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史上權傾朝野的宦官李邦寧

李邦寧,錢塘人,本是南宋的小宦官,南宋滅亡後,入元朝宮廷。

元朝皇帝身邊的太監另有一種稱呼:火者。

元朝最有名的火者可以說就是這位李邦寧和之前的樸不花,二人在元朝權傾一時。

李邦寧為人機敏,很合皇帝意願,伺候過四代皇帝,堪稱元朝政壇常青樹。元世祖令他學蒙古語及諸蕃語,能較快通曉理解,於是更得到信任,授御學庫提點,升官至章佩少監,遷禮部尚書,提點太醫生事。成宗即位,進升為昭文館大學士,太醫院使。成宗生病時,邦寧不離左右者十餘月。

元朝史上權傾朝野的宦官李邦寧

李邦寧歷侍四任皇帝,榮寵不衰,而其人始終謙遜低調,從不攬權。武宗即位後,命邦寧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邦寧極力推辭說:“我是個宦官,沒有想到自己還有什麼作用。世祖赦免我又起用我,使我得為親近之臣,爵高而祿厚,榮寵過甚。現在,武宗皇帝又欲安排我為輔政大臣,我何敢當。所謂宰輔,就是輔佐天子而共治天下的人,為何找一個已被閹割的人充當?即使皇上我幹,將來如何向天下、後世交代?所以,我實在不敢應詔。”皇帝聽了很高興,使大臣把他的話說給太后及皇太子聽,以表彰他一片忠心與善意。

大安閣中有舊箱,武宗便對邦寧說:“這是什麼箱子?”回答道:“此是世祖放皮襖的箱子。聽世祖曾講過,把此箱收藏起來,以使子孫看到我的儉樸,使追求奢侈的人引以為戒。”皇帝命人開啟箱子,看後嘆口氣說“:不是你說,我怎知道!”當時有宗王在身旁,突然說:“世祖雖然偉大,但在錢財方面過於小氣。”邦寧說:“不對,世祖每一句話,無不應為後世所遵循。每一與、一奪,無不正好相當其人的功或罪。而且,向天下徵收的錢財雖然很多,但如不節用,必然匱乏。自先朝以來,每年的賦稅已不足用,又多次召集宗藩集會,費錢無數,早晚不能支給,必將橫徵暴斂,招致人民怨怒,這難道算是好事嗎?”太后及皇帝非常同意他所說的這些話,不久便加封他為大司徒、尚服院使,授左丞相,行大司農,領太醫院事,官階金紫光祿大夫。

過去祭祀太廟,皇帝不是親自主持,而是遣大臣代為進行。武宗仍想照舊,李邦寧進諫,應該彰明孝道,先做天下的表率,親自去奠太廟,使得武宗連連稱善。

武宗死,仁宗即位。李邦寧曾反對仁宗當太子。仁宗不以為隙,反而加封李邦寧為開府儀同三司、集賢院大學士,直到他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