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戰是華夏文明統一的基石,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距今大約4600年前,我們的祖先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率領的部族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目的是雙方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後世記載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涿鹿之戰是華夏文明統一的基石,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到處作亂民不聊生,於是黃帝聯合炎帝與蚩尤決戰涿鹿之野。

涿鹿之戰是華夏文明統一的基石,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涿鹿之戰比阪泉之戰規模龐大,相傳蚩尤是九黎之君,九黎即九夷,屬東夷集團。傳說“蚩尤有81個氏族的九黎諸部落,在蚩尤率領下西向進入華夏集團分佈地區,目標也可能是豫中,因為首當其衝的是居於豫東的炎帝,相傳他都於陳。蚩尤率領的部落聯盟由於生產力水平較華夏集團略高一籌,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於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在蚩尤大軍的掃蕩下,居地全失,連一個角落也沒留下,之後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

涿鹿之戰是華夏文明統一的基石,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涿鹿之戰不同於阪泉之戰,它是在兩個部族集團之間進行的, 因而打得分外激烈,留下很多神話故事,傳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黃帝之臣風后在北斗星座的啟示下,發明了指南車,才衝出大霧。還傳說黃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東海中的神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用其皮蒙鼓,用雷獸之骨作鼓槌,“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涿鹿之戰是華夏文明統一的基石,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派兵伐黃帝,黃帝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大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藉助自然力征服對方,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只得請下天女女妭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

涿鹿之戰是華夏文明統一的基石,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黃帝戰勝蚩尤後,各諸侯都願歸順,一致擁戴他為天子。

涿鹿之戰,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對現代的漢族來說,則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