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三國演義》中,司馬徽老先生曾經說過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那麼,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為何還是沒有得天下呢?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得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劉備因無路可去,投奔了南方的劉表,而劉表也給了他一塊地(新野)立足。有一天,劉備在鄉野之間遇到了一位名仕,此人便是司馬徽。

根據史料的記載,司馬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學士,與名士龐德公、徐庶等人齊名,而且關係還比較的親密,因其能力強大而被龐德公稱之為“水鏡”或者是“水鏡先生”。

古語有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那樣的年代裡諸葛亮與龐統不慕名利、隱居起來,也因此二人得到了水鏡先生的賞識,被認為是治世之能臣。

一位有野心的創業者,與一位有戰略眼光的軍事家相遇,二人必然會有一番常談。在聊天期間,司馬徽告訴劉備兩個人,一個就是諸葛亮,還有一個就是龐統。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臨走之前,他還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得天下”,劉備第一次對“臥龍”、“鳳雛”有了印象,隨後的精彩故事也拉開了序幕。

諸葛亮與龐統

諸葛亮本身是臥龍崗上的一個隱士,徐庶回馬薦

諸葛

後,劉備便帶著關羽、張飛便帶著兩位兄弟三顧茅廬。第一次去,諸葛亮沒在家裡,三人只能空手而回。

第二次去,諸葛亮依然沒在家裡,劉備依然沒有介意。直到第三次,諸葛亮與劉備才得以相見,並在簡陋的草廬中留下了千古名策《隆中對》。

看著劉備對自己那麼有誠意,諸葛亮也跟著劉備下了山,就此開始了“如魚得水”的生涯……那麼,龐統又是如何與劉備相遇的呢?這個過程有些曲折。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龐統是荊州襄陽人士,最初的時候,他投靠的是東吳,還以“間諜”的身份向曹操獻上了連環計。可惜的是,孫權是一個“顏值控”,他嫌棄龐統長得不好看、脾氣臭,便將他棄之不用。

龐統一怒之下便投靠了劉備,起初也沒有得到劉備重用,所幸張飛在無意間發現了龐統的才華,便將其推薦給了劉備,如此龐統才得到了劉備的賞識。

自此之後,龐統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三國演義》最高潮的一個階段便開始了。相信很多網友看到這裡時,都會新潮彭拜,併為劉備的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縱覽《三國演義》的中後期,劉備雖然因為擁有了龐統、諸葛亮而輝煌過,但他依然沒有統一天下,甚至還是三國中最先衰落的那一個,這是為何呢?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與此同時,“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得天下”也成為了一句帶有疑問的話,並且還引發了一個論點,那就是諸葛亮與龐統到底誰更厲害,這一點可以從荊州的問題上看出一二。

關於荊州的問題可見軍事水平的高低

在對待荊州的問題上,諸葛亮與龐統可謂是截然相同的兩個方面,《隆中對》裡諸葛亮是這麼說的:“荊州北據漢、蠻,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從這句話便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荊州非常的看重,甚至於還將其視為劉備一統天下的根基,足見諸葛亮對荊州之地的重視,哪怕後期劉備入主巴蜀、荊州兵力不足,諸葛亮也不捨得放棄。

龐統對荊州又是一個什麼態度呢?他則認為荊州需要放棄,傾注所有的精力發展巴蜀的力量,這樣才能夠使得蜀漢越來越強大,進而達到統一天下的目標。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從大局上來看,諸葛亮很有遠見,自古以來荊州就是戰略要地,向西能夠連通巴蜀,向東能夠連通東吳,向北又能夠威脅到曹操的政權,易守難攻、重點要塞。

同時,荊州地大物博、人才濟濟,那裡平原、湖泊眾多,屬於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區,而我國古代又是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可以說荊州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地方。

只是,《隆中對》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它所說的一切都發生在赤壁之戰前,赤壁之戰後,荊州的局勢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而在這一點上龐統的觀點佔據上風。

赤壁之戰後,荊州遭到了戰火的洗禮,農業、民生等都百廢待興,再也不是劉表時期的天府之國了。同時,荊州地理位置雖然十分重要,但曹操和孫權卻也虎視眈眈,也就是說荊州是一個三戰之地。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簡而言之一句話,當時劉備還沒有發展起來,曹、吳兩家獨大,荊州雖然好,但卻不是劉備能夠守住的,這便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

龐統建立劉備放棄荊州時,一方面是因為那時的荊州早已殘破不堪,還不如還給孫權,一方面可以賣一個人情,另一方面還可以把曹操的軍事壓力引向孫權。

其次,荊州放棄後,劉備便可以將所有的軍事力量都投入巴蜀發展,無需兩線作戰、分散兵力,或許能夠很好地複製劉邦當年成功的案例。

事實證明龐統是對的,劉備入主巴蜀,分走了荊州大量的兵力,使得荊州兵力空虛。同時,因為沒有按照約定歸還荊州,劉備與孫權結仇,使得孫權與曹操暗中結盟,關羽兵敗襄樊、還丟失了荊州,蜀漢失人、丟地遭受重創。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做到?“得其一”才是關鍵

劉備為了給關羽復仇,兵敗夷陵、白帝城託孤,蜀漢陷入危機,差點覆滅。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龐統的軍事眼光要比諸葛亮強許多,若是與曹操的陣營相對比,諸葛亮像荀彧,而龐統更像郭嘉。

從某個角度而言,司馬徽說得也沒有錯!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關鍵就在這“得其一”。假如說,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徐徐圖之,穩步奪取西川、漢中等地。

那麼,在他入主西川的時候,兵力自然會增加許多,這時分兵巴蜀也不會造成荊州兵力空虛,可能也就會有後來的“待天下有變,起荊州之兵,直驅宛洛,劉備從漢中攻打曹操”。

奈何,龐統的到來,加速了入主巴蜀的時間,使得劉備的勢力還沒有發展起來,便走向了衰落。總的來說一句話,劉備的步子走得太大了,承受了該有的因果。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