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才姚廣孝:博佛道儒之長,世人眼中的怪人!

姚廣孝出生於江蘇蘇州一個醫學世家,當地儒風盛行,在18歲時姚廣孝正式剃度出家。他先後修習了法華宗、禪宗,後來又在靈應觀道士門下修道,之後遊歷山河、拜訪各地名士,姚廣孝可以說是一名全才,精通儒道釋三教,因此他本身也十分矛盾。

大明奇才姚廣孝:博佛道儒之長,世人眼中的怪人!

姚廣孝在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是一個頗具盛名的大僧,他曾想過做一個僧官,當時朱元璋每年都會請名僧到南京誦經,洪武元年時姚廣孝由於生病未能趕到,洪武八年雖然趕到了卻一直住在京郊的寺廟內,直到洪武十五年由於朱元璋給兒子隨身配一名和尚,這便促成了姚廣孝與朱棣之間的緣分。在朱允炆上臺後,政策清明,十分得民心,這時候姚廣孝一直慫恿朱棣起兵造反,起初朱棣擔心這時候並不能成功,姚廣孝來了一句“臣知天道,何談民心”,這本是孟子說的,但姚廣孝此時給偷換了概念,拔高了道統,降低了血統。可以說朱棣敢起兵造反姚廣孝發揮的作用不小。

大明奇才姚廣孝:博佛道儒之長,世人眼中的怪人!

姚廣孝精通兵法,朱棣有三次重大戰略決策都是由姚廣孝決定的,姚廣孝還知陰陽,在朱棣誓師出征時,屋頂的瓦片被吹掉,眾人皆說這是凶兆,但姚廣孝說這是大吉兆,穩定住了軍心。靖難之役後,姚廣孝拒絕了朱棣讓他蓄髮還俗的請求,除了上朝時穿官服,平時還是著僧袍,對皇帝賞賜的東西一概不收,這時有人就疑惑了,既然不想做官為什麼他不在助朱棣登基後做一名隱士呢,或者他想做官,那為什麼不接受朱棣的請求還俗呢?

大明奇才姚廣孝:博佛道儒之長,世人眼中的怪人!

真實原因是這樣:第一,姚廣孝此舉是在向皇帝表明我並無爭名奪利之心,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外;第二,姚廣孝希望能立德,立功,立言,助朱棣登基,此為立功,後來參與《永樂大典》的編修工作,此為立言,至於立德一事是後世人說了算,也就是說這時候姚廣孝雖然已經立功,但還沒能立言,也就還未能完成抱負,因此才以和尚的面貌繼續做官;第三,佛家講究清修,要戒貪嗔痴,而姚廣孝已經出家多年,這種清修的理念已經深入骨髓,不會有任何變動。

大明奇才姚廣孝:博佛道儒之長,世人眼中的怪人!

姚廣孝助朱棣登基並不是想得到簡簡單單的物質滿足,而是想要朱棣一家發自內心尊崇他,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點從他成為明代唯一的太子少師可以看出,明宣宗就是在他的教導下一路成長的。

大明奇才姚廣孝:博佛道儒之長,世人眼中的怪人!

所以姚廣孝其實是一個披著佛家外衣、用道家思想做事的儒生。晚年時的他領著朱棣給的閒差到蘇湖一帶賑災,他去拜訪姐姐時,姐姐閉門不見,尋覓故友時,故友也避之不見,只託人帶了一句話。這位朱棣眼中有著不世之功的謀士卻是世人眼中無法理解的佛門子弟,不知道他是否後悔過?