏休

戰爭爆發時間:

建安十三年(208年)

參戰雙方:

孫劉聯軍,曹軍

雙方兵力配置:

孫劉聯軍5萬,曹軍20餘萬(但稱80萬)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赤壁之戰

戰爭經過:

第一階段迎降之議:

這時,曹操寫信勸降孫權,江東滿朝官員處魯肅外皆勸孫權向曹操投降,只有魯肅一言不發,在退朝後與孫權講明不投降的厲害關係後,堅定了孫權拒降和孫劉聯合的決心。

第二階段孫權發兵:

當時,周瑜奉命到達番陽,魯肅勸孫權把他召回來。周瑜來到後,對孫權分析現在曹操南進後對曹操的不利之處,講明曹操的弱點和關於迎擊曹操的建議。孫權聽了大喜。於是,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自帶領萬餘人與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又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籌劃戰略。

第三階段孫劉合兵:

同年十二月,孫劉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赤壁之戰

第四階段火燒赤壁: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於是,選取蒙衝戰船十艘,裝上幹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餘的船在後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營來站著觀看,指著船,說黃蓋來投降了。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赤壁之戰

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濘,道路不通,天又颳起大風。曹操讓所有老弱殘兵背草鋪在路上,騎兵才勉強透過。老弱殘兵被人馬所踐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但已經來不及。

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戰爭後續:

孫權親率大軍北攻合肥,卻中計退兵;周瑜等亦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吳軍先鋒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後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後雙方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上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於是退還。後曹仁知道周瑜臥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於是退回。

另一方面,劉備於是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南下荊州南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孫權仼命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全柔為桂陽太守。而周瑜則分公安給劉備屯駐。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赤壁之戰

戰爭影響: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